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看起來很長,但實際上又好像很短暫,尤其是快樂的學生時期。當時不懂得珍惜的我們,可能偶爾也會抱怨學習的枯燥和老師的嚴格。
直到畢業後真正要獨立面對生活,才發現原來上學時有很多幸福。決定一個人未來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前行。
每每看到其他同窗的朋友圈,或許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好像大家都比自己“混得好”。不過在這麼多畢業生中,真的有那麼多人生贏家嗎?實際上未必
畢業多年還吹噓這幾種東西,多半是落寞了,過來人總結得很到位
在學校時滿懷憧憬的學生,可能在畢業後面對現實的就業壓力時,逐漸變得現實而低調。不過總有一些同學,不管是平時的個人社交賬號,還是聚會時,都非常自信。
很多人羨慕他們,不過在那些閱歷多的過來人眼裡,可能看法截然不同。在一次聚餐中,一位長輩總結得很到位,原來吹噓這些東西,多半不是成功的人而是落寞了。
總是提及自己學歷高,或者刻意表現“博學”
學歷是多數學生工作的一個敲門磚,那些學霸們往往也能有更多機遇。但這不代表所有學習好的畢業生都能有理想的發展狀態。
有的人頻頻提起自己當年考試分數多高、在哪所名校畢業,或者做什麼都要努力表現出自己很“博學”的樣子,其實很可能是其他方面始終沒有被認可,只能抱著過往的“勝利”。
或許是心有不甘,也或許是想掩藏自己的“不得志”,但是他們這樣的表現,會讓過來人很清楚,可能除了學歷方面,他們拿不出別的能顯出優勢的東西。
強調自己人脈廣博,卻難以為別人提供幫助
還有一類畢業生,對人脈這個問題十分看重。相比學歷和知識,他們更願意告訴同學自己結實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是隻要你真的請他們去幫忙介紹工作,他們可能又再三推辭。明眼人很容易猜到,其實這些只是吹噓,真正有人脈的畢業生,為了減少麻煩,其實是很不願意炫耀這些的。
展現自己與上級或老闆關係極好,其實很“幼稚”
以前會聽到有的同學說“我跟老闆像兄弟一樣”,或許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還會很羨慕,但是過來人會知道,說出這種話的人要麼很幼稚,要麼在吹牛。
我們在任何工作中,本質都是提供自己的價值,為所在的集體貢獻力量。跟上級和老闆相處融洽很必要,但是“像兄弟”就太誇張了。
只有我們付出了足夠的勞動,創造了足夠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認可,這不是單靠“搞好關係”就能實現的。
畢業生想改變“落寞”的境遇,需要多嘗試新機遇,並保持學習意識
沒有誰能保證畢業後都可以風生水起,很多有文憑的大學生也會面臨不少困難,產生很大心理上的落差感。有人選擇消極,有人則刻意透過吹噓一些東西來掩飾。
其實落寞是正常的現象,我們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境遇而全面否定自我。想要改變境遇,需要多嘗試新的機遇。比如一個行業做了很久業績都在末流,或許是公司不適合也或許是行業不對。
有個男生剛畢業時選擇做一名初中老師,因為這是家裡認為的好崗位,可是學生成績總是淪為年級倒數第一。後來他改行做金融,2年內就升了幾級。
如果條件還允許,畢業生不妨尋找更多可能,找到更喜歡和擅長的事業。同時,想要在業內有所發展,學習的意識很重要。
而相比在學校期間,職場裡的學習包括了諸多層面,比如整個工作的流程和模式、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如何讓同事更好地配合自己等。
我們不能停留在學生思維的階段,等著別人主動來教我們,而且這也是不切合實際的期望。總之,當我們畢業後感到落寞時,停下腳步或刻意自欺欺人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今日話題】你認為畢業後愛吹捧哪些東西,可能是落寞了呢?(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