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兵器》雜誌2003年08月刊。本次轉載時經重新二次內容完善及編輯、補充部分插圖和整理,以與同好共同分享。個人認為《兵器》雜誌是一本專業、客觀的軍事雜誌,推薦持續訂閱,豐富自身的軍事知識。轉載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章主要是想讓讀者以另一種比較獨特的視角審視曾經的事物和觀點。
前言
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是核武器的三大運載工具,其中只有戰略轟炸機具有核武器投擲的實戰經歷,被認為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核打擊能力的戰略“長劍”。戰略轟炸機曾是蘇聯戰略核遏制力量的三大支柱之一。在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空基戰略核力量,但其所擁有的戰略轟炸機卻成了落難的鳳凰,一度從藍天和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近幾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大夢初醒的俄羅斯戰略轟炸機一改往日萎靡狀態,重新抖擻精神,振翅長空,不僅一再顯示了俄軍遠端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強大威力,還惹得美國等西方國家咬牙切齒,對其既痛恨又懼怕。
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隸屬於空軍遠端航空兵部隊,編有一個空軍集團軍,即第37集團軍和兩個遠端轟炸航空兵師,裝備有圖一22M3″逆火″、圖一95MS″熊″和圖一160“海盜旗”三個型號的戰略轟炸機。西方國家將“圖氏”家族的這三兄弟並稱為俄羅斯空基核打擊力量的″三駕馬車″。俄空軍明確提出,俄羅斯將對現有戰略轟炸機進行現代化改裝,延長使用壽命,增加飛機數量,研製和裝備新型巡航導彈,並且準備飛向世界。21世紀之初俄軍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見一斑。
燃燒的“逆火”
圖一22M名義上是圖一22中型戰術轟炸機的改進型,但其真實身份卻是圖一26。它是圖波列夫設計局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超音速變後掠翼中型戰略轟炸機,從蘇聯西部的利沃夫基地起飛,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之外的所有歐洲國家,經空中加油後可直接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打擊。北約國家把圖一22戲稱為″眼罩″,把圖一22M則叫作“逆火”,可見對這兩者的態度大不一樣。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蘇第一代超音速轟炸機B-58和圖一22相繼誕生。美國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3倍音速的Y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方案。為抗衡美國的新舉動,加之圖一22無法執行戰略任務,蘇聯從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圖一22M。美國衛星於1970年7月首次在喀山地區發現圖一22M原型機。從1974年起圖-22M陸續交付俄空軍使用,但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2年才在莫斯科國際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蘇聯之所以堅持聲稱它只是圖一22戰術轟炸機的一種改型,旨在逃避當時蘇美戰略武器裁軍條約的限制。在1975年進行的蘇美第二階段談判中,圖一22M就成為雙方爭吵不休的焦點之一,最終各有讓步,與美國巡航導彈一起,圖一22M未被列入戰略武器的限制範疇、得以繼續保留和發展。
儘管美國極力阻止,但″逆火″卻是越燒越旺,圖一22M先後發展了三個型號,即圖一22M1、圖一22M2和圖一22M3,北約相應地稱呼它們為′′逆火′′-A、“逆火”-B和″逆火″-C型。到1991年止,蘇聯共生產裝備各型″逆火″戰略轟炸機370架。其中圖一22M1、M2型已先後淘汰出局,最後改進型圖一22M3型在1977年6月20日首飛,之後進行了漫長的作戰評估,1981年正式服役。目前俄羅斯空軍擁有125架,烏克蘭境內有近30架。2002年8月5日烏克蘭國防部宣佈,將在2005年前銷燬現有圖一22轟炸機。
