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一種靈獸,與龍並稱,後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傑。最典型的例子,《水滸》中108條好漢坐第二把交椅的盧俊義就綽號“玉麒麟”。本文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位要做“母麒麟”的人傑,一生寫滿傳奇!
跌下雲端
她叫方召麐(lín),1914年1月17日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殷實的家庭。其父方壽頤是一位著名的實業家,他擁有的紡絲廠在當時的江蘇也是赫赫有名。
父親方壽頤思想比較傳統。方召麐做為長女出生時,他稍顯失落,於是就給女兒起了個名字叫召麟,跟當時普通的“招娣”的名字意圖是一樣的,希望女兒能“招”來個弟弟。不過父親的理想比較大,他希望自己未來的兒子是人中“麒麟”,因此就不招“弟”了,直接“召麟”。但女兒長大一點的時候,更有志向和自尊,於是就把“召麟”直接改成召麐。《說文解字》解釋,“麐”者,牝麒也。通俗地說,就是母麒麟。方召麐的意思很明顯,我雖然是女孩,但我就想做“母麒麟”。
也許從那一刻起,方召麐就註定此生不會平凡。她自幼讀書就出類拔萃,而且有很高的藝術天分,尤其喜歡繪畫和書法,很早就跟著家庭教師學英文,活脫脫的才女一枚。
不過天才也都是要經歷些許磨難的。戰亂年月,尤其如此。在方召麐11歲時,因軍閥混戰的波及,故鄉也不再安寧,父親便帶著全家四口人出去避難(方召麐還有個妹妹)。一天在船上,父親不幸身中一顆流彈當場斃命。自此,曾經無憂無慮、吃穿不愁的方召麐一剎那便跌下雲端。
好在母親王淑英知書達理,而且性格堅定,坦然面對了家庭的橫禍,一個人毅然承擔下養育兩個女兒的責任。她們再度回到無錫,一切又重新開始。
美麗的遠航
父親去世後,他經營的工廠也敗落了,導致家裡生活陷入困境,但眼光長遠的母親咬著牙,仍然供女兒讀書。方召麐先後就讀於無錫競志女中、上海啟明女校、青島德女中學和上海學華大學,她比那時普通的女孩自然還是幸運得多。
方召麐自幼對畫畫就展現出非凡的天賦,13歲起跟隨老師陶伯芳學國畫,達到一定的水準。1933年春天,方召麐拜國畫大家錢松喦(yán)為師,從此她也進入了人生的春天。方召麐成長迅速,僅一年時間,她的畫作便入選當地有名的白浪畫會,同老師錢松喦的作品並列展出。錢松喦對這位女弟子不吝美詞:“此女子日後必有大成。”
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同時,方召麐也收穫了愛情,對方是安徽人方心誥,其父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方振武將軍。
方召麐是在朋友的一次婚宴上結識方心誥的。當時,美麗的方召麐做為伴娘出現在方心誥的視野;而當時的方心誥也是英姿勃發、玉樹臨風,英武之中不乏儒雅之氣。兩人一見鍾情。1937年,23歲的方召麐同方心誥雙雙踏上了留學之路,他們漂洋過海來到英國著名的曼徹斯特大學就讀。方召麐成為此校第一個女留學生,但她並非是去攻讀美術,而是歐洲近代史,這在當時的求學女性中也是少有的。
第二年,方召麐同方心誥在美麗的英倫結為伉儷。
再受重創
婚後不久,二戰在歐洲全面爆發。英國不再安全,方召麐隨丈夫先後輾轉挪威、紐約等地,最後回到了上海。
本來方召麐同丈夫的生活還是幸福的,方心誥沒有像其父那樣做一名征戰沙場的勇士,他走上了從商之路,但同樣十分優秀,他經營的紗廠也曾十分紅火。無奈,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戰火頻仍,到處都不平穩。因此方召麐隨著丈夫,帶著孩子們也是輾轉流離。
自1940年開始,除安徽和江蘇外,他們先後到過上海、香港、天津、桂林、重慶、貴陽等地。但不管生活如何顛簸,他們夫妻始終不離不棄,他們的孩子也在坎坷波折的生活中一個個降生(生有2女6男)。為了紀念他們的出生,方召麐夫妻把孩子如此起名,在天津出生的叫“津生”,在桂林生的叫“林生”等,而在相對安寧時期出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則叫“安生”和“平生”。
直到1948年,方召麐一家才在香港安定了下來。方心誥重新經商。而為了丈夫,為了孩子們,方召麐把自己鍾愛的繪畫藝術拋到了腦後,甘心做一個家庭主婦。
然而,才安頓兩年,方心誥便意外病故。36歲,再受重創,方召麐萬念俱灰。但是,當她爬在床頭哭夠了,轉臉看到圍在她身邊的這群小生命時,還是抹抹眼淚,又站了起來。
方召麐記得當初她為何要用這個名字,不錯,她要做“母麒麟”,她不會輸於任何一個男人,她要做女中豪傑!
