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一章節說了,心靈和肉體存在著相互的關係,那麼,我們的身體形狀和我們的心智和性格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剛剛閱讀完了《自卑與超越》中的相關內容:身形、性格和心智。文中指出:一般來說,如果我們認為對方是外向者,那麼則是因為他們未曾因其身體而感到任何困擾。透過有計劃的打擊,我們可能把任何一個小孩變成舉止像神經質的人。在每次歷史大變革之前,人類的心靈都已認識到變革的需要,並努力奮鬥著想要促成變革。然而,這種奮鬥如果單靠本能來決定,便很容易犯錯誤。同樣地,人們總是不喜歡有非常引人注意的特質的人。人們對他們雖然還不十分了解,可是卻已經判斷他們不適合於合作。這是一種很大的錯誤,不過,他們的判斷也可能是以其經驗為基礎的。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間,兒童會統一其心靈奮鬥的方向,而在心靈和肉體之間建立起最根本的關係。他會採用一種固定的生活樣式,及與之對應的情緒和行為習慣。它的發展包括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合作。從其合作的程度,我們能判斷並瞭解一個人。在所有的失敗者之間,最常見的共同點是其合作能力非常之低。
如果我們看到某種情緒很明顯地引起了困難,而且違反了個人的利益,只想改變這種情緒是完全沒有用的。它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當表現,只有改變生活方式,才能將之斬草除根。我們必須在整個生活的樣式中,在心靈解釋其經驗的方式中,在它賦予生活的意義中,在它為答覆由身體和環境接受的印象而做的動作中,找出其錯誤所在。這才是心理學真正該做的工作。
生活的樣式是心理學最適當的主要題材和研究物件,採用其他題材的學派,其主要部分事實上都是充滿了生理學和生物學的內容。在個體心理學中,我們考慮的是靈魂本身,是統一的心靈,我們研究的是個人賦予世界和他們自身的意義,他們的目標,他們努力的方向,以及他們對生活問題的處理方式,我們所擁有的瞭解心理差異的最好方法,就是觀察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在心理學中,從他與別人在社會上的合作程度,我們就能判斷並瞭解一個人,對於他們合作能力的高低,是我們所能瞭解心理差異最好的方法。對於所有的失敗者來說,最常見的共同特點就是其合作能力都非常的低。而合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童年的某些經歷所決定的。對於有合作問題的成人來講,存在的問題已是事實,解決某些表面的情緒相當於治標不治本,起不了根本的作用。一定要追跟出童年時期的溯源,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當今社會雖然是個提倡個性化的社會,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仍然是生活中很多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儘快去解決,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在生活中,要積極的學習與人良好的溝通合作之道,很多時候,與人合作代之而來的效果要比一個人的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