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星落五丈原,這一美譽便一直為後代臣子夢寐以求,但因武侯事蹟太過璀璨,引為標準,因此歷代臣子鮮少有獲此殊榮者。而在那些獲此殊榮的臣子中,卻有一位非常特殊的臣子。
他是金代女真人,卻是我國眾多科舉狀元中唯一出生於黑龍江的狀元!更是世人口中的“當世孔明”!那麼他究竟是何人物,有何才學本領,能擔當如此美譽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穿越回金朝那個政權林立,烽火連天的時代,領略一番這位金代“當世孔明”的獨特風采。
一、出身於白山黑水的狀元郎
徒單鎰,本名按出,出生於上京路速速堡子猛安(今哈爾濱五常市營城子)一個官宦之家,其父徒單烏輦,曾任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留守,出生日期不詳,有金熙宗皇統四年(1144年)之說。
幼時正值金朝動盪時期,金兀朮去世,完顏亮弒殺金熙宗後又為耶律元宜所殺,遼陽留守完顏雍被擁戴為帝——是為金世宗。
完顏雍即位後清楚的意識到,雖然完顏亮與自己有殺妻之仇,在位期間也為人殘暴,但他勵精圖治留存的那些優秀政策卻對金朝的統治意義深遠,依舊需要延續,包括旨在打破女真統治者與漢人鄉紳官僚之間的壁壘,更穩固的掌握中原漢地,使南宋無隙可乘的漢化,也是大勢所趨。
不過,當這位生長在白山黑水的皇帝環顧身邊那些退化到連女真語都已不會說的女真臣子們時,總是深感寂寞:究竟該如何維護女真舊俗呢?他日思夜想,搜尋枯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老家——上京路。
解鈴還需繫鈴人,關內的女真既然已經漢化,那麼老家的女真或許能完成朕的這一夙願。
他又是一陣思索,馬上想到一個人:穎悟絕倫,剛剛七歲,便能熟練掌握女真文字。
估計是個可為我所用的大才,想來如今已是大定四年(1164年),估摸著也有二十歲了,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歷練歷練了。
完顏雍隨即急詔徒單鎰之父徒單烏輦進京,將《貞觀政要》,《白氏策林》,《史記》,《西漢書》等書交給他,命他回去讓徒單鎰翻譯成女真文後再呈上來看,算是對他步入仕途的初次測試。
隨後,完顏雍又覺得,光靠徒單鎰一人肯定難以完成這個夙願;於是,他又找來國子監的官員,將創立女真進士科提上日程。
且說徒單烏輦將書帶回交給兒子後,徒單鎰果然不負期望,宵衣旰食,僅僅兩年便將完顏雍給的書按照女真文全部翻譯完成。
拿到徒單鎰漂亮的答卷後,完顏雍終於體會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終於遇見諸葛亮後的心情,大喜過望的他隨即便將這些譯本加以公佈,同時命徒單烏輦帶兒子入京參加關於學古詩古文與對策的教學。從此,徒單鎰更是通曉了契丹文。
大定十三年(1173年)八月,經過幾乎十年磨一劍,求賢若渴的完顏雍終於出臺了關於女真進士科的相關政策:凡參加女真進士科的女真人免除鄉府兩試,只需參加禮部試,廷試,題目只有一道僅限五百字女真文作答的對策;並且在中都(今北京)設立專門教授女真文的女真國子學,在地方則設立女真府學,士民子弟都可入學,新進士充教授。
此政策由於誘惑巨大,一經發出,不僅東北的女真人紛紛入學,幾乎踏破了當地府學的門檻,更是在內地的女真人中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復古風潮;幾年後,由於政府中通曉女真文的官員和學者業已飽和,完顏雍便將此政策調整為與漢人進士相同的三年一試。
而一直刻苦學習的徒單鎰在這場考試中亦不負厚望,一舉奪魁,成為了黑龍江省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科舉狀元!
