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奧古斯都二世致信他的首相坎特·弗萊明:
“我陷入了對荷蘭橘子樹和中國瓷器的狂熱追求中,正毫無節制、不諳世事地進行購買和收藏。”
“我沒有任何疾病,如果說有,那只有一種病,就是太愛瓷器。”
“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將這股席捲歐洲的瓷器熱具象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從《聖母領報》到奢華靜物畫,不難發現相比中國人的瓷器使用習慣,歐洲人還是將其視為所有者的財務實力、聲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在中國作為實用器的瓷器,在歐洲更多被作為了裝飾之用。大部分本該出現在餐桌上的盤、罐被當作陳設器,裝飾在牆面、櫥櫃之上,瓷器在當時成為了上層階級室內裝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展覽的第二部分,特意闢出了一小塊休憩區。走進這個小空間,抬頭便可看見金字塔形的天花板上,一件件瓷器正在被點亮——這是用3D重建技術還原的葡萄牙桑托斯宮瓷廳穹頂。
“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中彷彿身處桑托斯宮瓷廳的沉浸體驗
隨著東印度公司貿易的興起,瓷器大量湧入歐洲,自17世紀後半至18世紀前期,歐洲的王侯貴族間興起建造專門陳列展示瓷器的宮室的風尚。現為法國駐里斯本大使館、約1667至1687年間修葺的桑托斯宮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例。
桑托斯宮瓷廳的天花板採用金字塔形截面的形式,雕花鎏金的模板裝飾中鑲有261件青花盤。從尖頂到底部,一個、二個,然後是三個大盤子由上而下,周圍各環繞有八九個直徑較小的盤子,有規律地點綴著整體。天花板上裝飾的底部延續著金色、藍色和白色的組合,如同巨型畫框一般將這非凡的瓷器景觀定格。
而如同桑托斯宮這般瓷器裝飾的屋頂依然是少見的,通常在這些瓷器宮室內中,大量的瓷器被鑲嵌在牆面上,並且從地板一直到天花板的簷壁都錯落有致地排布著,甚至壁爐的火膛內都被滿滿當當塞滿了瓷器,整體看來華麗壯觀,是一種極致的裝飾手段。
於是在這樣的瓷器宮室中,一件件去逐一觀看已不再是主流,因為房間整體便是一個欣賞單位,故而作為裝飾的瓷器大多以量而非以質取勝,當時的人們會使用一些“平價替代”混入其中,也就是將展覽第三部分所展示的歐洲錫釉陶等產品與中國瓷器並置,從遠處看,也很難將它們與真正的瓷器區分開。
而歐洲人對於瓷器的探索並沒有停滯在照貓畫虎的階段。德意志薩克森公國選帝侯、波蘭國王、“強力王”奧古斯都二世在位數十年間,購買、收藏了來中國和日本的瓷器總數逾25000件。在這樣狂熱的喜好下,奧古斯都二世命令手下的鍊金術師科學家研究瓷器燒造,1708年,真正意義上的歐洲瓷器在其治轄的邁森地區誕生。
為了放置其收藏的大量瓷器,奧古斯都二世專門購置了一座官邸,擴建並改名為“日本宮”。在他的設想下,日本宮將被改建成一座陶瓷宮殿,內部以東方瓷器與邁森陶瓷裝飾整面牆壁,依據器形大小依次陳設,最下方放置罐、瓶等大器,其上裝飾盤、碗等器形,最上方裝置碟、杯等小件器物。
不過在這座夢幻宮殿完成前,奧古斯都二世就已離世,其內部陳設方式也只能停留在了設計圖樣階段。所幸的是,我們現今仍可以在薩克森公國皇家宮殿茨溫格宮中,看到這樣的陳列方式——20世紀以來茨溫格宮舉辦的歷屆瓷器展覽,幾乎都沿用了奧古斯都二世當初的設計樣稿形式。
追隨著皇室貴族的裝飾品味,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也開始將瓷器作為室內裝潢的一部分。不同於上述將瓷器鑲嵌在牆壁上的“硬裝”做法,中產階級家庭更多將瓷器視作室內擺設,比如在壁爐架上、牆上錯落有致地裝飾幾件大大小小的瓷盤。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藏(1654年)
與此同時,特製的瓷器陳列櫃也開始出現了,如同中國人熟悉的“博古架”,那是一種帶玻璃門的櫥櫃,可以安全地展示瓷器。生活在18、19世紀之交的英國散文學家查爾斯·蘭姆曾說:“對於古瓷器,我還有一種女性似的偏愛。每訪問一個高貴人家,我首先要看他們的瓷器櫃,然後再看他們的藏畫。”足見瓷器櫃已然成為了當時中產家庭中的標配。
上海博物館藏(倪漢克捐贈)
而在本次的展覽中,由荷蘭的倪漢克先生所捐贈的這件裝滿中國外銷青花瓷的胡桃木櫥櫃,似乎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這股在歐洲裝潢領域吹起的中國瓷器風。根據家居裝飾的不同,有一些瓷器櫃的背板會採用鏡面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強調其所展示的瓷器,還能擴大空間感;有的瓷器櫃為了方便展示盤子,會在其擱板上刻有凹槽。再根據器形、大小、紋飾對瓷器進行精心的擺放,無疑是彰顯主人眼光與品位的最佳方式。
1990年倪漢克從美國搬回荷蘭居住,他特意購置了一幢1855年的房子,天花板距離地面足足有四米,非常適合擺放這樣一個裡面放滿了中國外銷青花瓷的胡桃木櫃子。到了閒暇的時刻,收藏家會在櫃子前坐上一兩個小時,靜靜地欣賞自己收藏的瓷器。他不時地把瓷器從櫃中取出仔細端詳,沉浸在瓷器的迷人魅力中。
這告訴我們,中國瓷器對於歐洲的影響不僅蘊藏在展覽訴說的這段歷史之中,自16世紀至今,中國瓷器一直保持著對西方人的吸引力。放眼世界,德國瓷都邁森、青花瓷之城波爾圖、莫三比克被海浪捲起的青花碎片……無一不在訴說著中國瓷器經久不衰的魅力。雖然由於疫情原因,現在的我們很難走出國門,不如來到博物館,見證這一場東西匯融的傳奇。
圖片來源:
[1] 上海博物館.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M].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
[2] 克里斯汀·清水.中葡交往:一部陶瓷的歷史[J].收藏與投資.2019(1)
[3] 譚圓圓.17—18世紀德累斯頓與奧古斯都二世[J].文物天地.2018(3)
參考文獻:
[2] 上海博物館.海帆留蹤:荷蘭倪漢克捐贈明清貿易瓷[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3] 吳天篪.歐美經典傢俱大全[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7
[4] 譚圓圓.17—18世紀德累斯頓與奧古斯都二世[J].文物天地.2018(3)
上海博物館實行實名制網路預約,您可透過上海博物館官網、官方微信進入預約通道
編寫丨袁子儀
初審丨石維塵
終審丨湯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