圖一22M3採用變後掠翼佈局,其懸臂式下單翼可根據需在20°~65°之間變換後掠角。動力系統採用兩臺NK-25型渦扇發動機,作戰航程達到7000千米。雖然它繼承了圖一22戰術轟炸機的基本結構,但效能已是脫胎換骨,成為具備初步洲際能力的戰略轟炸機,既可進行戰略核轟炸,又能實施戰術轟炸,特別是可攜帶大威力反艦導彈,遠端快速奔襲、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該機使用可換元件彈艙,實際有效載荷的配置形式為翼下2枚KH-22型遠端導彈、機腹彈艙內6枚KH-15P反輻射導彈,或3枚KH-22遠端導彈(翼下2枚加彈艙內1枚),或10枚反輻射導彈(翼下兩組4枚加彈艙內6枚),另外還可攜帶UPAB-1500型鐳射制導炸彈,在機尾裝有一門雙管23毫米航炮用於自衛。1985年圖―22M3進行了低空高速飛行測試,展示了良好的低空突防能力。該型機配備具有對地和對海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轟炸導航雷達及敵我識別器等,效能超出美國早期的B-58,與FB-111戰略轟炸機相差無幾。
圖一22M3曾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扮演過“重炮手”,把重1.5噸和3噸的兩種重磅炸彈投向阿富汗。它雖然在今天已經明顯落伍了,不過仍然是俄空軍遠端轟炸航空兵中的殺手。俄空軍頻頻把它用在軍事演習中,並對其進行延壽技改,更新機載雷達、導航裝置和新型武器系統,將其服役年限延長到2020年,可見″逆火″還將長時間繼續燃燒。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把圖一22M3推向國際市場,已有伊朗、印度提出購買,潛在客戶還包括朝鮮等。俄羅斯已與伊朗簽訂協議,向伊朗出口價值2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12架圖一22M3戰略轟炸機。西方國家指出,如果伊朗裝備了這種飛機、其作戰範圍將覆蓋整個海灣地區,西至伊斯坦布林、特拉維夫、開羅,東到巴基斯坦、阿拉伯海北部等。1999年12月,印度宣佈將向俄羅斯租借四架圖一22M3戰略轟炸機,以此增強其空基核打擊能力。原計劃2000年6月交付使用,但計劃執行並不順利,到2001年兩國才達成正式協議,將在2002年後交付。
甦醒的北極“熊”
蘇聯圖一95戰略轟炸機是名副其實的冷戰老兵。它與美國B-52戰略轟炸機是一對真正的老冤家。它們同時代研製,效能相近,冷戰時期都是高懸在對方國家頭頂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劍″。在美蘇對峙年代,核遏制不僅靠洲際彈道導彈保持高度戰備狀態和核潛艇進行戰鬥巡邏,而且還依靠能攜帶核武器的戰略飛機在預定地區進行戰鬥巡邏。在此背景下,圖一95與B-52便各顯其能。B-52經常沿蘇聯北部邊界進行戰鬥巡邏,圖一95則在北極地區中立水域上空的四個地區進行巡邏飛行。從1985年1月至1987年4月,圖一95轟炸機的總飛行時間達1224小時,連空中加油機也飛行了755小時。其頻繁程度可想而知。
蘇聯於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研製圖一95。當時提出的技術要求是:具有洲際航程和可以高空、高速執行戰略核轟炸任務。原型機於1954年首飛,兩年後正式服役。北約為它取的綽號是″熊″,蘇聯人卻自豪地稱它為″帶翅膀的熊″。圖一95不負眾望,成為蘇聯第一種可穿越北極飛到美國實施戰略核轟炸的轟炸機,並可執行偵察、海上巡邏和反潛等任務;幾十年來圖一95發展了多種改型:80年代初,可攜帶遠端巡航導彈的圖一95MS型問世,並在1984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圖一95MS是圖一95的最後改型。北約稱之為″熊″-H。西方國家第一次遭遇圖一95MS是在1985年5月。當時在巴倫支海上空巡邏的挪威空軍第331中隊的F-16戰鬥機拍攝到了一架圖一95MS的照片。到1991年秋圖一95MS停產前,共生產了80多架,其中俄境內有63架,烏克蘭境內有21架。1995年俄烏兩國曾達成初步協議,烏克蘭把所有圖一95MS都出售給俄羅斯,但該協議並未得到實施。
俄空軍圖-95MS戰略轟炸機在阿留申群島水域上空巡邏,美國空軍F-22猛禽戰鬥機進行了跟蹤監視