為了獎勵他,完顏雍唯獨授予他兩官,其餘進士則被授予一官,並且規定前三名擔任女真國子學教授,從第四名開始餘下進士則擔任地方府學教授。就在徒單鎰信心滿滿準備大展政治宏圖時,他卻不知道,這將是他坎坷仕途的開始。
二、盛世難繼
在之後的大定年間,由於朝廷人才濟濟,徒單鎰並沒有多少機會展現他的治國安邦之才,雖然有太尉完顏守道和左丞相紇石烈良弼的幾番引薦,完顏雍也屢屢給他機會,不過大多數都是在翰林院和國子學來回奔走,編書的任務。
白駒過隙,直至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一月二十日,金世宗駕崩,此時徒單鎰若按1144年生人說法已有45歲了,在人均壽命不過三十多歲的古代已經算是步入老年了。
在這些年裡,為了實踐自己的才能,也為了報答完顏雍的知遇之恩,除編書外,他還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官吏——例如後來官至太尉的完顏匡——不過,他還不知道這一舉措將來會給他帶來一場怎樣的官宦風波。
新繼位的完顏璟雖通女真文——年幼時他爹,完顏雍的太子完顏允恭為了保住太子之位,故命其強學以討父皇歡心——但卻更喜歡漢文化,其人寫得一手漂亮的瘦金體。
相傳完顏雍曾在他降生時夢見宋徽宗抱著一個嬰兒站在自己面前冷笑,預兆雖然不吉,但奈何他是最為出色的後代,只能立他為皇太孫。
完顏璟繼位後,便將徒單鎰升任為左諫議大夫,兼任吏部侍郎,僅過了一年,又在明昌元年(1190年)將其升任為御史中丞,參知政事。
為了襄助繼位初期,尚有治世之心的完顏璟,在編修國史,為朝廷培養人才之餘,徒單鎰開始屢屢勸誡他不僅要謹慎行事,還要注意留心有德行的臣子與前代的種種弊病,善於納諫,節制慾望。
同時為了整頓太學生萎靡不振的精神,勸誡他們要以仁義道德為本,還特地撰寫了《學之急》,《道之要》與《弘道集》六卷贈予太學生,太學生們感念他的諄諄教誨,便將《學之急》和《道之要》刻在石碑上,以便隨時自省。
而完顏璟雖然採納他的建議,但不久便被攪擾的煩了,乾脆將他升任為尚書右丞,繼續負責編書。
不過徒單鎰並沒有沉寂多久,第二年,1192年,明昌三年,素來輕視完顏璟的鄭王與鎬王——完顏璟的叔父意欲謀反,效法其父完顏雍謀奪完顏亮皇位之事東窗事發,為了查清他們究竟有無同黨,同時也是為了耳根子清淨,完顏璟便命徒單鎰就任定武軍節度使與平陽知府負責查案。
皇親國戚從不好惹,雖然徒單鎰到任後剛直不阿,不畏權貴,雷厲風行糾察出了他們的謀反情形與同黨,但也因此遭到了他們的仇恨。
於是,兩位叛王開始如同瘋狗到處亂咬,雖然最後均被判處自盡,但因此事被殺或獲罪的有百餘人之多——甚至遺毒到了四十年後的興定二年(1218年),徒單鎰的一些門生故吏也在其中。
因此,疑神疑鬼的完顏璟便以為徒單鎰也在結黨營私,便將他遠遠的打發到了山西大同做留守;過了六年,承安三年,1198年,由於被牽連的人越來越多,完顏璟愈發惱怒,便將徒單鎰“打回原籍”——改任上京留守。
至此,就像諸葛亮北伐被後主劉禪召回一樣,好像一切回到了原點,但生性溫雅,其心平易的徒單鎰卻並不氣餒,而是繼續兢兢業業的做事。
第二年,隨著兩個叛王皆被誅殺,在平章政事張萬公舉薦下,徒單鎰的冤屈被洗白了,再度啟程回到中都任平章政事,受封濟國公。
此去中都,再沒有完顏雍時期的光輝前程,由於黃河三次大決堤,頻繁改道,蝗災也頻頻發生,金朝的財源——中原遭到了嚴重破壞,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物價居然飛漲到一萬貫交鈔只能購買一個燒餅的地步,大規模賑災,修堤又是一大筆投入——光是明昌元年修復河堤就用資四百三十萬。
昔日的盛世,如今已是外強中乾,多事之秋。除此之外,1206年由宋朝丞相韓侂冑領導的開禧北伐也讓中原地區更加糜爛,即便金朝最終勝利,南宋被迫每年增加歲幣至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及向金朝納“犒軍錢”三百萬兩,但這個數額卻不夠宮廷一日之用,甚至無法填補損耗的軍費。
隨後,完顏璟並沒有修生養息,面對不斷騷擾金國北方的遊牧部落,他不僅屢屢出擊,又修築了綿延九百里,築有牆堡的長城;還猶嫌不足,繼續極不明智地派遣兵將每年到草原上肆意屠殺蒙古男丁,炫耀赫赫武功。
如果說這些措施尚且是為國為民的話,與宋徽宗專寵李師師一般專寵出身貧賤的李師兒,又任用她當盜賊的弟弟李喜兒與奸貪的胥持國為相導致的朝政混亂與自身的種種奢華鋪張浪費,就真可謂是荒淫無道了。
