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青光眼作為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其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是相關領域專家關注的重點。在AAO2021眼科會議上,研究人員對青光眼最新治療方法的長期有效性、適應證、安全性和潛在併發症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超聲睫狀體成形術可以治療難治性青光眼?
為評價超聲睫狀體成形術(UCP)治療開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員對38例原發性和繼發性難治性青光眼患者進行UCP治療,並在術後持續隨訪三年。主要觀察指標為UCP術後眼壓變化、手術成功率、青光眼藥物使用比例和視力。次要指標包括術中和術後併發症。研究人員分別在術前1周及術後1、3、6、12、18、24、30、36個月進行相關檢查並收集資料。
結果表明,術前1周和術後1、3、6、12、18、24、30、36個月的IOP(平均數±標準差)分別為23.2±5.0、16.3±5.7、18.7±5.4、17.4±5.3、16.8±5.7、16.5±4.8、16.1±4.8、15.0±4.8、15.1±4.5、16.0±4.8mmHg(所有術前術後比較的P
研究結果表明,UCP是降低難治性青光眼眼壓的一種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手術方式。
既往小梁切除術史或GDI史患者開展mCPC獲益更高?
微脈衝睫狀體光凝術(Micropulse cyclophotocoagulation, mCPC)因其無創、有效降低眼壓而得到廣泛應用。與連續波CPC不同,mCPC不涉及組織破壞。然而,關於mCPC對不同患者治療有效性的研究有限。研究人員回顧性分析過去3年在UC Irvine行mCPC的71例患者,患者年齡範圍為11到93歲,主要病因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研究人員比較了有小梁切除術史或青光眼引流植入(GDI)史的患者與沒有青光眼引流植入史的患者,在mCPC術後3個月和6個月的眼壓。
結果顯示,在mCPC術後3個月,既往小梁切除術史患者的眼壓降低顯著高於未行小梁切除術的患者(39.6%±4.63% vs 24.4%±3.67%,P=0.04)。在mCPC術後6個月,有GDI患者的眼壓也顯著低於無GDI的患者(35.5%±2.83% vs 16.8%±6.17%,P=0.01)。
研究結果表明,既往小梁切除術史或GDI史是mCPC手術有效的正面影響因素。
超聲乳化-小梁微型旁路支架術抗栓治療的出血併發症
為比較超聲乳化-小梁微型旁路支架術後接受抗栓治療(ATT)和未接受ATT治療的出血併發症發生率,研究納入行超聲乳化-小梁微型旁路支架術(iStent、iStent注射或Hydrus)的患者並在術後持續隨訪3個月,隨訪的主要關注指標為眼內出血。
研究共納入ATT患者333例(435眼),161例(211眼),對照組172例(224眼),唯一的出血併發症為前房積血。共84眼發生了前房積血,佔了總患眼樹的19.3%;其中41隻眼來自ATT,43隻眼來自對照組(P=1.00);7位患者出現雙眼前房積血。98.8%的眼前房積血發生在術後第1天,病情的持續時間為1周(73.8%)、1個月(25.0%)和1個月(1.2%),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33)。23只ATT患者眼和28只對照組眼出現高眼壓(P=0.565)。
青光眼外用藥物可導致淚道阻塞?
青光眼外用藥物可導致淚道阻塞?
為探討青光眼外用藥物(TGM)對發生淚道阻塞(LDO)和眼瞼位置異常風險的影響。研究人員比較2002年至2018年期間65歲以上接受TGM治療的患者與未接受TGM治療的青光眼患者。採用匹配的加權佇列生存分析來比較接受眼附屬器疾病手術的風險。比較接受眼附屬器疾病手術的風險。
共納入TGM治療組122582例,未治療組232336例。使用TGM後,LDO風險增加(風險比[HR],1.22;95%置信區間[CI],1.05-1.42),眼瞼內翻風險增加(HR, 1.24;95%CI,1.12-1.37)和倒睫風險增加(HR,1.74;95%CI,1.57-1.94),外翻風險降低(HR,0.89;95%可信區間,0.81 - -0.97)。上瞼下垂的風險沒有改變(HR,0.99;95%CI,0.89 - -1.09)。
研究結果表明,TGM的使用與臨床LDO、眼瞼內翻和倒睫風險的顯著增加和外翻風險的顯著降低有關,藥物誘導的相關炎症可能引起了相關風險。對TGM毒性的認識將使人們對治療選擇有更多的瞭解。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壓型青光眼和正常眼的眼壓變化
研究人員探究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壓型青光眼(NTG)和正常眼的晝夜眼壓和仰臥夜間IOP(SN-IOP)的日變化(DVT)。研究人員選取穩定POAG眼35只,NTG眼24只,正常眼18只。對青光眼患者停止治療。在24小時內6個時間點記錄DVT,並在凌晨2時採用Goldmann壓平眼壓計(GAT)、Perkins眼壓計和Tono-Pen眼壓計記錄SN-IOP。
結果表明,POAG組眼壓波動最大(7.56,1-19),NTG組其次(4.98,2-13),正常組最小(4.50,1-10)。在24小時範圍內,所有組在辦公時間的DVT均較小(POAG組4.39,NTG組2.75,正常組2.08)。在所有組中,坐位眼壓峰值都是在辦公期間捕捉到的。晚上10點和凌晨2點的SN-IOP比坐位的IOP高2.5 mmHg。在任何患者中,SN-IOP並沒有影響診斷的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可推測,DVT和SN-IOP對明顯控制良好的青光眼的進展、治療時機和選擇有一定的解釋作用,但不影響診斷。
DA症狀的調查能否預測POAG患者視野損失的程度?
為驗證低亮度下暗適應(DA)和視力問題問卷作為評估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功能性視力損害工具的有效性。研究人員採用改良版的基於暗適應證狀的篩查問卷(DA Survey v2, Cronbach α=0.93),對以臨床為基礎的POAG患者群體進行調查,並與疾病的結構和功能檢查結果相對比。
對比結果表明,DA評分與三個視野指標均顯著相關:平均偏差(MD,R=0.510,PPPP=0.024),與杯盤比大小或不對稱性無關。
結論:基於DA症狀的問卷調查可作為青光眼功能損害的代用指標,與杯盤比大小和RNFL厚度等疾病的結構特徵無關。
對青光眼疾病評估和干預方式的相關研究可以改善現有臨床技術的不足,幫助提高青光眼的評估效率和治療有效性。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