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六月,這場關乎我國生死存亡的戰役接近尾聲,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勝利的電報傳回國內後,偉人原本笑意盈盈的面容消失了,並且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眾人正對這次會議感到不解時,偉人接下來的話,讓眾人更加差異,那就是秘密調遣近二十四萬的精銳,奔赴戰場。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入朝作戰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艱辛,當時國內的一切,都需要時間來發展,
現在好不容易都快勝利了,還要勞師動眾的調兵二十四萬。雖然這件事在當時讓很多人都不明白,但在事後都不得不佩服偉人的高瞻遠矚。
當年為何勝利之際調兵遣將?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一九五零年,我軍戰士為了守衛國家的安全,與來犯的敵軍展開殊死搏鬥血灑疆場,三年的時間裡,出動的兵力高達二百四十萬,而這些人中,就有近三十九萬人長眠在此,再也無法看見家鄉的風景。
為了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我國投入了高達六十二億的人民幣,佔據當時全年GDP的一半,同時為了保障後勤的運輸,和蘇方借了三十億的外債;這對剛剛成立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挑戰。
當時的戰場上,面對我軍戰士兇猛的打法,美方軍隊傳遞出來的態度,讓我們知道了,他們想透過談判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
一九五三年六月初,經過多次談判過後,面對我方代表拿出來的協定,美方的談判負責人,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在協定上籤了字。正當大家都舒了一口氣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作為韓國的代表,怎麼也不肯在協定上簽字,最終導致了這次談判被迫停止。並且在當天晚上,韓方的高層發出宣告,絕對不會在協定上簽字,並且也不會承認這份協定。同時表示,為了領土的完整性,他們一定會將戰爭打完。
我們都知道,作為他們國家的高層,統一半島的野心就沒有一天消散過,但因為自身實力的不足,導致他統一的抱負,始終無法實現;但是現在美方軍隊介入其中,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力量。他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面對現在這樣的情況,即便是美方要走,作為韓方的高層,也不可能輕易放棄。但在彭老總的眼裡,他只是一個手下敗將而已,如果沒有美方軍隊的支援,早就在這場戰鬥中失敗了。在得知韓方拒絕簽字後。偉人立刻發去電報,讓彭老總調動之前秘密調動的大軍,同時給出了具體的作戰部署。
隨即彭老總根據偉人的作戰指令,將一三零師部署在,上甘嶺的東部一帶,同時讓一三五師和二零二師駐守金城。隨著指令的下達,我軍戰士開始抓緊修建防禦工事。面對駐守的我方軍隊,韓方軍隊經過商議過後,決定立即對我軍展開進攻,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趁著現在處於和談的時期,我軍肯定會放鬆警惕。
對於這次進攻,他們出動了七個師的作戰力量,對我方軍隊展開了全面反撲,為的就是奪取我軍駐守的,兩個重要戰略陣地。為了能夠將之一舉奪回,可以說是傾盡全力,出動的都是他們作戰能力最強的軍隊。
雖然對於韓方軍隊的擅自行動,美方表示非常憤怒,但這只是表明現象;他們內心的想法還是想看看,韓方軍隊的這次反撲,能否將我軍擊敗。這次的作戰無非是兩個結果。如果作戰成功了,那美方軍隊就可以繼續將戰爭打下去,如果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畢竟都到了和談階段。
為了保證戰鬥結束後,自己可以第一時間有所反應,在戰鬥開始之前,美方軍隊就將自己的第三師拉進戰場。但是他們不知道,偉人早就洞穿了一切,對於這次作戰早就進行了妥善安排,準備在此一舉覆滅韓方的主力部隊。
