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不敢挖,墓穴已經找到,但是沒人敢動,現在的技術達不到,武則天的墓挖不動,據說陪葬寶藏多達500噸,曾經數萬大軍挖空大半個梁山都沒能撼動。成吉思汗的墓找不到,有人說墓葬在鄂爾多斯境內,那只是他的衣冠冢,明朝首富沈萬三的墓在海里,沈萬三的墓至今只知道在一片水域未見蹤跡,但願有朝一日會重見天日。
秦始皇是中國的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北擊了匈奴,始建皇帝制度,修建長城;建立了第一個以華夏民族為主體的統一國家。
秦始皇死的時候,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他的陵墓前後共花了39年時間,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0多萬人,其皇陵規模堪稱是世界奇蹟奇蹟。
皇陵上封土原高約百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其陵墓的建造佈局中正宏偉,其中更是充滿了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戰馬、戰車等陪葬器俑,更有無數奇珍異寶,還有眾多奴僕,婢女陪葬。
從古至今,關於秦始皇陵墓的傳說層出不窮,但至今無人敢挖掘他的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就是機關重重,秦始皇不僅野心大還是一位很出色的軍事家,所以他墓葬裡面的陷阱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水銀河等,而且也確實有很多不怕死的盜墓賊去過但都沒有回來過一個人,可見裡面的陷阱有多麼可怕。這也讓人們聞風喪膽,所以這也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這時候就有會很多人說現在科技的發達足以可以去挖開了,但你們要知道人吸到一點水銀就會中毒,更別說裡面的是水銀河了。
第二就是一挖開就變成了廢墟,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找到墓入口而不敢開挖的最重要的原因了,秦始皇這個墓已經上千年了,裡面的空氣自然是無法流通的,這也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就做氧化,就是一旦開啟墓葬空氣可以流通了,就會立馬使那麼多珍貴的東西瞬間成為廢墟,這種現象在一些盜墓的電影裡面也可以看見的,其實當時剛挖出來的秦始皇兵馬俑都是彩色的。可是一碰到空氣他們就都被腐蝕了,就成了一堆土,毫無意義了就。
所以秦始皇的墓葬一直不去開啟,不是因為現在的科學技術不發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更好地去保護這個墓,如果打開了變成廢墟就毫無研究意義,所以乾脆就不把他打開了,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水銀等,在這裡只能希望我國科學技術一定要在發達些,早日讓這個墓葬重現與人們的眼前。
說起武則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作為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女皇帝之一,武則天的一生可謂是充斥著太多的傳奇。權力慾望爆棚的武則天並不僅僅侷限在後宮之主這個位置上,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國之君。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時年67歲。武則天在朝執政長達十五年之久,82歲駕崩。武則天在世的時候,光鮮亮麗,威服四海,在死後卻給世人留下了重重迷霧。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她的陵墓——乾陵!
武則天的乾陵不僅被盜掘過,而且每次被盜掘時,其盜墓賊的規模都不小。據史料記載,在唐高宗去世之後,武則天下旨將國庫裡三分之一的金銀為其陪葬。等到武則天去世之後,她的兒子唐中宗又將國庫裡三分之一的金銀作為陪葬,放進了乾陵地宮。因此可想而知,乾陵裡面的金銀寶器之多。根據一些文物專家推測,乾陵裡面的寶貝光重量就有五百噸之多。
當然了,乾陵裡寶貝很多,千百年來遭到過無數次的盜掘,其中比較嚴重的盜掘活動有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盜掘活動發生在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盜墓,只挖出了幾條四十多米深的大溝。第二次盜掘活動發生在五代十國的節度使“溫韜”,因其盜掘的陵墓很多,當時他率領著幾萬人帶著鐵鍬等工具去挖掘,但其結果也跟黃巢一樣,什麼也沒撈著。如果說前兩次盜掘是因為盜墓工具落後的原因,那麼第三次盜掘就完全是乾陵真的堅固了。這次的盜掘活動發生在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時期,軍閥孫連仲派出一整個工兵團去挖掘。這一次,孫連仲的軍隊可不像黃巢或者是溫韜等人一樣用傳統的鐵鍬鐵鎬,而是用炸藥。不過即便如此,孫連仲最後也是一無所獲。
那麼這武則天的陵墓為何這麼堅固呢?為何數萬人都不能將其挖動呢?
