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二戰後迄今為止一直在發展航母的亞洲“老牌航母強國”只有印度。二戰結束後不久,印度成功獨立,而後60年間先後擁有了3艘航母,分別是英國建造的尊嚴級“維克蘭特”,競技神級“維拉特”和購自俄羅斯的基輔級“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也就是說,印度使用航母的時間和經驗是比較多的。印度也是一直雄心勃勃想當南亞的老大,也建造了國產航母,未來要打造多個航母戰鬥群。
印度“1美元買航母”的笑話:為航母花了40多億美元
印度目前最具戰鬥力的航母是由俄羅斯贈送的,2004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署的航母轉讓合同:俄羅斯將1992年後便一直處於大修狀態的1143.4型“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以1美元象徵性轉讓給印度海軍,但印度方面需要負責航母大修、改裝的費用以及艦載機機隊的採購,預計在2008年交付印度海軍。其實就是白送航母,這筆訂單對於印度來說是非常值的。當然也要經過一系列的改裝,改裝這艘航母也是個大工程。
這份合同的總價值達到15億美元,不包括艦載機機隊。15億美元換一艘航母還算是“良心價”,只不過好戲在後頭:俄羅斯方面在2004年後陸續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更換了航母鍋爐、柴油發動機和電子系統,再增裝了斜角甲板、阻攔索。
到2008年的第一次協定交付期限時,俄羅斯方面表示因為工程量極大、改造難度極高等難處,要求印度方面再額外支付十億美元;經協商,印度方面支付8.5億美元、又在2010年後陸續向俄羅斯採購了45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價格高達22億美元。2013年航母正式交付印度海軍,這艘航母光是改造價格就達到了空前的23.5億美元,若是再算上22億美元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那麼總共就高達40餘億美元!
這艘已經40歲高齡的航母還能賣出40餘億美元的高價,實在是當時國際軍事貿易的一大熱門話題,到航母退役之前估計還能為俄羅斯帶來利益:鑑於基輔級航母的升降機尺寸較小,印度方面只能選用米格-29K和國產的LCA作為艦載戰鬥機使用,而無法使用法制“陣風”和美製F/A-18艦載機。
為何說中印航母師出同門?
眾所周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前身是蘇聯時代開始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屬1143.6型;而印度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屬於1143.4型。1143工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當時的蘇聯軍方高層認識到需要一款搭載艦載戰鬥機的大型艦艇用以反潛、防空和保障蘇聯海軍戰略核突擊,因此催生了1143型“基輔”級航母,攜帶雅克-38艦載短距起降-垂直起飛戰鬥機。
1143航母工程的首艦,也就是1143.1型“基輔”號航母,以1143.1型為基礎的航母后續一共建造了3艘,也就是“明斯克”“新羅西斯克”“巴庫”號。“明斯克”和“基輔”最終分別落戶中國深圳和中國天津,成了航母主題公園;“巴庫”號先是更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而後在俄羅斯海軍服役到1992年後進入大修狀態,最後出售印度。
同時,受限於雅克-38、雅克-141兩款短距起降-垂直起飛戰鬥機效能不足、未完成研製,導致基輔”級航母四艦防空能力的不足,蘇霍伊設計局推出的蘇-33艦載固定翼戰鬥機應運而生。為了搭載蘇-33艦載機,前蘇聯又先後下達了1143.5型、1143.6型航母的研製建造命令。可以說,最後落戶中國的1143.6型“瓦良格”號航母,是1143.1型“基輔”號的大幅度修改版本,因此中印航母實屬“師出同門”。
中印航母艦載機對比:36架對36架,米格29K不可小覷,中國殲-15反艦更強
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一共可以攜帶30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和6架卡-31艦載直升機,載機量達到36架。而坊間普遍認為遼寧號一共可以攜帶24架殲-15艦載戰鬥機、6架直-18F反潛直升機和4架直-18預警直升機、2架直-9C搜救直升機,中印航母的總載機量同為36架。
