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相關研究發現,在正常的範圍內,心率越慢的人他的壽命就會越長,比如烏龜、倉鼠,平均壽命在兩年的倉鼠,它的心率能夠高達每分鐘500次,而壽命能夠高達200多歲的烏龜,它的心率僅僅每分鐘只有6次。
前不久網上甚至還流傳出這樣的一種說法:“誰心臟先跳完,誰就先走”,這樣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01
心率的快慢與壽命有關?不妨聽聽醫生的答案
有相關研究證明動物的壽命長短確實與心率快慢有著一定的關係。
有實驗資料顯示倉鼠的心跳大概是500次每分鐘,但是它們的平均壽命僅僅在兩年;鯨魚的心跳大概是15~20次每分鐘,它們的平均壽命為80年。
且科學家還發現有一種壽命能夠長達177歲的哥拉帕戈斯烏龜,這種烏龜它們的心跳每分鐘僅僅只有6次,研究還發現,除了人以外的哺乳動物一生的心跳次數基本是差不多的,都在7.3億次左右,長壽動物的共同特徵都是心跳比較慢。
對於我們人而言,基本上也都是遵循這個規律的,有相關研究統計,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一升的總心跳次數大概是在25億次到30億次,正常的心跳速度是每分鐘60~100次。
排除病因因素以外,如果可以在這個範圍之內,是不是說明心跳慢的人就活得更長呢?
我國臺灣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大概200萬份體檢資料,除去誘發疾病的高風險因素之後發現: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他們的心跳一般是在60次每分鐘超過70次每分鐘的話是屬於偏快的心跳,每多一次,平均壽命就有可能會減少4個月。
而對於心率在70~89次每分鐘的人群來說,平均壽命會減少三年6個月,而心率超過100次每分鐘的人群壽命很有可能會縮短13年。
美國的《心臟》雜誌也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認為:每分鐘心率增快5次,心衰的風險就會增加13%,死亡風險會增加13%,最適宜的心率是60次每分鐘。
並且還有相關研究顯示,若是靜息心率在60次每分鐘,其壽命可能會達到93歲,當然這只是排除各種疾病干擾後的一個理想壽命。
02
心率過慢、過快都不好
美國最著名的流行病學調查弗拉明翰研究表明,心率每增加11次每分鐘,其死亡風險就有可能會增加15%。
許多研究都證明心率越快,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會越高,但是這一點也並不代表著人們的心率越慢就越好,而是需要在特定的範圍之內才是越慢越好的。
很多運動員因為長期的鍛鍊,他們的心肌結構得到了增強,植物神經是比較穩定的,迷走神經功能也比較好,並不會過度的興奮,所以心率才比正常人更慢。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心率長期低於50次每分鐘,那麼很有可能不是長壽的表現而是某一些疾病所導致的,此時儘早就醫檢查,然後對症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03
養護心臟,不妨做好2件事
拒絕熬夜
經過了一整天的辛苦和勞累,在晚上使我們大家需要儘早休息,這樣能夠調整身體狀態,也能夠保持一個平衡,如果你經常處於熬夜晚睡的情況,那麼心臟和大腦就會出現一個超負荷的問題。
晚上睡覺時我們的身體才能夠得以修復,否則就會降低自身的免疫力,此時許多疾病就有可能會找上門來。
在熬夜時會促使腎上腺激素過多會使你長期處於一個興奮的狀態當中,此時會容易引發高血壓等心腦效果問題,這也會加重心臟負擔。
所以如果想要養護心臟,保護身體健康,平時一定要拒絕熬夜,做到早睡早起,這樣才能夠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適當運動
瑜伽,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都是非常常見的有氧運動,這些有氧運動能夠給穩定心率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幫助穩定心率,也能夠養護心臟。
除了改善心率之外,適當的運動還能夠激發身體側支迴圈,對於堵塞的血管能夠帶來一定的疏通效果,這對降低心肌缺血,心梗,中風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好處。
雖然心率值可以反映出心臟功能的健康狀態,但是與其時刻關心心率值不如在日常生活當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夠更有助於身體健康,也可以使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