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1794年出生於湖南省隆回縣司門前,比陶澍小15歲,比林則徐小9歲。今天的主人公魏源更是在他人生最黃金的年齡經歷了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開局。
魏源&《海國圖志》,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當然了,也有人認為是林則徐,這個也沒錯。因為他們兩個本來就是思想高度一致,還在一起共事,這本書的寫成,與林則徐還有直接關係,所以,我認為都是第一。
魏源出生於一個詩書之家,祖父是一個不出仕的讀書人,父親外出做過知縣等官,所以,魏源家裡既是讀書之家,也是官宦之家。
魏源從小聰慧,縣長出上聯:杯中含太極,魏源指自己肚子:腹內孕乾坤。舉座皆驚!因為這時魏源才九歲。
牛人大都從小就牛。
少年天才,性格沉靜,讀書還特別刻苦,真是: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
魏源的祖父孝立公一眼看出這個孫子非池中之物,將來魏家要出個人物了,於是著重培養。
16歲考上秀才,18歲全家搬到揚州,28歲中舉人,這個年紀算是有點掉隊,但總體上還算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但接下來就科場坎坷了,直到52歲才考上進士,按清朝人的平均壽命,已是垂垂老矣。
這還不算完,魏源官場也不順。52歲被安排到江蘇東臺任知縣,次年就丁母憂三年,後任興化知縣、高郵知州,前後任官不到10年。在高郵還被上級打壓,以“遲誤驛報”、“玩視軍機”被革職,後雖復職,但此時已逾六十的魏源心灰意冷,辭官歸隱,遁入空門,潛心佛法,三年後逝世,終年63歲。
魏源死後10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幾個受魏源思想影響的日本改革家,也是仰天嘆息。一位可以改變中國命運的思想家就此別過,他的思想牆內開花牆外香,在日本開花結果,可以說改變了日本的歷史。
那我們回過頭來梳理一下魏源的人生軌跡,看看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在科場官場雙雙失利的情況下,如何在學術上取得非凡成就,而後又遁入空門?
中舉人三年後,31歲的魏源應江蘇省副省長長沙人賀長齡的聘請,進入賀長齡的幕府,當起參謀。賀長齡也是一位務實的經世致用派,他交給魏源一個光榮的任務,編輯《皇朝經世文編》 。
這是一本什麼書呢?這本書主要記錄了滿清開朝以來各級各部門的往來官文、專著、論述、奏疏、書信等,全都是乾貨。不是明朝的青詞、也不是宋朝的詩詞,全部都是記錄的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大家如何討論的,處理建議方案等等經世致用思想和改革圖治的願望。
這本書署名是賀長齡,實際是魏源所編寫的。
為他人做嫁衣,這就是幕府師爺的命運。做了七年師爺的左宗棠後來打死不做師爺,就知不當一把手的悲催。
但科場不順,你又能奈何?
我想,天縱英才的魏源內心一定是悽苦的!沒有平臺你什麼都不是,現在不也是這樣麼?
後來賀長齡調任山東,魏源就入了陶澍幕府,跟著陶澍、林則徐在江淮一帶改革漕運、鹽票、水利,後人把這些功勞記在了陶澍身上,誰人識幕後出謀劃策的魏源?
陶澍1839年死後,1841年魏源經林則徐推薦入了兩江總督裕謙的幕府。
1840年是什麼年份,讀歷史的都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們的陶澍在1839年去世,完美避開,真是有福之人。魏源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全程經歷並參與了。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他甚至還親自審訊了俘虜,親眼看見英國人燒殺搶掠後的慘狀,親眼目睹人民群眾的奮起抵抗,經歷虎門銷煙,他一邊看一邊記錄,這些讓手無寸權的魏源內心十分悲苦。
目睹人民之苦,又目睹三元里人民之勇,讓我們的思想家魏源萌生一個偉大的思想,一個與林則徐一樣的思想:民心可用!
後世毛主席革命的核心思想--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不知是否受此啟發。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光朝的魏源,有如此高遠的見識,令人佩服!
鴉片戰爭失敗了,《南京條約》簽訂了,1841年,一代名臣林則徐被髮配新疆,中國的至暗時期開啟,中國的讀書人沉默了:我們是天朝上國,怎麼敗給了西夷蠻族?中國人的自信心第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接下來的100多年裡,任人蹂躪,直到今天90後走上歷史舞臺,國人才開始慢慢走出崇洋媚外心理,國潮商品才慢慢贏得信任。
多麼可悲的歷史,多麼可憐的國人!
但中華民族之偉大,就是,再黑暗困苦,總是有不懼困難勇敢探索的人。
1841年,林則徐在發配的路上,約見魏源,從隨身行李中拿出珍藏的《四洲志》及從虎門銷煙時收集的資料,兩位思想高度一致的摯友完成一次偉大的囑託---魏源,你一定要編撰出《海國圖志》。1843年,50卷本共57萬字完成,1847年擴充為60卷本,1852年增補為100卷本90萬字。
今日中國之失敗,是敗在不瞭解外面的世界,不瞭解西洋的科技、文化和體制,只有瞭解別人,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才知道要學習什麼,將來如何超過別人。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偉大思想在編撰《海國圖志》的過程中橫空出世!
《海國圖志》是一本什麼書?舉例來講:裡面寫了火槍、顯微鏡、鬧鐘、溫度計、避雷針,火輪船、繪製各種地圖、寫了如何練兵編伍,寫了民主制度,寫了文化教育,寫了婚姻自主等等,內容詳實。就是一部富國強兵的指導叢書。
指導思想,操作手冊全部寫好了,照著做就行了。
可當時朝野是什麼反響呢?
道光皇帝不理,滿清既得利益集團視為異端邪說,洋人一看,這還得了,這要是學去我們還怎麼混,也打壓,只有極少數開明知識分子悄悄傳閱。
傲慢讓滿清從此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1844年,沒有放棄功名的魏源再次參加禮部會試,這次終於考起進士。
1846年,入朝為官的魏源也曾想施展拳腳,無奈官小權微,終究只能做些救民於水火的應急工作。
1851年,長達13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注意:林則徐在1850年11月領旨去往廣西剿滅太平天國的路上逝世,完美避開鎮壓農民起義而留下一世英名。時也?命也!),江南數省深陷內亂,統治階級自顧不暇,《海國圖志》這部鉅作就此淹沒在歷史塵埃中。
思想得不到傳播,政治抱負無法施展,官場遭人打壓。
1854年,一代思想大儒就此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三年後去世,留下無限唏噓。
成書20多年後的1875年,左宗棠為《海國圖志》重刻作序 ,在洋務派的推崇下,《海國圖志》才在歷史的塵埃中再度發光,而這時,距思想家魏源去世已經整整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