關於武則天陵墓為何這麼堅硬,實際上跟它的具體建制有關,因為我們知道,在太宗時期,開創了“依山為陵”葬制,乾陵則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梁山堅固,為其陵墓做了很好的保護。再加上人為地進行鞏固,封層,使得其地宮堅硬,且隱蔽。當然了,梁山體積龐大,如果不熟悉乾陵地宮的具體方位,而只是一味的挖掘的話,也很難做到。
不過在1958年的時候,當地幾個農民在放炮炸石的時候,無意間炸出了墓道口,經鑑定這就是乾陵地宮的地宮入口。其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因此我們可以大致得出一個結論:乾陵千百年來雖然受到了無數次盜掘,但其地宮始終都沒有受到損害,其原因除了乾陵本身堅固之外,還與其地宮隱蔽有關。當然了,這也跟盜墓賊本身不熟悉乾陵建制有關,因為千百年來盜墓賊都沒有找到地宮入口,卻被幾個農民無意間發現了!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沒被盜掘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說到這三座最神秘陵墓,“挖不動”和“不敢挖”至少知道位置在哪兒,而“找不到”就厲害了,幾百年間無數人前赴後繼追尋其蹤跡,卻還是毫無線索,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只聞其名不見其墓”吧~
下面來講講關於成吉思汗之墓找不到的真實原因吧!
首先是八百奇兵秘密處決說,相傳成吉思汗死之後,有八百奇兵奉命安葬他的遺體,並監督陵墓的修建,為了不讓世人知道成吉思汗葬在哪裡,他們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甚至在陵墓修建好之後“卸磨殺驢”,殺死了成千的工匠,當然,最後這些奇兵也成為了“驢”,在覆命時被秘密處死了。從而,陵墓具體位置也隨之長眠地底。
第二種就是廣為人知的密葬說,大家都知道蒙古人信奉薩滿,他們認為人的生命是一直迴圈的過程,死後屍體要回歸自然才能再生。因此,為了避免後人打擾到成吉思汗的屍體,他們選擇了密葬的方式,一不立標誌,二不公佈位置,三不記錄在檔案,這樣一來,陵墓的位置更是無從知曉。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你沒有聽見的船新版本!當時成吉思汗的蒙古國師曾提議過蒙古傳統習俗的天葬——禿鷲食屍從而昇天,但是天·成吉思汗·嬌並未採納這一略顯殘忍的方式,而是選擇了另一種形式的天葬,也就是“墓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
沈萬三從明朝開始就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但實際上在他死後朱元璋就沒收了他的大部分財產,所以沈萬三的墓中並沒有多少金銀財寶,後來因為慚愧自己過於顯擺,就讓下人在浜底水下建造了墓地。
沈萬三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有名的人,在明朝時期他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比較大的一筆財富,甚至可以說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但是當時國家比較動盪,處於相當混亂的地步。因為沈萬三主要在蘇州發展所以選擇幫助張士誠,最終讓朱元璋相當不爽。後來朱元璋登基之後沈萬三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主動提出來為明朝修建城牆並且最終幫助朱元璋完成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工程。
這個時候朱元璋還是比較開心的,但是沈萬三做出了一個不理智的行為,他提出要犒勞築城的官員。這讓朱元璋相當不爽,因為只有皇帝有這個權利。然後直接將沈萬三發配到了雲南,沈萬三也在雲南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有人好奇了,既然沈萬三這麼有錢,那些盜墓賊為何不去盜墓呢?實際上在他死的時候已經沒多少錢了,朱元璋將他的很多家產沒收充公了。畢竟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朱元璋不可能讓一個商人擁有這麼多的財富並且影響國家。
據說在當時沈萬三認為就是自己過於顯擺自己的財富才最終會落得如此下場,後來在臨死之前囑咐自己的後人將自己埋葬在水下與世隔絕,另外沈萬三認為就是自己太過於自大最終才會有這樣的下場,所以死後不好意思埋葬在家鄉,在浜底水下建造了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