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轉載國內媒體報道說,解放軍陸軍第81集團軍4號舉行軍訓的時候,戰士們用普通話和方言高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讓人感覺非常親切。我們小時候看電影,戰爭片中,最耳熟能詳的臺詞就是這句“繳槍不殺”。只要我軍官兵人喊著“繳槍不殺”向敵人衝過去,意味著戰鬥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解放軍後來雖然打了朝鮮戰爭、抗美援越、抗美援老、對印自衛反擊、對越自衛反擊,但喊“繳槍不殺”對方是聽不懂的。朝鮮戰場上的美國兵那不用喊,只要眼看打不過,立即就地跪下、把槍舉過頭頂。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官兵出國作戰前普遍要學一句越語“若松空依”,還是挺有用的。
現在還有一個地方,非常有必要讓我們的解放軍官兵重溫“繳槍不殺”的口號,那就是臺灣。有人說,蔣介石這一輩子作惡累累,沒幹過幾件好事。但他到臺灣後強推普通話,算是好事一件。普通話的推廣,讓臺灣和大陸的語言交流沒有了障礙。哪怕是最頑固的臺獨分子,也必須用普通話來發言。所以,將來某一天當解放軍用槍口指著臺獨分子,對他們高喊“繳槍不殺”的時候,對方肯定是能聽懂的。
解放軍部隊重新練習“繳槍不殺”的口號,不僅僅是振奮我軍士氣、重溫歷史使命,也體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向,那就是,我軍正在考慮未來統一戰爭當中如何短兵相接的問題。
可能很多網友認為,統一的戰爭就是東風洗地,我們擁有絕對的導彈優勢和火力優勢,臺灣方面就算把全部預備役都動員起來,也不夠我們打。這樣的說法很鼓舞人心,但戰爭不會那麼簡單。必須把所有場景的可能性都考慮在內,才能周全準備、百戰百勝。
在臺灣島上,畢竟還存在著一些地方,不能用重火力夷為平地。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收藏著一大批珍貴文物,那都是蔣介石政權從大陸強行帶走的,必須完好無損迴歸祖國。臺灣還有幾個核電廠,如果直接摧毀,肯定會帶來嚴重的核汙染,幾十年都清理不乾淨,而且會影響到對岸的浙江、福建、廣東等省。臺灣新竹科技園裡的臺積電生產設施,也是寶貴的財富。如果臺灣軍隊用這些設施負隅頑抗,那就存在著短兵相接的問題,“繳槍不殺”的口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另外,臺灣民眾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支援臺獨的,對其中頑固分子的殘暴性不能低估,他們可能裹挾部分民眾與解放軍對抗。到時候,解放軍也有用“繳槍不殺”的口號瓦解臺獨分子抗拒心理的必要。所以,解放軍戰士如今練練“繳槍不殺”,實戰意義還是很大的。當然,解放軍作戰部隊現在不僅練“繳槍不殺”的口號,更多的時間還在練“刺刀見紅”,這個,是專門為臺獨頑固分子們和某些在臺灣的日本人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