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和楊志發要簽名,楊志發畫了三個圓圈
楊志發,是官方認可的第一位發現兵馬俑的人,但是自從他發現兵馬俑之後,就被當地的村民們嫌棄了20多年,日子過得也十分窘迫。直到克林頓訪華的時候,楊志發才被正名,也得以被博物館聘任,晚年過上了好日子。
1998年6月2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抵達了訪華的第一站:古都西安。
6月26日上午10點40分左右,克林頓隨參觀團來到了兵馬俑博物館。當他看到這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的時候,震撼不已,連連開口稱讚:“簡直就是個奇蹟,太不可思議了!”
當他被這恢弘壯麗的場面吸引住的同時,向工作人員問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是誰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
陪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是當地的一個農民,他叫楊志發。
克林頓當即就表示,想要見一見這個發現兵馬俑的農民,並稱贊楊志發簡直就是個英雄,沒有他的話,這一奇蹟還不知道要在地下埋藏多久。
過了不久,工作人員將楊志髮帶了過來。克林頓見到楊志發後,激動地握著他的手稱讚道:“謝謝你,沒有你,我就無法看到這麼壯觀的場面,你是英雄!”
老實巴交的楊志發哪裡見過這樣的大人物,又激動又不安,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當翻譯員將克林頓的話告訴他的時候,楊志發險些激動的落淚。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個大國總統,竟然和他要簽名。可楊志發沒有文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一時顯得極為尷尬,最後只好畫了三個圓圈代替。
克林頓離開西安後,楊志發火了,成為了眾人的焦點。為此,博物館還任命他為榮譽館長,每個月給他發放8000元津貼,還專門安排了書法家,親自教他練習簽名......
從此,楊志發終於過上了好日子,也不再有人嫌棄他,背後的罵聲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稱讚的聲音。
楊志發作為兵馬俑的第一個發現者,為什麼會被當地村民嫌棄了20年?20年間博物館為何對他不聞不問,直到克林頓成了他的粉絲以後,才聘用他?這是為什麼?我們接著往下看?
得罪了“瓦王爺”,會給村裡帶來晦氣
1974年的春天,陝西地區發生一場多年不見的大旱。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但是“老天爺”不給水,這地還怎麼種?種不出糧食就要捱餓,日子還怎麼過?
臨潼縣西楊村的村民們商議決定,不能總是看著“老天爺”的臉色吃飯,靠天不如靠自己,既然求雨無望,那就自己打井取水。
說幹就幹,生產隊長楊培彥帶著幾個村民開始在村子周圍選址。觀察了好久,最終選在了村口不遠處的一大塊荒地上。而且荒的出奇,在它四周的土地都能種莊稼,唯獨這片土地,寸草不生,光禿禿的。
夾雜在莊稼地中間,就像是癩子頭上的癩疤,特別搶眼。西楊村的老人們說,這片土地下面埋著“瓦王爺”,動不得。
在當地人眼中,從土裡被挖掘出來的人形陶泥被稱之為“瓦王爺”,在民間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雖然早已破除了封建迷信的思想,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依然講究這些。
因此,當生產隊長楊培彥選定這塊地方以後,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說得罪“瓦王爺”的話,會給村子帶來災難的。
但是看著地裡逐漸枯黃的麥苗,一時又找不到其他適合的地方,楊培彥狠下決心:“就在這裡打,人都快餓死了,還管那些?”
1974年3月29日一大早,楊培彥就帶著幾個年輕人,拿著工具來到了這片土地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始進行挖掘。
楊志發也在挖井的隊伍中,他拿著一把洋鎬,鑿得十分賣力。臨近中午的時候,楊志發已經挖了一米多深,但是讓他頗為詫異的是,怎麼感覺越挖越費勁。
就在此時,地面上的人突然聽到楊志發“啊”地傳來一聲尖叫:“有個‘人頭’!”
眾人呼的一下就圍了過來,只見一顆栩栩如生的泥塑“人頭”,裸露了出來,。人群中,有一個膽小的驚呼道:“這是‘瓦王爺’的腦袋,楊志發啊楊志發,你這回可闖下大禍了......”
果然如他說的那樣,楊志發挖出“瓦爺頭”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村裡。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急急忙忙地趕了過來,看著擺在地上的“瓦爺頭”一臉的驚恐,“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簡直是造孽啊,‘瓦王爺’莫怪......”