從紙面資料看,中國遼寧艦的載機量要較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艦少12架,這一方面是因為殲-15的體積要較米格-29K大,畢竟殲-15屬於重型戰機,米格-29K源自米格-29戰機;而另一方面則是遼寧艦原先在艦體中前部佈置了12個“花崗岩”反艦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擠佔了機庫的設計空間。但在不影響艦載機起降作戰的條件下,遼寧艦能夠在甲板上佈置13架艦載戰鬥機,而維克拉馬蒂亞艦隻能攜帶12架;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遼寧艦在作戰時,第一輪攻擊波的規模要較印度多1架戰鬥機。
印度米格-29K不可小覷,是因為這款艦載戰鬥機目前也是俄羅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絕對主力艦載戰鬥機。按照字面資料來看,米格-29K配備了“甲蟲”脈衝多普勒雷達,對RCS(雷達反射截面積)達到5平方米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125km,設定了9個武器掛點,裝備的R-77中距空空導彈最大射程100km,R-73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最大射程30km;攜帶Kh31A超音速反艦導彈時,最大攻擊半徑達到160km;攜帶Kh-59M空地導彈時,最大攻擊半徑達到120km。
當然,米格-29K作為一款中型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僅僅26.5噸,最大載彈量也只4.5噸,作戰半徑僅1150km,這還是大幅改進後的結果。而殲-15受限於斜角甲板滑躍起飛,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7噸;在3號過載起飛點起飛時,最大起飛重量則能達到32噸,作戰半徑也有1575km。
加之殲-15的雷達口徑大、搜尋陣面和功率都相對米格-29K要大,因此殲-15對RCS為5平米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至少為140km。在空優狀態下,殲-15可以攜帶4枚PL12/PL15中/遠端空空導彈和2枚PL-8近距離格鬥導彈;在對海攻擊狀態下,殲-15則可以攜帶4枚最大射程達到200km的鷹擊-83K反艦導彈、2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PL-8近距離格鬥導彈。
得益於殲-15系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仍然處於發展狀態下的重型艦載戰鬥機,此前殲-15的最大掛載又一次被重新整理:在上圖中,一架殲-15透過進氣道下的過載掛架掛載了2枚鷹擊-91超音速反輻射導彈,進氣道內側的兩個掛架各掛載了2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機翼過載掛架也掛載著2枚鷹擊-83K雖然被摺疊,但不難看出摺疊後的機翼上同樣掛著2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翼尖掛架也各掛載著1枚PL-8近距格鬥導彈。這一下可是把殲-15機身各處的掛架掛得滿滿當當,總載彈量達到了10枚,這個掛載能力是相當可觀的。
儘管米格-29K實力不俗,維克拉馬蒂亞艦一次效能攜帶較遼寧艦要多6架米格-29K,總體說來不可小覷;但殲-15也不俗,過載起飛的狀態下可以攜帶2枚反輻射導彈、2枚反艦導彈和6枚空空導彈,佔用了所有掛點;即便在這種狀態下也能前出800km執行作戰任務。關鍵在於殲-15可沒有米格-29K這般嬌氣:據悉,印度方面仍在服役的米格-29K只剩42架(先後墜毀3架),妥善率已經不及50%;殲-15的妥善率顯然在強大的後勤保障下至少達到90%以上。
小結
總體來說,作為老牌航母強國印度和新加入世界航母俱樂部的中國相比,印度方面可能也只剩下航母、艦載機使用經驗和作戰經驗豐富,畢竟印度曾經使用航母戰鬥群同巴基斯坦海空軍激戰,在2017年也令航母戰鬥群前出巴基斯坦外海執行封鎖任務。在這一點,中國海軍以“遼寧艦”為主要戰鬥力量的航母戰鬥群雖然前出西太平洋,但畢竟沒經過實戰的檢驗。
中國遼寧艦36架艦載機對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艦36架艦載機孰強孰弱?相信大家也已經有了判斷。雖然中國遼寧艦的艦載戰鬥機數量較少,但艦載直升機的任務各有側重,囊括反潛、搜救和預警,功能極為全面;殲-15的戰鬥力不俗,除了發動機外的核心零件已經實現百分百國產,而印度的米格-29K艦載機要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中國航母戰鬥群作戰能力壓印度海軍航母戰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