為了挽回盛世,徒單鎰在這期間亦多次勸誡,甚至拿出漢高祖寵愛戚夫人導致呂后之亂規勸完顏璟回心轉意,還在南宋開禧北伐時於1207年親自上戰場總督河南,陝西軍馬反擊南宋,並獲得大勝,但被美色迷惑的完顏璟不僅再也聽不進去,反而又把徒單鎰丟回了東北,任鹹平府(今遼寧開原)知府。
後來,也許是嫌遼寧離中都太近,又把徒單鎰丟到了南京(今開封)當留守,泰和六年(1206年)又因開禧北伐調任河中府知府,兼任陝西安撫使。此時,徒單鎰已是62歲。
如果只是如同孔明般操勞,有堪比孔明的德行,時人謂之“當世孔明”未免有失偏頗。望著自己花白的鬚髮,臉上橫七豎八的皺紋,就在徒單鎰暗暗覺得很可能要老死在陝西任上時,一個新興的帝國卻展開了它的報復。
三、丞相之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於徒單鎰來說,這不僅是諸葛丞相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早在完顏雍時便暗暗根植於心的人生格言。
1206年,在蒙古草原上,一個古往今來罕有其比,可謂最強大的遊牧政權——大蒙古國誕生了!
隨後,為了報復金國對蒙古草原的種種屠戮,元太祖鐵木真又買通了駐守在金朝長城邊上看門的汪古部,並藉著朝貢之機摸清楚了金國北方的虛實。
於是,1208年11月,藉著完顏璟去世,他那個最沒用的叔叔——完顏永濟繼位,使臣前往蒙古草原詔告新君登基之機,元太祖不僅悍然斷絕了與金朝的朝貢關係,更當著使臣的面罵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為了防備蒙古人的入侵,由於前朝老臣大多故去,只剩徒單鎰,完顏永濟便下詔封其為濮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改東京(遼陽)留守,隨後又加官為遼東安撫副使。
表面上看,這個時期的完顏永濟不像元太祖所說的那般“庸懦”,不僅禮賢下士,毒害完顏璟的幾個后妃還算陰狠果斷。
可他的禮賢下士只不過浮於表面,僅僅只是把徒單鎰進爵了,卻仍然留在邊地,充當蒙古人的擋箭牌,也絲毫沒有整肅軍備與吏治;毒殺幾位后妃雖是鞏固帝位,卻弄得人盡皆知,內耗加劇,更使得人心離散——而這也成為了他遭遇不測的禍根之一。
1211年,他又錯誤的覺得蒙古人也不過虛有其表,把徒單鎰又調回了家鄉上京當留守。
是年2月,蒙古大軍在怯綠連河誓師,隨即便在汪古部和同樣飽受女真統治者欺壓,早已暗通款曲的契丹軍的引領下輕易的佔據了完顏璟設立的九百里長城,蒙金戰爭徹底爆發。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軍,徒單鎰急忙上書完顏永濟獻計獻策,主要提了三條建議:
1、不能把兵力分散在邊境的各處關隘把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應該集中金朝的45萬精銳主力選拔良將與蒙古軍決戰。2、即刻將昌,桓,撫州的人畜財物遷回內地,這三州不僅是邊境上最富庶的三州,當地人亦強健勇敢,特別是桓州,那裡乃是金國牧馬之地,有上百萬匹馬,一旦有失,金朝騎兵就將不復存在。3、迅速在上京與中都之間的咽喉遼東地區增派專員設定行省鎮守,不然上京與中都將首尾不能相顧。
這三條建議展現出了徒單鎰極高的戰略眼光,如能全部實施,蒙古軍被源源不斷的金朝騎兵絞殺只是時間問題,金朝不日便將轉危為安。
可是封建統治者的能力決定了99%的事,完顏永濟只聽進了半句,他認為貿然遷徙人畜或者設立行省會導致人心混亂,對於自己的統治不利,始終不放在心上;而聽進的那半句也不過是集結了45萬精銳,新任將帥卻多是酒囊飯袋。
於是,野狐嶺一戰,金軍全軍覆沒,金朝騎兵幾乎退出歷史舞臺;9月,蒙古軍進入居庸關逼近中都,東京遼陽又在1212年為契丹人耶律留哥佔據——隨後耶律留哥降蒙。
面對大廈將傾的危局,因令手下同知率兵兩萬進入中都勤王而被任命為右丞相的徒單鎰心中無比憂憤,雖快要進入古稀之年,但他仍然每天親臨官署視事,最終在1212年同年一陣恍惚從馬上摔了下來,跌傷了腳。
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摔跤,一旦摔倒便再難痊癒。徒單鎰也是如此,直至1213年完顏永濟遇弒,他都未曾痊癒,只能躺在家裡。
難道我這輩子,就要碌碌無為,抱憾終生了麼?不,孔明曾在臨死時,還在安排身後誰可堪當大任,我雖無孔明之才,先帝的知遇之恩,我一定要報答!
