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訊息,在1月13日的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中美是否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經貿協議談判”提問。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回應: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整個世界,協議生效以來中國努力克服了疫情衝擊與全球範圍的經濟衰退、供應鏈受阻等不利影響,希望美方能為雙方擴大貿易合作創造良好氛圍和條件。
束珏婷表示,目前雙方經貿團隊溝通正常,有進一步的情況將及時釋出。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實際上還有部分條款沒有落實。比如說,根據該協議中國還需要進口價值16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早些時候,美國農業部長曾發聲要求聯邦政府敦促中國完全地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稱在此之後才能討論第二階段協議相關事宜。但很顯然,美國現在等不起了。此前美聯儲方面確定了以6個月為週期,逐步結束本輪已經持續兩年的量化寬鬆的計劃。
根據這項計劃,在2022年6月美聯儲將停止增發美元。但問題在於,聯邦政府目前財政赤字極高,如果停止增發貨幣則需要從海外迴流大量美元。這就是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白宮多次重提第一階段協議的原因。
該協議主要規定的也就是基於美國政府縮小對華貿易逆差迴流美元的需求,中國需要採購的美國商品金額。實際上,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從紙面上看存在不對等的色彩,只是說因為具體執行層面上完全取決於中國,我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進口。
而且恰逢目前中國大量使用外資,對這類協議沒有很強的牴觸。根據商務部公佈的資料,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為14.9%,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也比較快,高階製造業增長10.7%。
目前,拜登政府基本明確了“不會解除對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制裁”的基調,這也就意味著第二階段經貿協議涉及的部分仍將主要集中於農業、能源、服務業。可以確認的是,由於全球糧價上漲,中國正在努力提高糧食儲備以應對危機,經濟增長也帶來了能源需求的增量,目前來看與美國政府簽訂第二階段協議,進口更多的美國糧食和天然氣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些時候許多美國媒體還炒作過“中國屯糧導致全球糧價上漲”的話題,但大家都能看到的是,美國聯邦政府很努力地將糧食出口到中國。在第一階段協議還沒有完全落實的情況下商討第二階段協議,本質上是中國處於優勢經濟地位的結果。
發展到這個程度,協議條款與否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協議的執行層面完全取決於中國。假如說我們簽了不買,只按照自身需求來買的話,接下來幾個月時間美國的經濟形勢會更加糟糕,部分中國企業遭到的封鎖可能因此放鬆一些。
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林日前對媒體表示,美國政府禁用華為5G裝置和服務的的決定與國家安全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迫於美國政治施壓的結果,美國政府告訴英國應該這樣做。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這再次證明了西方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干涉市場的行為本質,以及美國政府所主張的“國家安全”、“清潔網路”本質上是脅迫性外交的代名詞,美國的霸凌行為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抵制與反對。
在我看來,還不能將凱布林所言看作是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重新進入英國的契機的訊號,但這種堪稱“自爆卡車”的發言讓人非常震驚。開了這個頭子,接下來關於中國企業在英國核電專案中遭遇的政治壓力是不是也要公開承認呢?
英國政府在很多問題上還是在跟隨美國政府的,他們也對接下來的北京冬奧會採取了錯誤決定,但這還沒過多久就一刀捅在自家大哥身上,也算是詮釋了所謂“機會主義外交”。
但我並不看好與英國的經濟合作,以及中國企業在英國的發展前景,他們能夠如此翻臉,絕對不會只是這一次。在擁有足夠保護在英企業利益的能力之前,恐怕中國企業在英國的資產只會變成“小辮子”,成為他們威脅我們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