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開金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治療胃腸疾病的15個驗方,歡迎分享經驗。
01
香砂枳術丸
組成:木香420g,砂仁、神曲、麥芽各750g,枳實、白朮各7500g,橘皮3000g,香附4500g,山楂1500g。
水泛丸,每服6~9g。
主治:脾胃不和而致的飲食減少,氣滯停食,胸膈脹滿,脘腹疼痛,消化不良。
凡胃腸諸病見有上述諸症者,均可用本方加減療之。
02
痛四木半湯
組成:青陳皮,白芍,防風,白朮,柴胡,枳實,木香,檳榔,黃連,炮姜,黨參,半夏,當歸,川樸,桔梗,焦山楂,甘草。
主治:慢性痢疾、慢性腸炎腹瀉及腸道易激綜合徵。
表現為腹痛脹,大便溏薄夾有黏液便,裡急後重,滯下不爽,舌苔薄黃,脈弦或數者。
加減:腹痛甚者加吳茱萸;裡滯重者加大黃或大黃炭,大便偏稀者加薏苡仁、茯苓;納差者加炒二芽;溼熱重偏膿血便者加白頭翁、葛根、黃芩、馬齒莧;腹脹不甚者,去川樸。
03
加減溫脾湯
組成:炮姜,川連,黨參,白朮,茯苓,青陳皮,防風,白芍,柴胡,枳實,桔梗,木香,檳榔,當歸,焦楂曲,甘草,炒大黃。
主治:慢性痢疾、慢性腸炎及腸道易激綜合徵。
脾虛夾有溼熱滯積為患,腹痛腹脹,裡急後重,痢下赤白,以白凍為主,面色黃白少華,舌苔薄黃,脈沉弱或沉緩者。
加減:脾虛重者加薏米、山藥;納差者加炒二芽、扁豆;其體質較弱者大黃改炒炭;溼熱重者加黃芩、葛根、白頭翁。
04
連理湯加味
組成:炮姜,川連,黨參,白朮,茯苓,木香,枳殼,陳皮,白芍,甘草。
主治:慢性痢疾、慢性腸炎及腸道易激綜合徵。
體虛而溼熱氣滯不清,大便解白凍黏液,腹中微痛,稍有裡急後重,肛門墜脹不適,或慢性腹瀉及休息痢久治不愈,其人面色黃白少華,納谷不思,脈沉弱等。
加減:氣滯腹脹痛者加檳榔、川樸;積滯未清,裡急後重較著者加大黃炭;白凍多者加肉桂、桔梗、薤白;食納不香者加焦楂曲、炒二芽;急性發作紅凍偏多者加白頭翁、秦皮、葛根。
05
香連丸合木香檳榔丸(中成藥)
主治:溼熱痢疾及有溼熱之急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徵。
腹痛腹脹,滯下不爽,裡急後重,痢下赤白,舌苔薄黃,脈弦或數者。
06
香連丸合補中益氣丸(中成藥)
主治:久痢或久瀉脾胃虛弱夾有溼熱未清,大便溏薄夾有白凍,虛座努責,肛門墜脹,體弱多汗,納谷不思,面色黃白少華,脈沉小弱。
07
藿香正氣散
組成:藿香,蘇葉,白芷,陳皮,茯苓,蒼朮,川樸,大腹皮,桔梗,半夏,六曲,甘草,生薑,紅棗。
主治:內傷飲食,外感風寒暑溼,腹痛腹脹,胃脘痛脹,惡寒發熱,身睏乏力,中暑,痢疾,腹瀉,嘔吐,腹痛,胃脘痛均可用此方加減療之。
凡胃腸病表現為上述諸急性症狀者均可加減用之,為居家出門必備之良藥。
加減:感寒較重加桂枝、乾薑;吐清水者加吳茱萸;大便腹瀉者加薏米、扁豆、桂枝、澤瀉;痢疾者可加川連、白芍、葛根;
感受暑溼發熱無汗者可合香薷飲,稱為二香散,凡暑熱外感發熱、吐瀉等症均以此方療之,療效甚佳;溼鬱三焦,脘連腹脹者加炒二芽、茵陳、焦楂,去白芷;
溼鬱身困作痠痛者加通草、薏米、大豆卷;暑熱者加六一散、連翹;舌苔白膩者加白蔻仁、石菖蒲。
08
神術散
組成:藿香,砂仁,蒼朮,川樸,陳皮,甘草。
主治:急慢性胃炎及慢性消化潰瘍屬溼滯中焦不化、脘連腹脹、腹痛胃脘痛、腹瀉嘔吐等症。
凡中焦溼滯不化、升降失司,脘腹脹痛、噯氣、泛清水等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誠為治胃脘疾及腹瀉等疾之祖方,一切胃腸病凡屬初受寒溼、中焦滯痞不暢、氣機失和者均可用此方治之。
加減:寒邪較甚者加桂枝、吳茱萸;氣滯重者加木香、枳殼、大腹皮、烏藥;食滯者加焦楂曲、炒二芽;腹瀉者加茯苓、澤瀉、薏米、桔梗;
嘔吐者加半夏、茯苓;胃脘脹痛甚者加良姜、香附、桂枝、白芍;有溼熱者加川連;大便不暢者加檳榔;吐酸水者加烏貝散、左金丸。
09
胃苓湯加味
組成:蒼朮,川樸,陳皮,桂枝,茯苓,豬苓,澤瀉,藿香,蘇葉,大腹皮,桔梗,枳殼,甘草。
