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鄧玲瑋
張芷源工作中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
冬奧在即,這一次冰壺賽場上將迎來一位上海的製冰師張芷源,本週五就要去北京“冰立方”加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方製冰師團隊,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冬奧會,27歲的她現在是上海市冰壺運動協會的教練員和製冰師,也是國內唯一的女性冰壺製冰師。
製做“冰點”
冰壺比賽的場館需要製冰師在水泥地面上人工製作而成。噴漆、鋪“大本營”、補水、修冰、打點……張芷源這樣的製冰師成為了冰壺場地從無到有的建設者。
冰壺賽道有一層凸起的小冰粒,這是她要製作的“冰點”,這一過程也被稱為“打點”,如果沒有這層冰點,20公斤重的冰壺,運動員無法推動滑行,這是她日常工作的一個部分。張芷源要製作1.5釐米的底冰,透過冷空氣和製冷作用進行傳導,讓水泥地面上結冰。之後,她還要在底冰上面噴上白漆、劃線、鋪完大本營,最後再起4-5釐米左右的冰面,這個賽道才算鋪完。
張芷源告訴記者,以前,她剛接觸冰壺時,是手動畫上去,人要蹲在地上塗顏色,這個過程耗費體力,現在的鋪設方式很便捷。
張芷源平時在上海市徐彙區少體校冰壺館工作,冰壺館的4根標準賽道需要“打點”時,她會背起半箱處理好的純淨水,拿起噴頭,拱起腰沿賽道來回均速揮動噴頭,使其水滴均勻灑在冰面上。張芷源左手會背在身後扶住水桶,後手的噴頭連線管子,手臂和手腕均勻發力。
“現在最新的賽道長45.72米,寬4.45米,第一遍要潑冷水,用時40秒左右,第二遍是溫水,這裡的長和寬指的是一條賽道,在奧運會比賽當中一般會有四條賽道。”張芷源說,這些看影片可能覺得挺簡單的,但在做的過程中,尤其最開始放線和鋪大本營,尺寸規定非常嚴格,一旦尺寸出問題,對後期比賽運動員投壺、裁判員測量都有影響。
備戰冬奧會
2018年底,她在上海成立青少年冰壺集訓隊,後來成為上海市冰壺運動協會做教練員和製冰師,上海有國際資質的冰壺製冰師只有她一人。這次,她因外語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等綜合方面出類拔萃,加之她有世界冰壺聯合會的資質認證,她才進了冬奧會的製冰團隊,“這個可能是加分項吧!”張芷源笑著說道。
“我27歲,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冬奧會,還很年輕,”2022年,她第一次參加冬奧會,之前參加過歐錦賽、世錦賽等。這次北京冬奧會、殘奧會的冰壺專案在冰立方舉行,冰立方以前是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要把游泳池填滿,加上未來可能要實現冰水轉換。她說,在冰立方里的冰壺比賽都是按照奧運會的標準和材料來做,不同的製冷裝置,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驗,這也會給製冰師增加工作難度。1月16日,張芷源進場館工作,2月1日之前,她就要交付製冰場地。
每一場比賽之前,製冰師都會修冰、打底,還會對冰壺進行除錯。像奧運會一樣國際性的比賽,冰壺通常是電子壺柄,她也會把一些突發事情提前想好,這樣在比賽中遇到,才能妥善處理。“冰壺上面的壺蓋會有兩個燈,目的是透過和冰面前置線裡的感應磁條相感應。假如過了前置,線外出手,在規則裡是犯規的一項,這個壺就要被拿掉了。”張芷源想到,壺蓋上面的燈可能會在比賽中隨時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還會因為冰壺會發生撞擊或人手動觸碰,很有可能會接觸不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運動員會叫技術暫停,需要製冰師上去除錯電路板。
每一場訓練和比賽開始前,製冰師要對每一條賽道進行維護。她會按照日常流程,先修冰,再打底,再推掉冰點的凸起。這個過程她會站在修冰車後面,推著它去到每個賽道。這次冬奧會的外籍製冰師一共三人,中方團隊一共是十六人左右。
冰壺讓自己變更好
張芷源出生在東北,十五六歲起就學習冰壺,本科畢業後她前往英國拉夫堡大學留學學習體育管理,“其實跟冰壺沒有太大關係,但非常熱愛冰壺,喜歡冰壺競技的規則。”張芷源說,在國外她接觸到了當地的俱樂部,包括蘇格蘭俱樂部的冰壺愛好者,從那時開始接觸製冰工作。她覺得,冰壺本身的魅力在於這是一項“紳士”運動,也跟其他競技專案大不同。
張芷源說,冰壺在比賽開始之前,雙方隊伍要先握手,說“加油”,比賽結束後,無論是正常結束,還是提前認輸,也要握手,說“謝謝”。她覺得,冰壺精神和冰壺禮儀是很紳士的運動,冰壺專案需要紳士精神。
但讓她從心底裡喜歡這項運動的原因是它能改變自己的性格。張芷源說,自己以前話少內向,在和別人協作中,也逐漸變得開朗活潑。
責任編輯:高文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