超越趙少昂,再拜張大千
方心誥去世後,方召麐先是繼續了一段丈夫的事業,做了兩年進出口貿易。因為她明白,要想養活一大堆孩子,沒錢是不行的。但在做生意的同時,她在業餘時間又拿起了放棄10餘年的畫筆,她的夢想還在。
終於有一天,方召麐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心關掉丈夫的公司,專一畫畫,要靠自己的畫來養家。從此,方召麐每天早上4點鐘準時起床,練習畫作。不僅如此,她再拜名師,成為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的弟子。
於是,她的畫技再次如火箭般躥升,不久就與趙少昂同赴東瀛舉辦了戰後日本第一次畫展,轟動一時。在日本,她還出版了第一本個人畫集。其時,方召麐的嶺南派花鳥畫已經爐火純青。
然而,方召麐並沒有滿足,她反而隱隱感到,嶺南畫風不是自己喜歡的藝術風格,不太適應自己;或者說,自己完全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於是1953年,她39歲時,再拜畫壇泰斗張大千為師。
在張大千先生指點下,方召麐畫技日臻完美。她牢記恩師的教誨:畫家要多讀書,更要有系統的讀書,從而去浮氣,去匠氣。因此,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1954年,40歲的方召麐又入讀香港大學,隨國學大師饒宗頤、劉百閔等研讀中國哲學及文學,並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的方召麐在歐洲繼續遊歷,見了許多名山大川。在此過程中,她受西方畫藝的影響,畫風也開始轉變。她甚至學習了油畫以及抽象派畫,把中西方畫法進行了完美融合。
方召麐在繪畫藝術上受張大千的教誨和指點非常重要。1970年,張大千在美國遊歷時,曾邀請方召麐前去“切磋”畫藝,因當時的方召麐已經是一位國畫大師了,有了同師父切磋的資本。方召麐聞知欣喜前往,這次赴美使她受益匪淺。
在美國,方召麐又跟隨張大千學習了一年。本來,她要臨摹老師的畫,但張大千說,“以你的功力,學我自然很容易像我,但這並不是你自己的路。”他鼓勵方召麐創造自己的風格。在張大千鼓勵下,她完全拋棄了曾經的嶺南派技巧,以漢隸的古樸筆法,加上大寫意的狂放精神,融入西方抽象派技法,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畫風。
一日凌晨,方召麐在畫室創作了一幅山水,張大千看後,十分興奮,於是當場題寫了一副對聯:“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這是老師對她的極大肯定。
後來人們把方召麐的畫風說成是“壯美風格”,這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女性畫家中十分罕見,被人評價極高。比如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書畫家林散之先生就如此贊她:“守法不是法,問君敢不敢,千筆只一筆,驚破畫人膽”。
畫出了天堂的模樣
方召麐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國畫大師之一,具有世界知名度。但她被人敬仰的不僅是這些,她的人生太多精彩,也太多坎坷。其中之一,便是她在丈夫去世後沒有再嫁,而是用自己的雙肩擔負起了撫養、教育自己八個子女的重任。她守寡56年,在創造自己事業輝煌的同時,把八個子女都成功撫養長大,後來他們都很有作為,被稱為“方氏一門八傑”。
方氏兄弟姐妹八人中,有成為著名律師的,有成為銀行經理的,有成為旅遊公司總裁的,有成為名醫的,還有一個在聯合國當部長。當然還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即方家次女陳方安生,她曾經做過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
有一次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見到了方召麐,方召麐稱呼大她兩歲的啟功為大哥,而啟功則直接向她伸出了大拇指,誇讚道:“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方召麐晚年的畫技已日臻化境,但仍筆耕不輟。她因年邁體衰,畫畫用筆便趨向輕靈,不再咄咄逼人,表面看起來,線條輕描淡寫,波瀾不驚,但氣韻仍在。這天,年逾九旬的方召麐畫了一幅輕輕淡淡、特別純淨的山水畫,那山峰一抹,清水一絲,飄飄渺渺,若有若無,卻暗含靈光。她的學生,也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李典看到後,大吃一驚:她畫的是天堂啊,只有天堂才有這樣的景緻!但他轉念一想,不好,先生這是要走了……
果不其然,2006年2月20日,92歲的方召麐安然而逝。她去世後,同丈夫方心誥合葬在一起。
是啊,方召麐一生太辛苦,是該歇歇了。儘管她成了畫壇巨匠,且教子有方,功成名就,一生無悔,但終究忘不了自己英年早逝的摯愛方心誥。她終於慨然放下了塵世的一切,放下了所有的榮華,所有的親情,所有的牽掛,去天堂追尋自己仍年輕英俊的愛人去了。
她相信,天堂就是她筆下的模樣。她相信,會在某一天,一條靜靜流淌著的清澈的河邊,在水一方,會站著他年方四旬的愛人。她將會走向前去,重歸他溫柔的懷中,如一隻依人的小鳥。那一刻,她再不是一隻“母麒麟”了……
來源:《閱讀時代》2022年第01期
作者:夏日
責編:馬京京、編輯:鄧汝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