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2013年4月11日公佈了兩則檔案,一則關於追認國民黨騎兵四師十二團上校團長孫蔭芝為烈士的批覆,另一則是關於追認原國民黨士兵徐治幫、郝興泗、任丙楊、吳宗樹、汪家強為烈士的批覆。前者於1939年8月24日在河南獲嘉地區對日作戰中陣亡,後五者於1939年1月23日在山西省平陸縣洪池鄉西鄭村中條山對日作戰中犧牲。
抗日英雄孫蔭芝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了盧溝橋事變,宋哲元的部屬表現不佳,作了一番抵抗之後,便被被日軍擊潰,華北失陷。
敗兵退至新鄉,與追上來的日軍,進行了一次大戰。新鄉戰後,宋哲元因“勞瘁過度,夙疾復發,行履艱難,愾敵憂國,不能自己。”於一九三八年三月潰敗到達鄭州。宋哲元下轄的騎兵第四師,由師長王奇峰率領留在黃河以北擔任防禦和遊擊作戰任務。這年秋天,騎四師進駐獲嘉縣境,發動民眾,破壞敵人交通,襲擊兵車,重創日偽軍。後來轉移至汲縣。
在國民黨的騎兵第四師裡,有一位年輕的軍官叫孫蔭芝,是河北省豐潤人。
由於他立志報國,對日作戰非常勇敢,很快便被提升為騎四師十二團的上校團長。他的騎兵團在豫北地區轉戰遊擊一年多,配合八路軍的新輝獲遊擊支隊與日寇進行了多次的激戰。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夜,孫蔭芝的騎兵團配合八路軍三八六旅的補充團在道清鐵路的大召營段,展開大規模的破襲戰,一次破壞鐵路3000米,狠狠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他們還利用馬蹄飛快的優勢,用馬刀、馬槍劈砍、擊殺了大量的日偽軍。但由於國民黨消極的抗戰政策加上實力懸殊太大,騎兵團也屢次受挫,戰士和戰馬都遭受了很大的傷亡。
年輕的孫蔭芝對上峰的消極政令十分不解和不滿,儘管戰況慘烈,但他熱血沸騰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一點也不動搖。一九三九年八月下旬,他們的騎兵團在新鄉西南的八里營、翟坡一帶與日軍血戰了一場,給與日軍很大的殺傷。窮兇極惡的日寇被激怒了,他們調集了周邊幾個縣的日偽軍加上大炮、坦克,決心一戰消滅騎兵團、騎四師。由於力量懸殊,騎兵團敗退了。
一九三九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退下的騎兵團駐紮在了獲嘉縣的南務村。翌日早晨,蜂擁而至的日寇,追擊到了北務村。激烈的槍炮驟然響起,連久經沙場的戰馬也前蹄刨地,仰天長嘶,猛蹭韁繩。但孫團長臨危不懼,毅然鎮定地登上了南務寨牆的東北角,觀察日軍的動向,還在思考著是戰還是撤。這時傳令兵氣喘吁吁地跑來傳達上峰的命令:“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立即撤出戰鬥!”無奈之下他命令部屬撤離。
當時,南務村寨高壕深,為應對戰亂,南門口的路已被挑斷,成了一條橫亙的壕溝。騎兵團的戰士們策動戰馬一個個飛躍丈餘寬的壕溝向南奔去。孫團長站在寨牆上朝東北方向出現的日軍,打了幾槍,最後一個跨上戰馬,飛躍壕塹也向南撤去。
瘋狂的日軍,見咬住了昔日的勁敵騎兵團,更加喪心病狂。他們用數輛坦克車急追,用機槍、大炮猛轟。由於孫蔭芝團長撤在最後,戰馬受傷栽倒,他也被炮火擊中犧牲在了南務村東南地的官保梨園。
日寇見打死了國軍的騎兵團長,大喜。急忙收了他的馬刀,摘了馬槍並割了他的馬耳朵,回去邀功請賞。
戰火一停,南務村北街的程國安等人,欲去營救傷者,但到了那裡之後,發現人已逝去,沒了生還的希望,只得把遺體轉抬到一處比較隱蔽的地方。由於當時處於饑饉之年,他們將奄奄一息的戰馬,抬回村裡分而食之了。
當天夜裡,騎兵團的戰士潛回南務,把他們團長的遺體弄走,最後究竟埋葬在了哪裡,那就不得而知了。至此之後,南務的村民們就一直在懷念著這位為抗日而死的英雄。他的事蹟在南務一帶一直被傳頌了幾十年。
七十四年之後的二零一三年,這位抗日的英雄重新被提起,他被陝西省追任為烈士。烈士的批文如下:
陝西追認原國民黨騎兵上校團長孫蔭芝為烈士
中新網4月10日電 陝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在其官方網站釋出《關於批准孫蔭芝同志為烈士的批覆》,追認原國民黨騎兵四師十二團上校團長孫蔭芝為烈士。
批覆稱,孫蔭芝,男,漢族,河北豐潤人,生前系國民黨騎兵四師十二團上校團長,於1939年8月24日在河南獲嘉地區對日作戰中陣亡。
批覆指出,根據民政部《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民〔1983〕優46號)規定,批准孫蔭芝同志為烈士。按規定補發一次性撫卹金,其家屬享受遺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