慢慢的,村裡來的人更多了。人們開始在井坑附近擺上供桌燒香磕頭,向“瓦王爺”賠罪,祈求原諒。
而楊志發也被說成了“罪魁禍首”,大家對他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聽說是楊志發挖出來的?”
“可不是嘛!”
“那他就是個不乾淨的人了,得罪‘瓦王爺’的人是他,他會給村裡帶來晦氣的......”
兵馬俑問世,楊志發獲1角3分獎勵
楊志發非常鬱悶,自己賣力幫著大家打井,反而遭到大家的指責,他很是想不通。晚上回家後,他將這件事告訴了妻子,說自己挖出個“瓦王爺”,要走黴運了。
楊志發的妻子是個小學老師,也是個文化人,並不相信這些牛鬼蛇神的說法。看著楊志發垂頭喪氣的樣子,呵呵地笑出了聲:“哪有什麼‘瓦王爺’,鬧不好還是個文物呢,你應該上報......”
聽了妻子的話後,楊志發連趁著天黑,悄悄地將擺在供桌上的“瓦爺頭”抱走,第二天一早就趕往了縣裡的文化館。
專家對楊志髮帶來的“瓦爺頭”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研究後,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這很有可能是秦朝時的陶俑。隨即,相關的工作人員跟著楊志發來到了打井的地方,勘察完後,找來了西楊村生產隊隊長楊培彥,並告訴他,這井不能繼續打了,要保護起來,下面很有可能埋藏著其他文物。
之後的幾天,西楊村的這片荒地上人越來越多,並不斷地傳出文物出土的好訊息。當兵馬俑群體破土而出的時候,震驚了所有人,更多的考古專家開始投入到了挖掘現場。
縣文化館為了表彰楊志發,獎勵他30元錢。楊志發回村後,卻主動上交到了村裡的生產隊,楊培彥對楊志發的表現很是滿意,給他記了5分工作獎勵,而5分工相當於當時的1角3分錢。
不久後,為了就地修建兵馬俑博物館,政府決定將西楊村集體搬遷。當西楊村的村民得知這一訊息後,開始憤怒了。
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如今卻要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一時間,搬遷的計劃遭到了村裡大多數人的反對。
但村民的反對終究沒能改變搬遷的結局,雖然分到了新的房子,同時也得到了相應的補償。但大傢伙依舊怨聲載道,慢慢地,人們又將矛頭指向了楊志發。
對他的冷眼、嘲諷、謾罵聲不斷,有人說道:“為了30塊錢,把老祖宗都給賣了。”
大家都覺得,要不是楊志發這個掃把星挖出了這麼個“破泥人”,全村人也不至於舉家搬遷,愧對列祖列宗......
楊志發和他的家人再也承受不住了,為了躲避,他們一家只好離開了村子,在一個沒人的地方胡亂地搭了個窩棚暫時住下。
兵馬俑成了世界奇蹟,楊志發卻被嫌棄了20多年
當整個兵馬俑群體問世後,震驚了世人,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大秦兵團”成為了“世界第八大奇蹟”,引來無數人前來圍觀。
而人們似乎早已忘記了他的發現者楊志發,只有西楊村的一些老人們還在唸叨著他,只不過依舊是嫌棄的聲音,老一輩人講究個“落葉歸根”,如今,這個願望恐怕是再難實現了。
楊志發也一直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儘量減少和西楊村村民的往來。
直到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訪華,來到了西安,並主動要求“拜見”了楊志發後,這個發現兵馬俑的第一人,才重新迴歸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楊志發出名了,成為了兵馬俑博物館的榮譽館長,每月領著不菲的津貼,日子也過得好了起來。只是這個榮譽館長來得有點晚,晚了整整24年。
隨著他的影響力逐漸提升,博物館給他安排了一個輕鬆的工作:簽名,還兼職陪客人照相。書法專家專門為他設計了簽名,經過一番苦練後,楊志發的簽名也算得上是龍飛鳳舞了。
在兵馬俑成為第八大奇蹟的同時,楊志發也創造了三項奇蹟:他是與世界各國家級別的領導人合影最多的人;他也是簽名最多的人;另一個奇蹟是,楊志發是唯一一個靠寫字吃飯,卻又是識字最少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當楊志發出名以後,西楊村很多人開始說自己才是“發現兵馬俑的第一人”,畢竟,當年一起挖井的人有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