面對到來的韓方軍隊,我軍戰士僅用了六個小時,就將敵軍的精銳部隊全殲;這片僅有二十二公里的戰場上,我軍戰士發射了近兩千噸的炮火。得知反撲失敗後,韓方的高層知道,自己在這次戰場上徹底失敗了。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韓方的代表最終選擇了簽訂協議。這場歷時三年的戰爭落下帷幕。
三個預示
其實早在之前,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有一定的預示,特別是在上甘嶺一戰過後,這些預示都指向了一個結局,那就是我軍戰士入朝作戰,一定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第一個預示,就是當時世界的格局。
在我軍戰士入朝作戰以後,蘇方的高層其實是猶豫的,他們覺得,以我軍當時的軍事力量來說,想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可能性幾乎為零。並且雙方在簽訂互助條約的時候,他們也是猶猶豫豫的。
但是當這場戰役結束以後,不光讓世界看到了我軍戰士的強大,也讓蘇方高層看到了,我軍戰士永遠打不垮的意志力;這才讓他們開始全力支援我國。
第二個預示,我們要從當時戰場的形勢來看。
在我軍戰士浩浩蕩蕩入朝作戰以後,隨著彭老總的安排,讓所有人明白,這場戰鬥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在一九五一年的上旬,彭老總就知道,這場戰爭的將會是一次,極為艱苦的持久作戰。而作為從抗日戰場上,一路打出來的彭老總,對於持久戰來說那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在對戰場分析過後,果斷下令。讓我軍戰士在陣地上,開始全面修建防禦工事,務必確保上百萬的大軍,死死的釘在戰場上,讓來犯的敵軍部隊寸步難行。面對下達的指令,戰士們沒有任何的猶豫,在短時間內,就修建了好一個又一個工事。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軍的工事,相互之間進行連線。形成一張巨大的防護網。在面對敵軍強大的火力打擊,以及隨時會到來的空中力量,我軍戰士可以進入其中,避免大規模的傷亡。而敵人發動衝鋒的話,我軍戰士從坑道中殺出,完全可以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而在彭老總離開戰場以後,鄧華將這一戰術完美的延續下去,在上甘嶺的戰火停止以後,我軍戰士和朝鮮人民軍共同的努力下,不僅將原有的防禦工事加固,更是在一千公里的正面戰場上,修建了一條,由坑道和鋼筋水泥組成的鋼鐵防線。
自從這條鋼鐵防線修建完成,敵方軍隊進攻步伐就被攔下,在這正面戰場上,再也無法突破我軍的防線。
第三個預兆就要從輿論方面來看。
在這場戰役打響之前,美國的報社就和高層開始了配合,不斷進行不符合實際的宣傳,用鋪天蓋地的輿論告訴民眾,為什麼必須打這場戰爭,以及這場戰爭是合理合法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的民眾相信他們是正確的。
而當我軍戰士在上甘嶺一戰,將敵軍打敗以後,美國國內的輿論和之前完全不一樣,大量的民眾都在逼迫他們的高層,讓這場戰爭快點結束,這樣一邊倒的輿論態勢,預示了戰爭最後的勝利。
加上戰場上進攻受阻的訊息傳回國內,美國的民眾才知道,這場戰爭的真相是什麼。反對戰爭的聲音越來越多。要知道,自從戰爭開始到雙方第五次交戰的結束,美方的軍隊就傷亡了近二十三萬人。
這樣的傷亡人數,再加上當初麥克阿瑟在一九五零年的豪言壯語,三個月就可以結束這場戰爭。將他們的旗幟插滿整個半島。
現在不但沒有見到許諾的半島,更是讓部隊傷亡不斷增加;最終在一九五二年,美方的輿論也開始倒戈,開始將戰場上的真實情況進行報道。隨著真相出現在民眾眼前,民眾的反戰情緒徹底引爆。面對國內情緒的失控,杜魯門只能被迫選擇卸任。
密調部隊
其實按照各種作戰部署以及諸多因素,最終的勝利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完全可以讓部隊相繼撤回國內。就算是選擇待著戰場上,也沒有必要調動兵力,只需要等待戰爭的結束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再出動兵力呢?
