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間,上海三生國健連發9份公告,其中業績預盈和核心高管離職的資訊備受關注。
受以上訊息影響,三生國健股價今日早盤承壓,最終收報19.26元/股,跌幅0.47%。
根據公告,公司董事、高階管理人員暨核心技術人員ZHU ZHENPING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相關職務,離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而根據此前新聞報道,“ZHU ZHENPING”是三生國健的首席科學官(CSO)朱禎平博士。朱博士於2017年1月初出任三生國健研發總裁兼首席科學家。在2021年3月的投資者提中,該公司董秘回覆稱,朱禎平博士在三生國健全面負責研發中心工作,包括專案立項,早期實驗室研發和中試生產,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的推進。而該研發中心設有醫學部和臨床研究與發展副總裁崗位,負責快速有效推進在研產品的臨床試驗。
從履歷看,在加入三生製藥之前,朱禎平曾任Kadmon Corporation執行副總裁,全球生物製藥研發總管,Kadmon China總裁。在此之前,他出任Novartis副總裁,蛋白質科學與藥物設計全球總管,負責探索,設計和遴選治療各種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製劑。朱禎平博士有超過30年在治療性抗體領域研發的經驗,包括23年在國際生物製藥行業研發和管理的經驗。
雖然三生國健稱,朱禎平博士的離開不會對公司核心技術產生影響。然而,作為研發大牛,朱禎平的離開,意味著三生國健的腫瘤領域即將迎來波動,誰能接任,成了謎題。
根據此前三生國健的介紹,朱禎平在免疫學領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在抗體研發領域中有著世界級的成功創新紀錄,與三生製藥在腫瘤科、自身免疫類疾病和腎科領域的工作非常契合,
公告顯示,朱禎平博士離職後,三生國健剩餘核心技術人員為黃浩旻、翁志兵兩人。問題在於,三生國健此前佈局了超過31個在研品種的產品線,主要覆蓋腫瘤、風溼免疫、腎科、糖尿病、面板科等治療領域。多年來,僅靠一款王牌產品益賽普吃老本,新產品還不成氣候,且面臨較多競爭壓力。突然的人才流失,會不會讓業績再次陷入危局?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三生國健營收6.55億,同比下滑44%,淨利潤虧損2.36億。根據最新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到1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45億元到3.45億元,同比增加37.40%到52.67%,預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將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1800萬元到2200萬元。但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業績增長依然靠的是益賽普銷量。
益賽普還能撐起業績嗎
從產品佈局看,2019年之前三生國健產品僅益賽普一種,2019年第二款產品健尼哌上市,2020年第三款產品賽普汀上市。
目前業績主要靠益賽普支撐,雖然賽普汀有潛力,但是如何商業化依然是難題。一方面面臨羅氏曲妥珠單抗(赫賽汀)佔有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雖然它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靶向抗HER2單克隆抗體,但復宏漢霖的漢曲優的銷售量以及陸續要上市的仿製藥,也為其後續提高銷量帶來了不少阻力。
那麼,拳頭產品益賽普還能撐多久?益賽普是中國首個上市的全人源抗體類藥物,也是中國風溼病領域第一個上市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填補了國內企業在全人源治療性抗體類藥物的空白,並先後在十幾個國家獲批。其適應症包括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
然而,這款藥的紅利期已經大不如前。2015年-2019年,益賽普的市場份額佔六成以上,但是2020年卻開始下滑。除了疫情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在2020年底,腫瘤壞死因子靶點相關生物製劑上市數量猛增,提交上市申請和處於臨床III期階段的產品也有10個,競爭日趨激烈。
為了提高銷量,益賽普不得不走上薄利多銷的道路。從2020年10月起,三生國健對益賽普降價幅度高達50%,而益賽普的毛利率也在不斷下滑。不得不說,降價後,2021年益賽普銷售額繼續攀升,才使得三生國健業績預喜。然而,降價這張牌並不好打,其他競爭對手產品也在降價銷售,益賽普的優勢並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國健在2020年9月29日決定對益賽普降價50%時,公司未及時披露資訊,違反了上市公司相關規定,被上海證監局出局警示函。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