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用來裝飲料或者飲用水的包裝無非有四種:塑膠瓶、玻璃瓶、易拉罐以及紙製包裝。其中,最常見,也是應用最廣的就要數塑膠瓶和玻璃瓶了。
如果有人問你,塑膠瓶和玻璃瓶哪個危害更大?你肯定會說是塑膠,因為它會汙染水源和環境,對生命與健康造成巨大威脅。而且塑膠不易降解,是世界公認的“白色汙染”。
然而近兩年,科學家的研究卻發現,玻璃的危害居然是塑膠的4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看塑膠的危害有多大?
自從1855年,塑膠被一個英國人發明以來,由於它製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性,因此塑膠被應用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也正因為塑膠的這些優點,讓它們汙染性強、不易處理的缺點暴露無遺,從最初的“偉大發明”變成了“白色恐怖”,危害著世界的環境與人類的健康。
以普及率最高的塑膠瓶和塑膠袋為例,我們買來的瓶裝礦泉水不用半天就能喝完,平時去超市購物用到的塑膠袋,實際使用時間更是不到一個小時。但是這些塑膠瓶和塑膠袋要完全降解,卻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自然界對塑膠的處理效率遠遠比不上人類的生產效率,這也就導致了塑膠垃圾越來越多。
據統計,全球生產的塑膠產品超過了8億噸,其中只有不到10%的塑膠被回收再利用,有30%會被焚燒處理或者被掩埋到地下自然分解,剩下一大半都被我們隨手丟棄,或者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堆積,或者流入了海洋,對全球的生態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
每年僅流入大海的塑膠垃圾就超過800萬噸,這些塑膠會被分解成一些細小的塑膠微粒,被海洋魚類吞食,最終又透過食物鏈,返回到了人類口中。2019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糞便中含有塑膠微粒,大小在50微米到500微米之間。
塑膠垃圾的危害已經如此巨大了,科學家卻說,玻璃的危害是塑膠的四倍,這是真的嗎?
科學家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其實不是因為玻璃在被使用和丟棄後會造成巨大的危害,而是指在玻璃瓶被生產出來的時候,就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
所以說科學家是將能源的消耗和資源的開採考慮在內以後,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首先,生產玻璃需要大量開採矽砂、白雲石等礦產,這個過程會導致土地和環境惡化,形成粉塵汙染。礦工在長期的工作中,會吸入大量二氧化矽粉塵,引發矽肺病,這比吸入粉煤灰的危害更大。矽肺病會導致肺部纖維化,類似於百草枯的“毒性”,輕者喪失勞動能力,重者導致呼吸衰竭而死。
而且在玻璃的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硫本身具有毒性,進入大氣以後,就會導致酸雨;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引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多發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所以說,玻璃的危害遠比塑膠大得多。
關鍵在於,玻璃產生的這種危害並不像塑膠那樣直接。我們平時在路上看到塑膠袋在天上亂飄,或者掛在樹上就會感到不舒服。相反,玻璃雖然也非常常見,但是它的危害需要積累到一定時間才會顯現出來,這種隱形的危害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改變我們的環境。
而且,對此,科學家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對於塑膠,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一些應對辦法,比如減少塑膠袋的使用,發明出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以及用黃粉蟲吃塑膠的方法。可見,要解決塑膠垃圾問題存在許多方向和辦法。
但是玻璃不存在降解的問題,被丟棄和被掩埋的玻璃瓶,過了幾千年,幾萬年也還是玻璃,是跟沙子同樣材質的二氧化矽。
要回收玻璃瓶也非常困難,平時,我們能看到收廢品會專門回收塑膠瓶和紙板,卻不會主動問玻璃瓶。所以說玻璃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但是市場的需求卻是在提高的,這就促使生產商不斷製造新的玻璃,不斷開發新的礦區,產生新的汙染,最終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為什麼收廢品不收玻璃?
即使是很難降解的塑膠瓶子,都成了回收站眼裡的香餑餑,那為什麼玻璃卻很少有人上門來收呢?是因為收玻璃的利潤很低嗎?
其實並不是的,廢玻璃的回收做得好利潤可不低,一些專門回收廢玻璃和木材的商戶往往年收入至少也有20萬。而且這些廢玻璃還不需要回收商自己拉到廠裡去賣,廠家會直接上門去收,這可就省了不少事了。
不過,這說的是專門收玻璃的回收商,他們因為起步早,搶先跟一些飯店和建築行業建立了合作關係,所以收玻璃的量大,成本也比較低。一般大型的酒樓和飯店,各種調味料的瓶子、酒瓶和飲料瓶比較多,一般直接不要錢請別人來收。即使是賣玻璃也不會貴到哪裡去,畢竟飯店和建築業不靠這個賺錢,1噸才幾十塊錢,最多也不會超過400塊錢,而收紙板一噸就要花2000塊。
大型回收站給出的價格都這麼低,一些散戶去挨家挨戶得收玻璃,出價就更低了。如果您攢了半年的啤酒瓶,一過秤發現才只能賣個一塊八毛的,心裡能好受嗎?估計大部分人都在想,砸了也不賣給這些奸商。各家各戶的玻璃瓶子和舊窗戶很少,基本上也沒有人會覺得這些能賣錢,所以基本上就不怎麼囤廢玻璃了。
而小散戶收玻璃除了顧客們不買賬,自己還得貼錢進去。因為回收站收玻璃的價格低,而玻璃太重,運輸成本很高。算下來不僅沒有收廢紙賺錢多,還把自己弄得糟心受罪的,多不值啊!做廢品回收是求利,不賺錢自然就不收了。甚至有的回收站是不收玻璃的或者收玻璃不付錢,漸漸地,就沒什麼散戶挨家挨戶收玻璃了。
另外,玻璃生產廠其實也不稀罕這些廢玻璃,除非是專門的酒喝飲料生產商,會回收他們自己家生產的瓶子,但這就需要讓回收站自己對廢品進行分類了。其實,玻璃生產商主要還是要透過礦產開採原料,研製新的玻璃。別看汽車上一塊玻璃動不動就幾百上千塊,這個生產成本其實並不是很高,曹德旺就說過,自己生產一塊玻璃的成本只要二十塊。
不過對於環境來說,玻璃回收還是很有利的,畢竟燒又燒不掉,埋一萬年也還是二氧化矽。要知道填埋焚燒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說,政府透過補貼的方式鼓勵玻璃回收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目前在廣州、南京、上海等地都出臺了這種政策,不過廢玻璃回收依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想要解決玻璃的危害也依然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