其實在上甘嶺一戰勝利以後,偉人專門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讓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覺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只是時間的問題。根本沒有必要讓部隊,繼續呆在戰場上,完全可以分批迴國休整。
面對大家的疑問,偉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抗美援朝的鬥爭必須加強。即便是美方高層或者杜魯門,選擇不讓軍隊撤離戰場。那對我國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力的。
隨後偉人對當時的戰局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針對性策略,所有人都表示一致贊同。於是在一九五三年二月的中旬,偉人召見了彭老總,讓其出動四個野戰軍和六個鐵道兵師,秘密前往戰場。而三十八、三十九、四十軍,繼續呆在戰場上等待下一步的作戰命令。
其實偉人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他對美方國內變動的持續判斷,而使偉人作出這一反常決定,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在一九五二年的美國大選,艾森豪威爾當選了新一任的領導者。
他的上臺絕對不是偶然,早就在之前的大選中,杜魯門就強烈推薦其參加競選,並且表明了自己可以做他的副手,面對這樣的提議,他沒有多想就拒絕了,所以他在這一次的競選中,就顯得格外特別。
大家都知道,艾森豪威爾是軍隊出身,在一九四四年霸王行動中,擔任總指揮的就是他,並且在一九四八年前就出任了陸軍的參謀長;更是在一九五二年之前成為歐洲盟軍的最高負責人。
對於這樣一個背景、歷程、戰績都非常完美的人,其出任新一屆的領導者,是民眾當前迫切需要的,換句話說,當時美方的武器商人,還有各大財閥都需要一個,能夠帶領軍隊打勝仗的人,以此來扭轉半島戰場上的局面。
深知美國高層的本質,所以偉人才作出了派兵的決定,在事後證明,偉人的這一決定有多高明。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還因為斯大林的突然逝世,對當時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之前經過了戰士們的浴血奮戰,我國最終讓其開始全力支援,但就在其逝世以後,赫魯曉夫上任了,但他的外交政策和上一任全然不同。
在國內,他是反對斯大林的,而對外這個人又是親美的。這樣的變故,直接影響到了戰場上的局勢
比如在之前,我國就和蘇方達成了一致,會陸續從他們那裡進口八十一艘艦艇,可是就在赫魯曉夫上臺以後,這份協議被終止;
又比如,在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蘇方就答應,會在一九五零到一九五四年,逐步向我軍提供大量的軍事裝置,大約六十個步兵師的數量。但就在其上臺以後,被大幅度地縮減,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這一切,都在我們偉大偉人的高瞻遠矚下,早就得到了妥善處理,雖然沒有預料到是赫魯曉夫的上臺,但早就為這樣的事情做好了充足準備,所以,就算上臺後的領導人,對雙方的關係,對抗美援朝戰場產生了影響,但這點影響都在我國,將戰場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後不復存在。
在同一時間,克拉克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同年十二月,剛當選下一屆領導人的艾森豪威爾,親自來到這片戰場上進行督戰,但這和其在競選時,給民眾承諾上任後,就會迅速結束半島戰爭是非常矛盾的。
在其抵達半島以後,迅速和戰場的負責人瞭解情況,在一番權衡過後,他認為想要從戰場的正面進行突破,已經是不能實現的事情;因為當時我國軍隊早就將,三八線陣地的北方,修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要塞,到處都是防禦工事。
面對我軍的防禦工事,艾森豪威爾決定再次上演登陸戰,從我軍的後方展開,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重新開闢一處戰場,以此來切斷我軍之間的聯絡。在作出決定後,命令克拉克用最快速度給出一個登陸計劃。
美方決定在平壤的南邊,開始這一次的大規模登陸作戰,並且同時對我國境內展開轟炸,以此來防止我國的援軍。為了計劃的成功實現,他們在一九五三年初就開始了演習,演習中投入了各種軍力。
