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秦興中醫院梁愛紅醫師
王姓八十老太太慢性腸炎一年多。每日有水樣便夾雜膿血便(白膿,血淡紅),日瀉無數次。舌紅少苔,下肢無力,裡急後重,有解不淨的感覺,坐椅子都不行,焦灼萬分,吃飯尚正常。口服中西藥無效。
針刺取穴:昨晚六點多我針刀扎腸風穴(第二腰椎棘突旁一寸雙側),臍四邊穴(上下左右各一寸),龜尾穴,梁丘穴,扎過以後解四五次大便,現在她感覺輕點(說是扎住病根了),今早晨問情況,說是一夜沒解大便,輕鬆多了。
體會:腸風穴別名:陽剛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旁一寸位置。腸風穴這個穴位因為能治療腸風下血,所以被稱為腸風穴。陽剛穴出自《古今醫統》,是近代《中國針灸學》等書才把它叫做腸風穴。腸風是以血便為表現的症狀(含痔瘻、腸道),其原因有寒、溼熱、風邪引起。
龜尾穴是經外氣血,位於尾骨尖處,緊臨督脈,具有調節督脈氣血,調理胃腸功能的作用。對胃腸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治療便秘、腹瀉、脫肛、痢疾、慢驚風等症,也可治療骶尾疼痛。龜尾穴上通督脈之氣,有旺盛氣血和調理胃腸道運用,故取之。
臍週四邊穴位於臍上下左右各一寸位置。是經外氣穴,(含臍上水分穴和臍下陰交穴),對胃脘痛,急慢性腸炎,腹中雷鳴,痢疾,胃痙攣,疝氣都有治療作用,故取之。
梁丘穴是胃經郄穴,對腸炎有良效。
鑑於患者病程長,身體虛,中西醫藥物效果不好,取經外奇穴收到暫時明顯療效,後續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