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蘭臺。
今天蘭臺給大家介紹一位開國上將陳士榘的家風。
陳士榘1909年生於湖北武昌黃土陂清軍的軍營裡,其父親陳榮鍾是清軍第八工程營的工兵管帶。1911年,打響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第一槍的就是他所在的第八工程營。
1927年5月,陳士榘在武漢加入共青團,參加了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後,他由毛澤東同志親自發展為中共黨員,並和部隊一起跟隨毛澤東同志上了井岡山。
從參加秋收起義投身革命後,陳士榘在抗日戰爭時期,活捉了侵華日軍的第一個俘虜,參與指揮了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1000餘人。在解放戰爭中,他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1949年4月23日,指揮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解放了南京。
新中國成立後,陳士榘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工程兵司令。1958年初,陳士榘負責組織建設我國核武器研製、導彈發射以及核試驗基地。
說起將軍的家風,真是有口皆碑。
陳士榘上將的第四個兒子陳人康,16歲就參軍入伍了,許多人看到這兒,可能認為這是陳將軍對自己孩子的照顧。
但是,請大家別忘記陳將軍是什麼兵種,陳將軍可是工程兵司令。
16歲的陳人康被陳上將直接派到第一線工程兵部隊,讓陳人康去最基層從事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
年輕,甚至可以說年幼的陳人康十分不理解,不明白自己父親為什麼這麼鐵面無私。
這時陳上將告訴陳人康,“工程兵司令的兒子不幹工兵誰幹工兵?農民的兒子能當工兵,我的兒子也能當工兵。”
就這樣,16歲的陳人康成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工程兵戰士,乾的是建築工人的活,每天在工地上用耙子攪拌砂漿,挑水泥。
陳人康後來回憶說他到部隊第二天就參加了部隊的施工,沒有攪拌機,他和戰友們一樣像鐵人王進喜,跳進泥漿池裡手工攪拌:
到部隊的第二天,我就參加了部隊的施工。當時,沒有攪拌機,只能跳進泥漿池裡,手工攪拌。一天下來,勞累不說,渾身上下全是水泥、白灰。1970年初,雲南曲江發生7.4級地震,震中距部隊駐地僅90裡,部隊奉命抗震救災。我在震區沒日沒夜連續幹了半個月,在廢墟中徒手挖屍體,手磨破了流著血繼續挖,那段時間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但我牢記著,不能給老陳家丟臉,不能給父親丟臉,苦活髒活搶著幹。
陳將軍的二兒子,因為在“特殊年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把軍籍丟了。改革開放落實政策後,按政策,陳將軍二兒子的軍籍是可以恢復的,按理說陳將軍只要打一個電話這事兒就能解決了,但是陳將軍卻堅決不打這個電話,表示一切按照正常流程進行,不能搞特殊化。
因此,還有人說閒話,說還沒見過上將的兒子平反不了錯案,恢復不了工作,混這麼慘的。
20世紀80年代後期,軍隊曾經對高階幹部家庭摸底調查子女經商的情況。陳士榘上將坦然地把自己子女情況一五一十的都介紹了,表示自己孩子沒有一個經商。
我除去兩個兒子還沒有工作,其他都是正式單位的職工。我已經沒有權力可用,有權力也不會給他們用。
這就是陳將軍的家風和原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