主治:感受寒溼,腹瀉,腹痛,腹脹,胃脘痛脹,舌苔白膩,脈濡等,並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徵表現為上述症狀者。
加減:食滯者加焦楂曲、炒二芽;腹瀉者加薏米、扁豆;舌苔白膩者可加白蔻仁、砂仁。
10
新加香薷飲
組成:金銀花,連翹,香薷,川樸,扁豆米,甘草。
主治:夏日外感暑溼,惡寒發熱、頭痛、身困,或腹痛、吐瀉、痢下赤白等表現為腸胃方面疾病而兼有表症者。
亦治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或慢性腸炎、慢性痢疾而急性發作者。
加減:腹痛重者加藿香、枳殼、桔梗、大腹皮;腹瀉為主者加茯苓、澤瀉、薏米、桔梗、車前子、藿香、大腹皮;
痢疾為主者加葛根、黃連、赤芍、當歸、白頭翁;嘔吐為主者加半夏、陳皮、茯苓、木瓜;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炒二芽、神曲;體弱者可加太子參、白朮。
11
資生丸加味
組成:藿香,川連,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薏米,桔梗,蓮子肉,芡實,陳皮,砂仁,甘草。
主治:慢性腹瀉、慢性痢疾、慢性腸炎及腸激惹綜合徵見有脾胃虛弱,溼熱未清,腸功能紊亂,納谷不思,大便溏薄,或夾少量白凍,腹中微脹痞等,亦可用於慢性腸胃疾病的後期鞏固方。
加減:腹脹甚者加木香、檳榔、枳實;黏液便明顯者加葛根、白頭翁;腹瀉頻繁者加車前子、澤瀉;消化不良者加焦楂、炒二芽、雞內金;腹痛明顯者可加四逆散。
12
參苓白朮散
組成:黨參,白朮,茯苓,陳皮,山藥,蓮子肉,桔梗,薏米,砂仁,甘草,芡實。
主治:脾胃虛弱,食納不香,大便溏瀉,面色黃白少華,全身軟弱無力,頭昏,脈弱等症。
主要用於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慢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後期鞏固方,對於恢復胃腸功能有較好的作用,不失為中醫治療胃腸病後期扶正袪邪的有效良方。
13
六和湯加味
組成:藿香,蘇葉,川樸,杏仁,砂仁,陳皮,半夏,木瓜,赤茯苓,白朮,黨參,扁豆,甘草,生薑,紅棗。
主治:夏日感受暑溼,六氣不和,上吐下瀉,惡寒發熱,身體困楚,頭痛,腹脹腹痛,腹瀉,嘔吐,全身倦怠無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主要用於夏日急性腸炎、急性胃炎、嘔吐、腹瀉以及上吐下瀉等輕度霍亂症。
加減:腹瀉甚者去杏仁,加薏米、澤瀉、車前子、桂枝;嘔吐甚者加枳實、竹茹、枇杷葉、川連、炮姜;
腹痛甚者加大腹皮、枳實、白芍、柴胡;食納不佳者加焦楂、炒二芽、建曲;惡寒發熱重者加香薷、佩蘭。
14
清暑益氣湯加味
組成:黃芪,黨參,蒼白朮,茯苓,澤瀉,黃柏,麥冬,五味子,葛根,升麻,六曲,青陳皮,防風,白芍,枳實,桔梗,薏米,藿香,甘草。
主治:慢性腸炎、慢性痢疾以及其急性發作者,亦可用於腸激惹綜合徵,見大便溏黃,或夾黏液白凍,腹中微痛,下墜作楚,微有裡急後重感,其人有面色黃白,身倦乏力,思睡懶言,舌苔薄黃,脈濡等症。
加減:黏液便明顯者加白頭翁、腹痛明顯者加當歸、赤芍、柴胡;食納欠佳者加焦楂、六曲、炒二芽;腹脹甚者加木香、檳榔。
15
萸姜連香砂六君子湯
組成:吳茱萸,炮姜,川連,黨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砂仁,藿香,甘草。
主治:中焦寒熱不和,心下痞悶,噁心嘔吐,納谷不思,噯氣,舌苔薄白,脈沉緩。
一般可用於急慢性胃炎之嘔吐症,膽汁反流性胃炎。
加減:嘔吐明顯者加代赭石、枳實、竹茹、灶心土;不思食者加焦楂、炒二芽、扁豆;舌苔白滯者加蘇葉、木瓜;舌苔薄幹者加蘆根、姜竹茹、枇杷葉、麥冬、石斛。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常見胃腸病中醫藥診治》,沈開金編著,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6.5。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