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男青年小剛常年家中務農,2019年元旦節後不久,他因實在難以忍受遷延半年之久的慢性咳嗽,並且因出現咳嗽加重伴氣短1周,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卻不料這一查查出來一種可怕的「原發性肺粘液腺癌」。到底怎麼回事?該科室主任楊拴盈教授向我們講述了患者小剛患病前後的經過。
他半年時間裡都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偶有痰中帶血絲的症狀……警示點是給予抗炎治療後症狀反覆多次發作
楊教授告訴我們,患者小剛在入院治療的半年前,沒有明顯原因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偶有痰中帶血絲症狀」,無發熱、盜汗及消瘦等情況。患者於當地醫院就診後,醫院給予阿奇黴素及雙黃連治療。治療後症狀雖有好轉,但此後上述症狀反覆發作了5次,每次都在當地醫院對症治療後得到緩解。在到我院治療的1周前,患者上述症狀再次出現,並比之前有加重,伴「胸悶、氣短及胸痛,右側前胸壓痛明顯」,於當地醫院就診。後因行胸部CT檢查提示「雙肺斑片狀高密度影」,以「肺炎」被收住院。
但患者這一次的住院治療並沒有像之前的5次治療管用,治了2星期症狀非但沒有減輕,咳嗽、氣短還逐漸加重。最終患者在我院經呼吸科門診以「肺部陰影」收住入院。入院後最終診斷為:肺惡性腫瘤(粘液腺癌,四期,即最後一期),伴雙側肺內轉移。患者放棄治療,自動出院。
楊教授告訴我們,從患者放棄治療出院往前追溯到最初他出現症狀,只有短短半年時間。說明這種疾病進展迅速。而透過這個病例,能給到我們的警示點是什麼?普通群眾當然不可能去解讀影像學資料,但如果感覺經過治療依然多次反覆發作的疾病,我們都應當想到可能不是一般性的疾病,尤其像慢性咳嗽、咳痰這樣常見的、普遍的症狀,幾乎很難以引起我們的重視,認為反反覆覆發作比較正常,恰好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到出現比如胸悶、氣短、胸痛等較為嚴重的症狀時,才開始重視,如果是惡性腫瘤的性質,可能已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結節影、團塊影和斑片狀陰影……這種「肺腺癌」的CT表現連許多醫生都易誤診為肺炎,有哪些表現我們需要警惕?
到底什麼是「原發性肺粘液腺癌」?
楊教授告訴我們,原發性肺粘液腺癌在醫學上英文簡稱為PPMA,這是一組能產生「粘蛋白」的罕見肺腺癌亞型。得這種肺腺癌的患者常常被誤診當做肺炎來治療。因為這種肺腺癌的影像學很像炎症,大多都表現為肺內的結節影、團塊影和斑片狀陰影,因此,這樣的患者常常容易被誤診為肺炎、隱源性機化性肺炎、肺結核、肺粘膜相關淋巴瘤、肺泡蛋白沉積症以及其他肺部瀰漫性病變。
原發性肺粘液腺癌的發病率雖然較低,臨床症狀和影像學也不典型,診斷主要依靠病理學,但它還是有其特點和表現。比如,由於它的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遠處轉移少見,主要為氣道播散導致肺內轉移,因此它常常表現為兩肺多發,尤其以雙肺下葉為主。並且,原發灶完全切除病例的所有復發部位,多僅限於肺部。
楊教授告訴我們,「慢性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發熱、咯血以及胸痛」等,都可以是原發性肺粘液腺癌的表現。原發性肺粘液腺癌早期手術治療預後較好,「肺炎型」患者治療預後差,對驅動基因陰性者可選擇免疫或化療,驅動基因陽性者可選擇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