近日,由上海市教育技術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成都華棲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AI·新教育資源與平臺研討會暨上海市教育技術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年會”成功舉辦。
上海市教育技術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40多所高校單位組成,致力於探索和推動現代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在內涵、形式、途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助力新時代下教育資訊化體系的構建及發展。
本次會議主要以線上形式展開,邀請了來自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由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東理工大學資訊辦副主任王曉主持。
協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沈宏興首先總結了過去一年中協會的工作成果,並展望了協會來年的工作安排,對協會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深切的期盼。
之後,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了主題報告分享,圍繞教育資訊化、AI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後疫情時代的教學變革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華東師範大學資訊化治理委員會秘書長沈富可教授在他的《高校教育資訊化規劃定位思考》分享中,創新性地使用“教學資訊化”的馬斯洛層次模型,對教學資訊化定位思考、教育資訊化如何落地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
沈教授提出,在當今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的教育資訊化轉型既需要外部社會大趨勢的推動,也離不開學校內部技術和師生需求的支撐,從“智慧教育”到資訊化使人更智慧則需要教師和職能部門的深度參與,推動教學資訊化在實現與教育融合的探索、迭代中,完成自我創新和自我超越。
華棲雲執行總裁餘軍從當前智慧教學的社會背景、智慧教學的資訊化建設政策以及高校教學資源平臺存在的現實痛點出發,提出了高校建設依託於智慧媒體處理技術的教育資源平臺,以應對教學影片資源無限增長卻無法有效運用局面的必要性。
餘總講解了華棲雲的智慧教學資源平臺基於智慧媒體處理技術,對教學影片、音訊、課件等進行智慧化處理的實現過程,以及教室直播流智慧管理、課程資源可用性智慧提升、課程內容智慧解構識別與理解、面向師生的智慧課程工具等典型應用場景。
此外,餘總還提出,智慧教學資源平臺的使用,絕不限於推動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變革,它還在支撐高校教學過程評價、院系教學、實驗、科研服務及學校文化宣傳服務,構建未來沉浸式教學空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浙江大學資訊科技中心總工程師張紫徽從11月25日浙江大學發生疫情時“一鍵秒啟”線上教學的場景切入,詳細地分享了後疫情時代浙江大學開展教學變革的探索過程,展示了浙大構建的“網上浙大”、新教學空間、四元學習空間+學習2.0等多個專案成果和浙大線上教學的諸多資料成果,講述了浙江大學線上教學的下一步發展規劃。
面對已經到來的線上教學新階段,張總工分享了浙大構建線上教學體系創新應用的六大探索,在介紹浙大與華棲雲合作建設的智雲課堂時,張總工評價智雲課堂的價值在於“有效地打穿了時間的界限,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觀看任何課程。”
華棲云云教事業部總經理張苑提出,因線上教學進入新階段帶來的教學場景變化、教學需求升級,高校在教學場景支撐、統一教學管理、海量教學資源和資料管理等方面存在眾多難題。
張總以華棲雲智慧媒體處理能力平臺、教育資源智慧管理平臺提供的教學工具為基礎,充分展示了華棲雲智慧工具變革教學平臺新模式、實現教育資源新價值的各個細節,呈現了華棲雲混合式智慧教學應用平臺為高校“教、學、評、管、析”賦能的全流程。
技術之於教育,是動力。基於新一代智慧技術帶來的高校教育資源、教學平臺、育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將為智慧教育繪製出一幅更加廣闊的發展藍圖。華棲雲作為智慧教育領域的見證者和建設者,將以自身技術積累和平臺實力,為推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更快實現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