圖―95MS是一種四發渦輪螺旋槳式亞音速轟炸機,曾在80年代創下數十項世界飛行紀錄。飛機採用圓形截面的細長機身,四臺大功率的NK―12MV型渦輪槳發動機分裝於兩側翼下的短艙中,單臺功率14975馬力,推力11.77千牛,驅動兩個AB-60H反轉可逆槳距螺旋槳,螺旋槳直徑5.6米。圖一95MS上裝備的空射巡航導彈是KH-55型,一次可攜帶10枚,其中6枚裝在機腹彈艙內的旋轉發射器上,4枚分別掛在機翼翼根兩側。KH-55導彈與美國BGM-109″戰斧″極其類似,北約稱其為AS-15“肯特”,彈長6.04米,重1.25噸,可攜帶250千克的常規彈頭或1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巡航速度馬赫數0.8,慣性加地形匹配製導,射程3000幹米。計算證明,一個圖一95MS編隊用巡航導彈進行打擊的效果相當於一個圖一22M3飛行團進行炸彈轟炸的強度。
準備起飛的圖一95Ms戰略轟炸機。其四臺渦漿發動機啟動時的氣勢極具震撼力。
由於機體大、速度低,故在空中和地面預警裝備迅速發展的今天圖一95MS面臨巨大挑戰。但與之相對應,超遠端巡航導彈的不斷更新有效提高了防區外打擊能力,使圖一95MS仍有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空間,因此迄今它仍是俄軍戰略轟炸機的主力機種。近年來它更是不斷在美國的眼鼻子底下飛行,顯示其“熊”風不減的戰鬥效能。俄空軍計劃在2005年為圖一95MS裝備新一代KH-101(AS-19)型空基戰略和常規巡航導彈。第37集團軍司令米・奧帕林中將指出,給圖一95裝備高精度巡航導彈將成為對付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方案之一,即攜帶巡航導彈的飛機不進入反彈道導彈打擊範圍內也能打擊敵人後方的重要設施。這位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的掌門人宣稱:″我們的潛力很大。我們準備飛向全世界。”這其中圖一95MS將發揮特殊的作用。
高揚的“海盜旗”
圖例:圖一160是蘇聯冷戰期間軍用飛機設計的頂尖作品。它彙集了蘇聯當時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核大戰發生時蘇聯紅軍進行空中突擊的先鋒。
1979年2月19日出版的美國《航空週刊》披露,蘇聯正在研製一種新型戰略轟炸機。美國防部認為這種變後掠翼轟炸機具有類似B-1B戰略轟炸機的效能。1981年12月13日,還是《航空週刊》首家刊載了當年11月25日拍攝到的蘇聯拉明斯科耶試飛中心停機評上的這種轟炸機照片,由此西方國家暫時稱它為“拉明”-P轟炸機,之後改稱為“海盜旗”。其巨大的身軀和重數十噸的載彈量足以令西方國家視其為人見人怕的″海盜旗″。1988年蘇聯向到訪的美國防部長卡盧奇首次展示了這種正式編號為圖一160的新型戰略轟炸機,這也是該型機首次公諸於世。由於圖一160在結構上與同時期的美國B-1型轟炸機非常相似,故又被稱為“紅色B-1”。
圖一160″海盜旗″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M-18設計方案基礎上研製的四發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設計要求是能向敵縱深投射核和非核武器,具備全天候、晝夜和各種緯度地理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原型機於1981年12月首飛,1987年5月生產型開始進入空軍服役。它是蘇聯最後一代、俄羅斯最新一代遠端戰略轟炸機,是俄軍中惟一不經空中加油就可以對美國本土進行攻擊的轟炸機。圖一160在喀山飛機廠批次生產,到1992年共生產裝備了25架,其中俄羅斯境內僅有6架,其他19架都在烏克蘭境內。後俄羅斯根據轟炸機代替天然氣債務協議,從烏克蘭克換回8架,剩餘的11架則在烏克蘭銷燬,最後2架於2001年2月銷燬。
俄羅斯近年又在喀山恢復了圖一160飛機的生產。2000年5月一架新生產的圖一160轟炸機加入俄空軍,為久未補給的俄遠端轟炸航空兵部隊輸送了新鮮血液。目前在喀山飛機廠還正在生產另外3架飛機,第一架於2002年底或2003年初出廠,其生產資金列入了2002年俄羅斯國防訂貨計劃。這樣,俄空軍將裝備18架圖一160戰略轟炸機。
針對美國新的核政策,俄羅斯決定對其原有的14架圖一160進行現代化改裝,裝備更精良的機載裝置和武器系統,以獲得新的作戰能力,不僅能夠攜帶新型KH-101和KH-555型巡航導彈,還可用於發射航天器,把輕型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改裝後的圖一160將服役至2030年。2002年4月5日,第一架原圖一160飛機飛抵喀山,進入改裝車間。
