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始了!如果說2021的主題是醞釀與積澱,那麼2022年註定將是“風雲激變”的一年。
隨著美國通脹的高企、加息的臨近,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將進一步暴露。中國則已經嚴陣以待,在國際關係、國內市場等多方面,更多實質性的改革將加速推進。
金融、地產、教育、科技、基建、民生等多個領域的挑戰與機遇,在2022年可以歸納為六大關鍵詞。
No.1 美元“冷環流”
如果不出意外,美聯儲大機率將在2022年進行多次加息,同時美國財政部還將在2022年淨髮行量約為1.6萬億美元的國債。
加息和發債,兩項綜合作用將使得美國金融市場從“寬鬆”的貨幣環境轉為緊縮。
儘管美元將更多地從國際市場流回美國,但美元的流動性依然將陷入緊張。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日趨平緩,其流動性也正在乾涸!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國債基差套利型的對沖基金,國債收益率曲線套利的對沖基金有可能率先遭到衝擊,並引起連鎖反應。
正如彭博的美國國債流動性指數顯示的那樣,目前全美國的金融機構對債券資產的悲觀情緒已經達到了極點,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程度。
美元“冷環流”在醞釀多時之後可能在今年啟動,這是2022年國際金融市場最大的變數。
No.2 通脹
與美元“冷環流”啟動,並肩而行的就是通貨膨脹。由於美聯儲在前期錯誤地估計“通脹”的形勢,長時間地進行貨幣“放水”,導致通脹預期已經形成,這並非是短時間內可以轉變的趨勢。
同時,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打結”也導致美國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物資短缺現象,這進一步對通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再加之金融市場對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投機炒作,通脹已經形成了自我推動的“惡性迴圈”。
甚至有部分學者認為,此次通脹將演變為結構性通脹,尤其是工資的大幅上漲之後,通脹可能將不會消退。
這不僅意味著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將再次遭到衰弱,而且世界的產業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深刻變化。儘管這將有利於對美國的產品出口,但是更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也將流出美國。
中國對此顯然已經作出了準備,一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嚴防輸入型通脹,一方面也正在加快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和產業升級的步伐。一場供應鏈話語權的“爭奪戰”即將打響。
No.3 供應鏈
如果說2020年、2021年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嚴重的供應鏈“打結”情況,那麼進入2022年,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全球供應鏈可能將開啟修復和加速重組的程序。
中國的出口產業爆發式的增長將變得越發和緩。尤其是一些高品質的消費品正在從單純依靠外銷,逐步轉向滿足國內市場,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而對於高科技產品,隨著歐美各國產業鏈重建計劃的逐步開啟,以及政治上對於中國科技產品的“遏制”,一場更激烈的“科技產業競爭”將在2022年展開。
中國一度引以為傲的5G通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將面臨更多國外企業和產品的衝擊。而紡織、製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則將面對東南亞各國的擠壓。
這就要求中國一方面繼續引進先進技術和製造業,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國內市場的反壟斷、反無序競爭的步伐,加快優勝劣汰和產業升級程序,讓更多人的科技產品、科技創新在中國市場內儘快得到應用。
同時,面對歐美的政治同盟和“遏制”,面對全球化的退潮,中國也在想盡一切辦法“走出去”。尤其是在推動區域經濟聯盟發展方面,這已經成為了中國應對歐美聯合“遏制”的突破口。
“一帶一路”倡議、RCEP協定、中非合作、以及中歐投資協議,中國在中東、中亞、東盟、非洲、南歐,正在逐個開啟“出海”缺口。韓國和日本、紐西蘭、阿根廷等國也同樣在和中國展開積極合作。
正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正在利用供應鏈上的優勢,繼續把世界的資源向中國彙集,同時也在為世界各國提供安全、穩定的供應鏈保障。
No.4 迴歸“本心”
2022年還將成為地產經濟、網路經濟逐步迴歸正軌,找回“本心”的一年。
在2021年疾風驟雨般的“地產調控”、“網際網路反壟斷”之後,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相關政策的初衷。政策不是單純地為了打壓地產經濟,也不是為了打擊網路經濟本身,而是為了儘快結束國內“地產資本過度金融化”“網路資本無序擴張”“電商平臺無序競爭”的狀態。
2021年中國政府下定決心做到了“刮骨療毒”。2022年中國經濟的調整一定將在“刮骨療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改革。一方面加大反壟斷、反無序競爭的力度,在市場層面的反壟斷之後,資本層面的反壟斷也將繼續深入;另一方面在“刮骨療毒”之後,政策也將會給予希望、給予資本合理發展的引導。正所謂“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關鍵是治病救人。
