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劇《戰火熔爐》,有兩大亮點:一是體現了黨組織在軍隊中的作用;二是反映了我軍的軍事民主。一大槽點:戰士們著裝太隨便。
我們先來看第一點:黨組織在軍隊中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我軍之所以有戰鬥力,從一支衣衫襤褸、裝備破舊的農民軍,成為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軍,就是從支部建在連上開始的,我軍的成長過程中,黨組織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這一點在《戰火熔爐》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每逢大事,連長都與連指導員商議,充分體現了政工人員在軍隊中的作用;而且在劇中,黨組織也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如,第二集中在阻擊美軍撤退時,就召開了黨支部會議進行討論,最後經過支部會議決定進行阻擊,很好地配合了主力的進攻。可以說支部建在連上,是我軍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
反觀抗戰神劇《亮劍》,政工人員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完全就是一個擺設,就是一個花瓶,面對李雲龍的無組織無紀律,團政委趙剛頂多是事後向李雲龍抱怨幾句,下一次照樣我行我素。再看黨組織,什麼?《亮劍》中還有黨組織?
在經典的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連長趁黑夜,自己親自拿著手榴彈炸掉了敵人的地堡,當連長高高興興地回來,向大家報喜時,排長卻冷冰冰地建議,召開連隊黨小組會,批評連長這種撤離職守,親自炸地堡的冒進行為,最後,連長又在電話裡向師長做了自我批評。這才是體現了我軍中黨組織的作用,你即使是連長或者是什麼長,只要犯了錯誤,連隊黨組織照樣能批評。
再看第二點:軍事民主。
還是在第二集中,打美軍坦克時,連隊召開支部會議討論如何打坦克,戰士們七嘴八舌,雖然有的主意很不靠譜,但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最後制定了打坦克的方法,為主力部隊的進攻贏得了時間。
什麼是軍事民主?就是在作戰時發動幹部戰士出主意、想辦法,解決戰術和技術難點,討論如何執行作戰命令和作戰計劃,戰後進行戰評, 總結戰鬥經驗。發揚軍事民主,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能提高技術和戰術,保證作戰、訓練、施工、生產等各項任務的完成,而且能夠培養出大批優秀的智勇雙全的指揮員,有力地推動部隊建役,提高部隊的軍事、政治素質。可以說是我軍的另一個致勝法寶。
而在《亮劍》中呢,李雲龍作決策時,完全是一言堂,不僅沒有聽取戰士們的意見,甚至沒有和趙剛及各營營長們進行商量,自己就做出了戰鬥決定。這樣的打法,憑指揮者的個人才能也許能打贏一次兩次戰鬥,但如果一直是這樣的打法,一旦出現疏漏,被敵人鑽了空子,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正是發揚軍事民主,人人獻計獻策,我軍才以劣式裝備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所以說,軍事民主是我軍的另一個致勝法寶。
說完了兩大亮點,再說這一大槽點:戰士們著裝隨便。
看下面這幅圖,有戴帽子的,有不戴帽子的,甚至還有戴圍巾的,志願軍有這麼隨便嗎?
如果說戰鬥打響了,不戴軍帽情有可原,但是這還未投入戰鬥,可以不戴軍帽嗎?中國當時條件是差了點,可是也沒差到讓我們最可愛的人沒軍帽戴的地步吧!
這還不算奇葩的,看下面這個,這是什麼軍裝?用圍巾包頭就不說了,可是身上這個網是幾個意思?
這些還能讓人忍受,頂多算是著裝不規範,可是下面這個就讓人忍無可忍了!你戴個棉帽,如果冷的話,你把帽耳朵完全放下來也行啊,不冷的話,就給挽上去。可是你這裡張著兩個帽耳朵是幾個意思?這還是志願軍嗎?軍容呢?軍貌呢?這完全一個村口曬太陽的二大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好的一部劇,讓這個化妝給毀了大半,完全有理由懷疑這化妝師是美帝國主義打入我們內部,敗壞志願軍形象的![捂臉]
如果一部劇,滿分是一百分,那麼這部劇本來應該打九十分的話,由於這個著裝,得扣二十分。真不知道這部劇審查時是怎麼透過的,這樣的電視劇放出來豈不有損志願軍形象!強烈建議以後的軍旅劇,要加強審查,尤其是涉及到我軍形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