圖一160具有獨特的外觀,採用變後掠翼佈局,機翼位置較低,機身為細長圓形,翼身融合,機身主結構使用鈦金屬,可變後掠翼在20°~65°之間可調節。四臺NK-321型渦扇發動機兩兩並列安裝在翼身連線處的下部,採用電傳操縱系統進行飛行控制。四名機組人員包括正、副駕駛員、導航員和武器操作員前後並列。飛機雖然實現了高度計算機化,但所有資料都顯示在傳統的電子一機械式指示儀和監視器上,沒有水平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等。
圖一160沒有機炮,機腹下有前後兩個各長12.8米的武器艙可攜帶核和常規武器,包括遠端核巡航導彈、近距攻擊導彈和自由落體炸彈。執行中遠端任務時,飛機最多可攜帶12枚KH-55MS(AS-15)戰略巡航導彈,前後彈艙各載6枚。KH-55SM堪稱俄羅斯的“戰斧”,射程達3000千米,可攜帶2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執行近程任務時,飛機攜帶KH-15P(AS-16“反衝”)短距攻擊導彈,射程200千米,能帶250千克的常規戰鬥部或一個核彈頭。此外,飛機還可攜帶總共40噸重的航空炸彈。圖一160既能在高空超音速情況下作戰,發射具有防區外攻擊能力的巡航導彈,又能以亞音速低空突防,用核炸彈或導彈攻擊重要目標,還可進行防空壓制、發射短距攻擊導彈,其總體效能與美國空軍的B-1B戰略轟炸機相當。
重視實戰訓練
進行實戰條件下的演習和訓練是保持對敵戰略威懾、提高遠端轟炸航空兵部隊戰鬥力和飛行員素質的重要途徑,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在持續沉默了數年之後終於在1998年秋拉開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和訓練的序幕,1998年10月,俄空軍第37集團軍舉行了一次在常規戰爭和核戰爭條件下對重要目標實施密集突擊的演習。俄空軍三大戰略轟炸機在演習中集體亮相。演習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參演遠端航空兵進入戰鬥準備;第二階段,動用了六個團30多架圖一22M3、圖一95MS、圖一160戰略轟炸機在蘇一27、米格一29戰鬥機的掩護下,同時對敵數座機場實施空中打擊;第三階段,出動圖一22M3、圖95MS和圖一160對敵戰略、戰役和戰術目標發射KH-22和KH-55巡航導彈。
在1999年6月俄軍′'西方―99″演習中,兩架圖一160轟炸機飛抵挪威海上空,另兩架圖一95MS轟炸機飛抵冰島附近上空,滯空時間都超過10小時。同年,俄戰略轟炸機還完成了到美洲大陸東、西海岸的飛行,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2000年對俄羅斯遠端轟炸航空兵來說更是不同尋常,4月18~21日,第37集團軍在裡海和黑海上空舉行了飛行戰術演習。圖一160在蘇聯解體後首次出現在黑海上空。11月,俄空軍五架圖一95MS戰略轟炸機挺進遠東,部署至接近白令海峽的安納德爾空軍基地和西伯利亞北部拉普傑夫海的季克西空軍基地,恢復了中斷了10年之久的北極駐訓。俄空軍這一舉動使美、加如臨大敵。美國的F-15戰鬥機、加拿大的CF-18戰鬥機及預警機、加油機等緊急調至阿拉斯加。連美國防部也承認這一反應是″近年來很少有的。″
2001年2月13~16日,俄軍舉行″首長司令部″戰略演習,旨在演練各軍兵種打一場核戰爭的能力。此次演習一改以前俄戰略部隊演習時向居民稀少的偏遠地區或海域發射巡航導彈、對敵實施第一輪打擊後便收兵的慣例,而是針對美國加速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演練對依靠導彈防禦系統躲過第一次打擊後的′′敵方″重要目標進行再次打擊的快速反應能力。演習中,俄空軍戰略轟炸機成為最搶眼的明星。演習首先在地圖上進行。進入實戰演習後,俄戰略轟炸機東西出擊,迎擊來犯之敵和臨近俄水域的敵航空母艦。
在東面,兩架圖一22M3在兩架蘇一27戰鬥機護航下從遠東烏蘇里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的基地起飛,穿越日本北海道和俄羅斯庫頁島之間的拉彼魯茲海峽,進入太平洋上空,準備“消滅入侵的敵方飛機”。圖一22M3在拉彼魯茲海峽上空飛行時,被日本發現。日本在宣稱俄侵犯其領空的同時、立即派出19架戰鬥機升空攔截。在西面,兩架圖一160從薩拉托夫空軍基地起飛,沿挪威海岸進入北海海域上空。挪威宣稱俄轟炸機侵犯了其領空,挪威空軍的F-16和″鷂″式戰鬥機緊急升空,準備攔截。
