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書,為何不記載打仗用的糧食和兵器問題,是因為不重要嗎?
古代的眾多史書中記錄著曾經發生過的各種各樣的戰爭,在每一次打仗前後,將士都會向領軍人彙報雙方軍隊的規模問題,也會說一些戰爭的結果以及戰爭中雙方損失了多少兵力,是否有大將離世等等。但是在彙報的時候,他們卻很少說雙方的糧草以及武器配備這些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無論是看那些古裝劇還是閱讀史書,我們都知道軍糧和武器在作戰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兩個配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古兵法中就有派兵出征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的說法,糧草是行軍打仗最必不可少的東西。
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糧草甚至還會決定著戰爭的勝敗。歷史上有很多戰爭,最後都是因為軍營中糧草不夠才敗戰的。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士兵們有的要麼還沒打之前就已經餓死,有的因為太餓失去戰鬥力,還有的甚至會為了填飽肚子背叛自己軍隊。
諸葛亮就曾經因為糧草問題敗了許多次,他幾次北伐的局勢雖然不錯,但也都因為糧食不足撤退了好幾次。最後打了許久,也沒有成效。古代史書雖然記錄下這些戰爭以及戰爭過程,但卻沒有記錄他們是怎麼拿到那些糧食和武器的問題。那麼,古代打仗時的糧食和兵器是怎麼來的呢?
對於兵器,那時的軍官們是很容易得到的。自從古人步入鐵器時代,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有一些像鋤頭、鐮刀之類的工具用來做農事。平常沒有戰爭的時候,這些工具就被拿來種田,但只要爆發了戰爭,這些工具就會變成人們的武器。當然,人們也不會就這樣手拿鋤頭和鐮刀去打敵人,他們會把這些工具放回鐵爐重新煉製,讓它們變為可以上戰場的武器。
除了自己製造武器外,人們還會在戰場結束後,把敵方的兵器收入囊中。只要在戰場上打贏對手,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他們的武器據為己有。或者說整個軍隊一起拿下敵方的兵器庫,就可以擁有更多兵器了。
當初蒙古國的軍隊討伐南宋的時候,最開始打的就是襄陽,原因就是襄陽城裡有許多兵器。而糧食的來源就比較複雜了,古代軍人打仗的糧食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便是攻下一個國家的糧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每個國家都有專屬的糧食基地。建立這一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飢荒等重大災害發生的時候,出現百姓們無糧可吃的情況。
其次就是搶奪一些大戶人家的糧食。對於一些起身反抗的農民來說,帶著一批人去搶富貴人家的糧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本身不是農民,而是一些地位比較高的人,一般就不會說是搶了,他們會說借。當然借與被借者雙方也是心知肚明,這糧食出了自己家門那便是有去無回。要是這個前來借糧食的人打贏了戰爭,成為了天下的主人,糧食借給他日後也算是個恩情。但如果這個人打了敗仗,那這糧食指定是還不回來了。
再者還可以透過徵集糧食來當軍糧。古代的戰爭如果十分重要,危及到百姓安全,那自然就會向底下的老百姓們徵集糧食。而明朝後期的時候之所以失去了民心,就是因為那個時候皇帝為了打仗,向百姓徵收了太多的糧食。導致百姓自己都吃不飽肚子,因此出現了集體反抗的局面。而明朝末期起義軍的領頭人就是憑藉著不徵收糧食這一舉動,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援。
如果一場戰爭沒有涉及到國家,只是一個諸侯自己發動的戰爭,那隻要他攻下一個地方,就會派人去徵收糧食。所以不管國家是興還是衰,最後受苦的也都是平民百姓。因為他們不僅要被迫顛沛流離,還要交出自己的糧食。
這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自己買糧食。很多時候,東西只有自己買才不會有什麼隱患。但是要想買糧,就得要有錢,所以想辦法獲得錢又成了問題。我們都知道古時曹操打仗的時候,因為沒有錢,就做出挖皇帝陵墓這種事情,這是很不好的事情。
不管怎麼說,古代行軍打仗糧食都是很重要的,那史書上為什麼不提糧草的事情呢?這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史書所要記載的,都應該是一個時期的興衰,是如何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天下太平的問題。所以,對於糧食和兵器,史書只是簡略提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