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帶你樂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
在重慶市江津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裡,展櫃中那面紅綢製作、鑲有“子弟兵的母親”6個大字的錦旗熠熠生輝,光彩依然,引人注目。聶帥陳列館講解員介紹:這面錦旗是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副政治委員程子華和劉瀾濤、代政治部主任朱良才率子弟兵全體指戰員,1944年2月13日敬贈擁軍模範戎冠秀的獎旗。錦旗,凝聚著邊區人民子弟兵對偉大母親的真情厚誼,見證著晉察冀邊區軍民的魚水深情!
擁軍模範 模範擁軍
聶榮臻在晉察冀根據地把邊區部隊稱作人民子弟兵,他要求邊區部隊各級幹部應有相信和尊重人民群眾的意識,必須提高和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是鞏固和發展邊區的決定性因素”的認識和思想;他重視包括婦女救國會在內的各種抗日群眾團體的組建,指出這是“邊區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於聶榮臻等邊區黨政軍領導人重視和加強了邊區軍民關係建設,經歷了日本侵略者殘酷大“掃蕩”的晉察冀邊區,湧現了以戎冠秀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個被稱為人民子弟兵母親的擁軍模範!
戎冠秀,河北省平山縣下松盤村婦救會主任。自聶榮臻率部建立晉察冀根據地以來,戎冠秀就領導全村婦女積極開展抗日工作。她把兩個兒子送上前線,挨家挨戶動員適齡青年入伍。該交公糧了,她從這個碾盤走到那個碾盤,動員村民交好糧……她吃糠咽菜,省下小米送給前線戰士。她忍寒受凍,省下一條條棉線、一尺尺粗布,組織下松盤村姐妹們做軍鞋,冒著彈雨和硝煙把鞋遞到子弟兵手中。
1943年12月,留在晉察冀邊區工作的程子華、蕭克、劉瀾濤等提出,為表彰邊區軍民在反“掃蕩”中的英勇事蹟,鼓舞邊區人民和子弟兵的鬥志,召開全邊區群英大會,聶榮臻欣然同意。聶榮臻從上報的英模材料中發現戎冠秀擁軍事蹟很突出,同意用他和軍區其他首長的名義授予戎冠秀“北嶽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翌年2月,晉察冀邊區在河北平山縣寨北村召開英模表彰大會,聶榮臻率子弟兵全體指戰員、代表邊區黨政軍民將鑲有“子弟兵的母親”的錦旗授予戎冠秀,大會對她的模範事蹟予以表彰。
戎冠秀擁軍愛兵的事蹟感動了子弟兵,《晉察冀日報》1944年2月19日載邊區黨政軍民關於表彰戎冠秀等擁軍模範的聯合決定中說:“連任6年婦救會主任的戎冠秀同志,一貫積極負責,愛護軍隊,為人表率……為保證部隊順利執行任務,曾經幾次救護傷員,不避艱苦危險,撫待安慰,無微不至……一次,某團一個重傷員到了下松盤村,他已經4天4夜水米未進,人事不省。戎冠秀同志馬上親自看護,先用溫水向其口內灌送,傷員逐漸睜開眼睛。再用豆腐腦慢慢喂他,傷員能夠說話了,再喂以稀飯。戎冠秀同志又怕傷員受冷,把自己女兒棉衣的內襟扯下,給傷員包腳防凍。這樣足一整夜未離開傷員左右,未睡一會兒覺。這種偉大母親的精神,實是邊區人民擁護子弟兵的意志集中表現”。報紙把戎冠秀擁軍事蹟介紹到晉察冀邊區人民群眾中,推廣到了全中國。
在戎冠秀擁軍愛兵事蹟鼓舞下,全邊區再掀軍愛民、民擁軍熱潮。前線部隊軍需給養困難,邊區人民冒著敵人炮火穿越封鎖溝、封鎖線把省下的糧食送到子弟兵手裡;婦女們克服重重困難,一針一線地給戰士們趕製軍鞋;敵人來“掃蕩”,群眾的第一件事就是轉移八路軍傷病員、實行堅壁清野嚴嚴實實地把糧食保藏起來;敵人“掃蕩”,邊區人民為八路軍帶路、送信、抬擔架……幫助子弟兵突圍。訊息樹、雞毛信的故事,就是在晉察冀根據地創造和傳播的。為讓夜間行動的子弟兵不被敵人察覺,冀中群眾自覺地把狗殺死,出現冀中“行軍百里無狗叫”的奇蹟,足顯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保護與關愛。從根據地到敵佔區的偵察網、警戒線遍佈,路口、村旁都是手執紅纓槍站崗的兒童團員,為八路軍指揮機關送情報者,不分男女老幼。
軍愛人民 人民愛軍