在北面,一架圖一95MS在一架伊爾一76空中加油機的協同下,從本土起飛,穿越北極,飛抵臨近加拿大的空域,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一架圖一95MS和兩架圖一22M3從俄中部機場起飛,徑直飛向北極,到達指定空域後立即調轉機頭,向設在俄南部地區的靶場發射戰略巡航導彈和戰役、戰術導彈。分析家指出,這次演習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顯示了俄羅斯不可低估的作戰實力和現代化水平。
頻繁的實戰演習和訓練大長俄軍士氣,也預示著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已全面恢復活力,並在俄核遏制戰略力量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執行非核任務
由於現代戰爭主要表現為區域性衝突和區域性戰爭,所以讓戰略轟炸機如箭在弦、時刻保持高度戰鬥狀態或在敵方附近空域盤旋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戰略轟炸機在近幾年中的區域性戰爭、特別是在打擊阿富汗戰爭中的成功運用,為俄羅斯未來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指出了一條可以借鑑之路。
從1993年開始,美軍對戰略轟炸機進行改裝,用以攜帶常規武器執行非核轟炸任務。尤其是美軍的B-1B轟炸機,根據美俄一系列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該型機被迫卸下核武裝成為普通的重型轟炸機。B-1B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中首次亮相。在1999年南斯拉夫戰爭期間,六架B-1B進行了100次戰鬥飛行,使用新型制導炸彈從高空轟炸目標,據稱精確度很高。″9.11″事件後,B-1B隨同B-52H、B-2A戰略轟炸機出兵阿富汗。三種轟炸機作為主力,投下了佔總數80%的彈藥,其中B-1B的飛行只佔美軍戰機轟炸飛行任務的5%,但投彈量卻達40%。不難看出,增強戰略轟炸機的常規作戰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勢在必行的。俄羅斯空軍正沿著這一路子發展。
其實早在幾年前,俄羅斯空軍就看到了戰略轟炸機執行非核任務的發展前景,並開始朝著這一方向努力。俄空軍第37集團軍司令米・奧帕林在2000年就表示,戰略轟炸機是俄戰略核遏制力量的支柱之一,但它同時擁有使用常規殺傷性武器解決突發問題的力量。2000年新服役的圖一160就已進行了改裝。2002年初,俄空軍與喀山飛機廠簽署合同,改裝14架圖一160轟炸機,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增強其非核打擊能力。圖一160有效武器載荷40噸,其執行非核任務的前景並不亞於美國空軍的B-1B。俄空軍表示還將對圖一95MS和圖一22M3進行類似改裝。
不過由於俄羅斯戰略轟炸機設計之初是專用於執行核轟炸任務,其常規攻擊能力明顯不足,加之轟炸機目標大,易被探測和攔截,因此俄羅斯不得不從發展防區外發射的遠端常規精確制導巡航導彈、鐳射制導炸彈入手。此前,蘇聯遠端導彈的命中精度不高路人皆知,如今卻向高精確度打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正在起飛的圖一160轟炸機。看著這個“大傢伙”起飛,真替它捏把汗。
即將裝備轟炸機的有兩種新型導彈,一是KH-101,二是KH-65。KH-101從KH-55發展而來,是俄羅斯用智慧武器裝備空軍計劃的一部分,於1998年10月首次試射,2000年由喀山飛機廠新生產的圖一160攜帶進行了空中發射。該型導彈分核彈頭和常規彈頭型,其中常規型配備高精度制導系統和電子一光學自動路徑糾偏系統,可獨立選擇彈道,飛行末段由電視制導尋的,能執行復雜的機動飛行以欺騙敵方的防空系統,橫向誤差少於10米,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最大射程達5000千米。KH-65也稱KH-SD,它是KH-101的短程戰術型,使用了與KH-101一樣的制導系統,射程300~500千米,同時還發展有KH-65S反艦型,採用主動雷達尋的頭。無疑,這兩種新型導彈將推進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向執行核轟炸任務兼顧非核任務發展的程序。
在未來有俄羅斯參戰的區域性武裝衝突中,我們也許就能見到俄空軍戰略轟炸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