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細化服務保障 共襄媒體盛會——專訪北京冬奧組委媒體執行部部長徐濟成
新華社記者王浩宇 展鵬 盧羽晨 牛夢彤
媒體工作在奧運會期間能否順利執行,是評價一屆奧運會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徐濟成作為媒體執行工作的親歷者見證了一場載入史冊的媒體盛會,如今身為北京冬奧組委媒體執行部部長的他,面前擺著一個新課題——如何為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媒體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在閉環管理中提供高水平的保障和服務?
北京冬奧媒體價值幾何?
媒體是除運動員外北京冬奧會的最大客戶群體。徐濟成介紹,北京冬奧會創下了冬奧歷史上最高的媒體配額,轉播商、文字和攝影記者加起來一共是15000人。受到疫情影響,預計這一數字將在10000到11000之間。
“冬奧會的媒體價值有多高,我可以給大家說一個數,實際上一屆冬奧會運動員不超過3000人,一般是2700人,你想想2700名運動員後頭有1萬多記者追著,所以(北京)冬奧會和夏奧會一樣,也是一個媒體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播東道主城市的風貌、傳播體育魅力的一個巨大的盛會。”徐濟成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經過多年的籌備,北京冬奧組委已打造出一套奧運標準的服務保障措施,包括一流的設施、先進的技術和資訊系統、便捷的交通和貼心的食宿。在閉環內,為註冊記者設立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目前已進入賽時閉環管理,預計到賽時每天要接待約5000-6000名註冊文字、攝影記者和持權轉播商。
閉環管理是北京冬奧媒體執行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對此徐濟成打了一個比喻。“有了這個閉環,大家像穿了一個雨衣,當然穿雨衣出門總是有些不方便,但是它確保你可以在雨中,也就是在疫情的條件下把冬奧會辦好。”
防疫細節見真章
東京奧運會結束後,北京冬奧組委就媒體執行工作與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國際單項體育協會進行了交流,徐濟成表示各方認為東京是一次成功的舉辦,但在細節上可以再深化一些。
“比如班車安排的問題,東京奧運會有很多記者趕時間,並沒有遵守上車之後保持間隔就座。”徐濟成說,“我們重新做了一個交通計劃,確保每一輛車50個座的話,到了50%的就座率就發車,後頭的車隨時補上來,不讓記者(在候車區)停留時間過長。”
“還有攝影記者比較集中的高需求賽事,在北京冬奧會的攝影記者席,每隔一個座位事先貼上尼龍繃帶,用一個罩子罩在座椅上頭,提醒大家要間隔,只要做好間隔,做好N95口罩的佩戴,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和密接的人數。”
徐濟成認為:“奧運會在東京、北京這個基礎之上,給未來人類在疫情下舉行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一個範本和更好的借鑑。”
開放冬奧村 傳播奧運精神
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0年世界轉播商大會上曾說:“無論奧運多麼精彩,沒有轉播商,就無法實現奧運精神的傳播。”
雖然實行嚴格的閉環管理,但北京冬奧組委一直致力於盡可能地為媒體記者提供閉環內的工作便利,開放冬奧村便是其中一大亮點。“奧運村實際上在閉環條件下是記者最重要的一個資訊來源地,也是報道的採訪價值的資源地。”
徐濟成表示:“關於採訪,我們跟國際奧委會重點研究兩件事,奧運村和賽後的混合區,我們試過比如隔開、擋板,還有線上,但是大家最後統一認識是一定要運動員和記者面對面,因為只有面對面,才能最好地體現奧運會這種現場感和新聞的真實性。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透過記者的努力和專業的傳播,使得奧運會的精神和運動員的風貌更好地得到推廣。”
奧運村和混採之外,媒體還可以把運動員用專車請到主媒體中心做採訪,媒體執行部在主媒體中心給運動員做了專用安全通道,使其可以到達各家媒體的辦公室和採訪間。
“所有這些細節的制定都是為了突出一點,就是我們要以運動員為中心,要把運動員代表的這種奧林匹克精神和風貌展現給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徐濟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