在血與火的艱苦歲月裡,聶榮臻處處關心邊區人民,群眾事事支援軍隊,軍民魚水和諧情深似海。當敵人重兵圍困五臺山區時,部隊轉移前夕聶榮臻與村幹部講敵情、提希望,要求他們發動群眾堅壁清野,減少損失。語重心長、關懷備至,村民非常感動。為感謝蛟潭莊村的鄉親們無私為轉移部隊捐獻糧食,聶榮臻將邊區糧票發放在他們手上。新年到了,聶榮臻帶領軍區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人員挨家挨戶看望住有部隊的房東,向他們祝賀新年,一同歡慶新春。他發動部隊為老百姓寫春聯,含有“福祿壽喜”“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等吉祥意義的大紅對聯幾乎貼滿了蛟潭莊村家家戶戶的門上。春節那天,聶榮臻和夫人張瑞華為群眾拜年,群眾感激地說:“共產黨、八路軍真好,聶司令員這樣大的官親自給我們拜年,哪朝哪代見過喲!”司令部駐地金剛庫沒有學校,聶榮臻深為失學的孩子擔憂:“小小年紀不上學,許多兒童團員查路條很認真、不認識字怎麼行!”於是,他命令住牛王廟的部隊挪出幾間房子,在廟裡辦起小學校,動員大多數適齡兒童走進了課堂。當敵人奔襲戎冠秀的家鄉時,聶榮臻立即命令子弟兵痛擊日本侵略者,幫助群眾脫離虎口。
◆戎冠秀在救護八路軍傷員。
1944年春,天災導致青黃不接,為渡難關部隊和老百姓採野果、摘樹葉充飢。聶榮臻瞭解情況後立即頒佈命令:部隊所有伙食單位不能上山採樹葉,寧肯餓肚子不與民爭食。邊區人民清楚部隊的生活也很艱難,在萬分感激的同時紛紛要求聶司令員解除命令。人民群眾對部隊的理解、體貼、關懷與愛護之濃濃深情,讓聶榮臻感動不已。在飢餓面前他要求子弟兵嚴守紀律,堅定不移地讓食於民,把群眾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加以保護。在聶榮臻等的堅強領導和晉察冀邊區軍民的共同努力下,邊區部隊咬緊牙關挺過了飢餓的日子。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深情地寫道:“在抗日戰爭中,儘管我們處在敵人的封鎖包圍中,我們的司令部距敵人不過幾十華里,有許多戰火紛飛的場面,但是我們卻有一種安全感,在群眾的海洋裡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時間軍區領導駐在唐縣和家莊,中央分局在河北阜平縣易家莊,我每次去開會時只帶一個警衛員,我們一人一匹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無危險,走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都給我們燒開水、指路,照顧得十分周到。八路軍英勇抗擊侵略者保護了人民,人民同樣盡心盡力地保護我們。”聶帥還說,“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之後,我們就置身於群眾的海洋裡,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而敵人呢?處處碰壁處處困難,找不到嚮導,找不到用具,想找口鍋做飯也不容易,就像一個既聾又瞎的人墜入了深淵。”聶帥這段回憶,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骨肉相連的魚水深情。後來,聶榮臻總結晉察冀工作時說,正是有了這種血濃於水的軍民魚水情,才能使孤懸敵後的晉察冀根據地一天天壯大起來。如果沒有邊區人民的擁護、幫助和支援,八路軍就不可能在敵後立足,晉察冀根據地就不可能由一個游擊區變成一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八路軍部隊就不可能由弱到強、發展壯大。
擁軍模範戎冠秀的擁軍事蹟,使聶榮臻看到了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強大力量,看到了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光明前途。他號召邊區全體八路軍將士英勇奮戰,多打勝仗粉碎敵人“掃蕩”,以贏得戰爭勝利的實際行動保衛子弟兵的母親!
擁軍之鞋 義重情深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打敗侵略者,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建國後聶榮臻雖然工作繁忙,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戎冠秀和她的光輝事蹟。直到晚年他深感遺憾地與身邊工作人員說:1949年開國大典時,在天安門城樓上我第一次見到戎冠秀同志,她是那樣善良樸素,一口河北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我當時擔任閱兵總指揮事情太忙,未與她細談。後來,再沒有見過面了,真很遺憾!