想到完顏雍時的大好河山,璀璨的盛世光景,還有他的知遇之恩,病榻上的老人顫抖著嘴唇,眼眶一酸,不禁老淚縱橫。
隨後幾日,他終於等到了前來問詢究竟該扶持誰繼位的胡沙虎,本著國賴長君與立長傳統,徒單鎰便向他推薦了完顏璟的長兄完顏珣繼位,是為金宣宗繼位後,為了標榜自我,同時也是為了感謝徒單鎰,便升任他為左丞相,封廣平郡王,並授予世襲猛安謀克,上朝可不跪拜。
隨後,為了遏制住蒙古軍對中都的攻勢,保護黎民百姓,徒單鎰萬般無奈下,只得建議援引漢匈和親先例對蒙古和親。
幸好金宣宗採納了他的諫言,蒙古軍終於暫時退回內蒙古休養生息。但這也是他的諫言最後一次被採納了。
1214年,早已被蒙古軍嚇破膽的金宣宗準備遷都開封,依靠黃河天塹與潼關與蒙古軍對敵。
聽到這一訊息,徒單鎰頓時憂憤焚心,也不顧自己年邁,腳傷未愈與不用行參拜大禮的規定,努力支撐著從床上爬了起來,步履蹣跚的進了宮,跪倒在金宣宗面前痛哭央求道:
“鑾輅一動,北路皆不守矣。今已講和,聚兵積粟,固守京師,策之上也。南京四面受兵。遼東根本之地,依山負海,其險足恃,備禦一面,以為後圖,策之次也,萬望皇上不可遷都南京。”
可無論他怎麼央求,金宣宗已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只是叫人將他攙扶回府,並不理睬他的金玉良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最終,貞祐二年,1214年農曆4月16日深夜,這位金朝的“當世孔明”,金朝最後的戰略家徒單鎰走完了他堪比孔明般操勞,亦如孔明般料事如神的一生,永遠的合上了雙眼,享年70歲。
次年,中都被攻陷,其家人攜其骨灰倉皇出逃,由於返回東北的道路不通,只得將其安葬在其就任過,與東北故里地形相似的陝西富平西仁裡坊村東北四里許界首村南,其墓在上世紀60年代被夷為農田。20年後,金朝滅亡,期間雖有哀宗盡力拯救,忠孝軍拼命反抗,但一切已是無可挽回了。
四、總結
縱觀徒單鎰丞相的一生,雖童年奇才,很早就為皇帝所看重,步入仕途,但在完顏雍時期,卻因朝廷人才濟濟,變成了孔明遇到劉備時那樣——“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
而在荒淫的完顏璟與庸懦的完顏永濟時,還屢遭顛簸,宦海沉浮,62歲還在到處奔波,堪比孔明後期屢伐中原般操勞;雖有滿腹治國拒敵的韜略,可惜身後已經無主,又將何為?到了無能的完顏珣時,皇帝仍是把他看作標榜自己禮賢下士的工具。
懷才不遇至此,細細觀之,真叫人扼腕嘆息。不過,徒單鎰丞相對待自己認定的工作的兢兢業業與孜孜不倦的求學,平和看待重回原點,跌落谷底的人生的好心態,還有他在逆境中永不言棄的精神都是人生所需的珍貴品質,就像黑暗中被點燃的孔明燈,能指引著我們走出人生道路的迷茫與黑暗。
參考資料:《金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