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通常會一味地往高處走,而忘乎所以,浮躁膚淺。在處世中保持低姿態,能讓對方覺得有面子,感到光彩。這樣一來,對方與你的關係便走近了一步。最終,得到好處,被人尊重,還是你自己。可以說勝利者的狀態,低姿態正是成功者的姿態。
學會放低姿態
《三十而已》中有一個片段,頂樓的王太太看著顧佳的背影說:“一個女人有多狠,不是看她站得有多好,而是看她蹲得有多低。”
為了能和王太太搭上關係,讓兒子上個好的幼兒園,她在下樓時把拖鞋給王太太,自己光著腳。為了擠進富太太圈,她把自己的位置擺放得很低,即使被瞧不起,她也不卑不亢。
兒子成功地進入了貴族幼兒園,她自己也收購了茶廠,雖然後來發現是個坑。
想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放低高傲的姿態。科學巨人牛頓曾謙卑說過:“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有幸撿到了五彩的貝殼。我的成功是我有幸踩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田間豐碩的麥穗用他低頭的姿態告訴我們,放低姿態,方能屹立於天地;浪花中晶瑩的水滴用他融入的姿態告訴我們,放低姿態,方能擁抱成功。
低姿態是一種態度
如果你想把事做成,不妨以一種低姿態出現在對方面前,表現得謙虛、平和、樸實、憨厚,甚至愚笨、畢恭畢敬,使對方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比你聰明,在談事時也就會放鬆自己的警惕性。
低姿態也是一種心態,是對社會現實、人生狀態的一種頓悟,也是一種對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乃至世界觀的徹悟,擯棄了輕佻浮華,擯棄了膚淺媚俗;這種徹悟,讓人感覺到被重視,感覺到被理解,感覺到心底的同情,感覺到真正的關懷,從而,引導全社會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和睦相處。因此,收斂也是一種促進社會和諧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大度睿智的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的高高在上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對他人的小過以大度相待,實際上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這種態度會使人沒齒難忘,終生感激。
人要善於隨和
做到隨和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的人,寬宏大度的人,豁達瀟灑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做不到這點。“難得糊塗”就妙在其中。
隨和,是一種素質,一種文化,一種心態。有人說,隨和就是順從眾議,不固執己見;有人說,隨和就是不斤斤計較,為人和藹;還有人說,隨和其實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沒有原則。那麼,隨和到底是什麼?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後的井然,是狂風暴雨中的坦然。
人要善於隨和。即便原則問題,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切莫居高臨下,殺氣騰騰地採取壓制人家的態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現,很難達到目的,還損害自身形象。
要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見識主張和能力比別人強,人際關係好,人家就可能會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又要搞“以我為中心”。既不能滿足你的慾望,又有可能毀掉你自己。斤斤計較自己的名譽,地位,什麼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緒又煩躁,對自己身體必定傷害較大,會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關鍵是自己要尊重人家。
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人類生存的原則:不要太把自己當人看,也不要太不把別人不當人看。莊子說,對面一條船過來了,船上的人沒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這時你很可能會生氣但是如果那條船上沒有人,是個空船從上游飄過來,你還會生氣嗎?莊子因此得出一個結論:“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當回事。一個人如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太把自己當回事,那麼就很容易與別人起衝突。
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當回事,不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自己為是、放下偏見和無用的面子,誰又能傷害他呢?例如,在一個門口,你和一個人撞上了。你開口第一句就是,“你眼瞎?幹嘛撞我”對方也會勃然大怒,因為他感到你的自私自利和不可理喻。就像你被一艘有人的船撞傷。如果你開口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您沒事吧”。結果就會完全相反。
其實我們就是普通人一個,既不是與造物同體,也沒有與天地並生,“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連曹操這樣強悍的英雄不也煙飛灰滅了嗎,況我輩乎!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做點事情,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