跟隨聶帥多年的秘書周均倫談起聶帥掛念戎冠秀的事,歷歷在目。1987年“八一”建軍節60週年前夕,聶帥收到戎冠秀寄來的一雙納底布鞋,附上以戎冠秀、下松盤村婦代會、平山縣婦聯名義寫的簡訊。信上說:“快到‘八一’了,又是建軍60週年,我和平山老區的鄉親們都很想您,給您寄去的一雙您當年喜歡穿的布鞋,這是村裡年輕人按咱老婦救會的規格做的,不知合腳不?擁軍的傳統已在咱平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我想您知道了一定很高興。祝您健康長壽!”聶帥很激動,他反覆看著那黑色圓口的納底鞋和來信,感慨萬千,心潮澎湃。當即口授回信:“接到你們熱情的來信和老區的納底鞋,使我非常感動,也非常感謝你們。一下子又引起我對戰爭年代解放區生活的回憶。進城後因工作等原因沒有空到老區看一看;‘文革’後幾次想去,又因身體不好未能如願。現在腿腳更不便了,真是遺憾!不過,我對老區人民始終懷念著。我常講,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打就打了22年的革命仗,而其中11年都是在華北,主要是在河北度過的。所以,河北的一草一木我都不會忘記。現在看到納底鞋,自然引起我的回想。這雙布鞋雖然很普通,但是它包含了老區人民的多少心意,是軍民魚水情的結晶,我將永遠保留紀念!戎冠秀同志是著名的人民子弟兵的好媽媽,是擁軍模範,祝願你健康長壽!同時祝願平山父老鄉親們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信抄正後,88歲高齡的聶帥用顫抖的手簽上名,署上(1987.8.10)日期寄發。
不多久,聶帥因心臟功能衰弱而致雙腳浮腫。別的鞋穿不上,找出納底鞋,穿上正合適。後來,心臟病有所好轉,腳腫消了,擁軍鞋被妥為珍藏。
以花祝福 用心送行
1988年1月,92歲的戎冠秀因病住進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當聶帥傳記寫作組人員在石家莊採訪時得知戎冠秀病重住院,將這一情況告訴聶帥的秘書,秘書向聶帥如實通報。聶帥當即指示傳記寫作組成員傅崧山代表他去醫院看望戎冠秀,囑咐一定要送上鮮花和水果,表示慰問,祝她早日康復。當傅崧山回京再赴石家莊時戎冠秀的病情轉重,不能進食,靠輸液維持生命。傅崧山見此情景,感到送水果已失去意義,看見病榻前已擺滿各方面送的鮮花,便買一束“勿忘我”工藝花,署上聶帥的名字送到病床前。戎冠秀儘管病重,但她神志清醒,一再表示感謝聶帥的關懷。她握住傅崧山的手時斷時續地說:“聶帥快90歲了,望他多多保重身體。”她要求傅崧山將“勿忘我”工藝花分為兩份,託傅崧山將其中一份代她轉送聶帥,說:“這樣,更能體現出軍民魚水情。”
聶帥聽了傅崧山的彙報,接過戎冠秀轉送的半束工藝花很高興,表揚傅崧山處理得當,要秘書把“勿忘我”花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聶帥給中共河北省委及平山縣委的信。
1989年8月12日,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與世長辭,聶帥的秘書接到河北省駐京辦事處的電話,將戎冠秀去世的訊息報告聶帥。當坐在輪椅上的聶帥聽到中共平山縣委為戎冠秀逝世播發的唁電時,他痛心地使勁拍打輪椅扶手,以表達他內心的沉痛。情緒安定下來,聶帥用低沉悲壯的語氣口述唁電,秘書記錄著:“驚悉著名的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為悲痛。戰爭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業績,鼓舞了晉察冀邊區千千萬萬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為她的精神所感動,正是這種軍民魚水情,使我們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她的革命精神,繼承她的遺志,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請向戎冠秀同志的家屬轉達我的哀悼之情,並致親切的慰問。在向戎冠秀同志遺體告別時,請代送花圈,以寄託我的哀思!”唁電經聶帥審定後,發給了中共河北省委和中共平山縣委。
當天晚飯後,念念不忘戎冠秀的聶帥問陪同散步的秘書:“哀悼戎冠秀的電報發了沒有?”得到肯定答覆後,聶帥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兩年前,她給我寄來了一雙擁軍鞋,禮輕情意重啊!戎冠秀的精神非常寶貴要大力發揚,這就是光榮的革命傳統!我們的軍隊,只要真正能得到像戎冠秀那樣的人民群眾的支援,就會無往而不勝。”聶帥身邊的工作人員,深受教育。
聶帥與子弟兵母親戎冠秀之間的軍民情意,經新華社記者深入採訪寫成《元帥和子弟兵的母親》,載於1989年8月25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向全國人民敘述了一個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謳歌了軍民團結和諧的時代精神!
(黨史博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