而在美軍演習的過程中,偉人充分了解了美軍的意圖,並且覺得他們絕對會,再次上演之前作戰方針,於是向鄧華提出了三大肯定。
第一個就是美軍肯定會展開登陸作戰,第二個就是他們肯定會從半島的西海岸進行登陸;第三個就是他們的登陸地點,肯定會是清川江到漢江的這段區域之內。
在提出肯定的同時,偉人要求其將肯定當作既定事實,於是,鄧華立馬展開部署,將三十萬的大軍部署在兩江之間,並且為了防止敵軍強行登陸,投入了兩百架飛機和魚雷艇大隊,時刻準備迎敵。
就在美軍信心滿滿地準備進行登陸的時候,前線進行探查的人員發現,他們預設的登陸點,早已被我國部隊重兵把守,想要進行登陸,早就是天方夜譚。隨著訊息的傳回,艾森豪威爾徹底傻眼了,他明白自己是拿中國軍隊毫無辦法了,而那些想要透過戰爭來發財的人,也徹底明白,想要和中國掰手腕,那就只會是輸這個結局。
在戰役勝利的前夕,正是因為偉人的英明的決定,才將每一步都走在了敵人的前面。
而隨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美方終於明白了,他們想在這片戰場上打敗,我軍是沒有任何可能了,只好主動低頭,提出了和談的想法。
上甘嶺這場戰役,原本美軍的想法就是,可以在六天之內結束這場陣地戰,可是在他們接連的炮火轟炸下。這塊僅三點七平方公里的山丘,雙方足足打了四十三天,陣地反覆易手了五十九次。
這場戰役也成為了他們心裡永遠的傷痛,再也不願意提及。我軍戰士那捨身赴死的精神,徹底讓美方軍隊震撼,每次提到這場戰役,他們就會從心底敬佩我軍戰士的戰鬥精神。
最終沒辦法,美軍實在承受不起這場戰役帶來的傷亡,雙方走進了會場,就半島方面的問題,不斷進行和平談判,就連之前雙方爭論不休的戰俘問題,他們也不再堅持,選擇了妥協。
我們要知道,美方的妥協也是十分不甘心的,畢竟在這次戰役打響的初期,身為美方的領導人,他們一直相信的就是霸權主義。
並且他的計劃之一,就是壓制我國的發展;在一九五零年的時候,美方在其他地區的壓制計劃成功實現後,杜魯門就帶著他的野心,來到了亞太地區。
隨著這次戰爭的爆發,美方的計劃就開始了,透過干涉政局,來實現控制的目的,然後再以半島當作跳板,完成對我國的包圍,逐漸蠶食。但就在杜魯門十分滿意自己的計劃時,他忘記了一個事情,他完全低估了我國領導人的智慧,以及別人無法企及的氣魄。
美方認為,作為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絕對不敢出兵援朝,就算入朝作戰了,對抗自己的機械化部隊,也絕對是以卵擊石。美方覺得自己的部隊絕對會戰無不勝,可是現實告訴了他們什麼是中國軍隊的意志。因為他們的軍隊在戰場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所以其野心也被終結,這場戰爭也成為了他的敗筆。
現在距離我軍戰士入朝作戰,已經過去了七十一年,在當年的戰場上,無數英勇無畏的戰士和將領,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身體和鋼鐵般的意志,為身後無數的中國民眾,建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在這場備受世界矚目的戰場上,偉人用遠見的目光,以及正確的指令,讓我軍戰士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即便是坐鎮國內,也能夠將戰場的局勢運籌帷幄,這讓所有人都為之欽佩。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沒有偉人一次又一次的英明決策,這場戰局的最終走向會很難說。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於我國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勝利,讓我國在世界政治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讓我們為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讓他們知道,我們肯定不會忘記,他們為國家,為民族都做過什麼!最後大家對於這場震撼人心的戰爭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嗎?或者有什麼自己想說的嗎?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我們一起進行討論。影片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長按點贊關注,長按三秒。解鎖神奇技能,你們的支援就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