例如,在打擊“房地產的對沖基金模式”後,政策也開始逐步放鬆信貸,將地產經濟引入“房住不炒”的正常軌道。
又例如,在“雙減”政策出臺,打擊“網培無序擴張”之後,“課外素質教育”開始興起,更合理的“課後網路教育”也已經開始籌劃。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中國社會對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必然加大國內市場的反壟斷、反無序競爭的力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儘量避免“內卷”、避免資本的一家獨大,實現社會的有序分層、健全市場渠道的建設;進而更多地激勵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當中,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中來。
迴歸正軌、迴歸本心,中國在2022年將逐步開始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的摸索。誰先扭轉過來“思維模式”,誰就有可能搶得先機。
No.5全力以赴
除了市場方面的變革外,在技術領域中國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和新挑戰。
儘管在晶片領域,2022年全球大機率依然還將深陷“晶片荒”,但是隨著歐美,以及中國大量晶圓廠的投資、擴產,未來的產能格局已經初露端倪。
美國正在試圖重建晶圓生產的供應鏈短板。美國參議院已經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和《無盡前沿法案》多個法案,撥款250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訊、生物技術和先進能源的基礎及高階研究,其中的54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等領域,旨在提高美國與中國展開技術競爭的能力。此外,未來五年美國還將為國家科學基金會增加1000億美元的資金。
美國已經意識到了增強半導體制造實力是“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的當務之急”。2022年,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全產業鏈的佈局也將從決策階段轉變為具體產業的落實。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英特爾已經宣佈正式啟動代工,韓國三星、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公司也宣佈了赴美建廠的計劃。
儘管美國在政策決策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憑藉其雄厚的技術和產業實力,迅速補足產業短板的能力依然不可小覷。
在新能源汽車、新型電池材料等領域的情況和晶片領域類似,中國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有目共睹,其對於新型固態電池的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完善也同樣進展神速。
同時,國際傳統汽車企業巨頭,諸如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也已經開始了自身定位的調整。大眾公司已經宣佈將投資千億歐元“反攻”電動汽車市場,其中890億歐元將用於投資自動化駕駛和未來科技。大眾汽車計劃到2030年前旗下各品牌將全部搭載自主研發的軟體系統,2030年軟體相關銷售額將達到1.2萬億歐元 。
儘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等方面,依託政策的全力支援,一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面對補貼政策的退出和國際巨頭的發力,能否保持進一步的創新能力和增長勢頭,依然還需打一個問號。
而對於5G通訊、生物製藥等幾乎所有的高科技行業,中國幾乎都面臨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撐過去了中國就可以站上“產業之巔”,競爭失敗了,巨大的產業投入就將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因此,中國必須贏得這場競爭。在2022年的科技賽道上,中國必然全力以赴。真正的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必然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支援。
如果上一輪中國的創業、創新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和商業模式方面,那麼下一輪的創新則需要集中在基礎科研和科技本身。
No.6 和而不同、鬥而不破
2022年將成為東方繼續崛起、西方在極力避免衰落的一年。因此,在整個強弱逆轉過程中,拐點往往是最危險的。
中國既要避免墜入“衝突”的陷阱,力爭全球資源向中國匯聚,又要頂住壓力、據理力爭、決不放棄合理的利益。
而美國也一樣,一方面美國繼續經濟“軟著路”,急需中國在金融、貿易、供應鏈上的幫助,但是美國也絕不願意就此放棄對中國的“遏制”。
這是一場耐力與智慧的比拼。
全世界都在圍繞著自身利益和中美的供應鏈競爭進行選擇站隊。
如何讓自己的朋友變得多多的,敵人變得少少的?如何做到和而不同、鬥而不破?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讀懂中國“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