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在過去擁有國內最發達的重工業,經貿條件和基礎也要比南方強不少。而且該地鄰近日蘇和朝鮮半島,又是西方列強矚目已久的土地,所以它的發展要比國內其它地方要快不少。張作霖在接手東北之後,著力打造軍工產業,積極從歐洲和日本引進工業裝置,製造槍炮彈藥。在那時,東北軍除了擁有完善的炮兵支援系統外,還有不少裝甲部隊和航空兵,即便是海軍也要比其它派系的軍閥要強,一時間成為了國內各系的焦點。不過,裝備雖好的東北軍,在打仗方面卻差點意思,與南方軍隊相比,欠缺火候。
“東北易幟”之後,蔣氏接收了不少東北軍部隊,但只是名義上的接收,實際控制權仍舊掌握在張學良手裡。由於日軍推進速度太快,加上國內局勢一直有波動,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之後,便欣然答應了蔣氏的諸多要求。在蔣氏的分化瓦解下,東北軍部隊已逐漸“中央化”,依靠著植入的軍官體系,蔣氏很快就控制了東北軍各部,同時還架空並軟禁了張學良。而此時,已完全佔據東北的日軍一時間就紅了眼,看著滿倉庫的嶄新武器和滿倉房的工業裝置,有力地幫助日軍扶持偽滿政府。在盡數接收東北軍置放在倉庫和倉房的武器後,日軍短時間內便武裝出了一支兵員規模超過30萬人的偽滿軍隊。
現在來盤點東北軍遺留在東北的武器是毫無意義的,單從張氏父子在東北經營的兵工廠為例,可以生產口徑150毫米,105毫米,75毫米之類的榴彈炮。75毫米,82毫米和150毫米迫擊炮,其它諸如輕重機槍直射炮,高炮列車及裝甲單位,每年就能滿足完整編制的集團軍裝備需求。以東北軍入關抗戰的呂正操將軍所部為例,在河北改編加入八路軍時,他所率領的團有2個半營共計2000餘人的兵力,配備了4門150毫米重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6門,平射戰防炮4門,輕重機槍20多挺,各式步槍1200多支。如果加上短槍和手槍,這2000餘人的隊伍不但炮兵比例高,配槍率也極高,即便是把整個八路軍的火力集中起來,都未必能有如此猛烈的炮兵火力。
在改編完成之後,呂正操將軍便成為了冀中軍區司令員,正式成為了一支完全抗日的軍隊。但是,新成立的冀中軍區面臨諸多問題,首先是人員擴充。由於此時已經是八路軍一部分,廣大民眾對其認可,所以兵員招募速度極快,而原有的東北軍陣容又找不出好的幹部軍官。為此,冀中軍區沒少向賀龍師長要幹部。剛開始,呂正操將軍相中的是賀龍師長麾下的猛將“獨臂團長賀炳炎”,但愛將難捨,賀龍師長便隨後調撥了50餘名幹部充實到冀中軍區。隨後,賀龍師長親率120師主力一部支援冀中軍區,重點是對當地盤踞的日偽軍及偽鄉長們實施打擊,總算讓呂正操將軍所部在冀中站穩了腳跟。
至於原先呂正操將軍在冀中改編時的舊部,在兵力擴充之後被分散到各部擔任主力部隊。但從冀中軍區與日偽交戰的情況來看,總體和八路軍其它部隊有著一定差距。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八路軍前身是紅軍,在創立之時就經歷了諸多戰火洗禮,裝備雖然不及東北軍,但是戰鬥經驗,技巧和意志要遠高於對方。而且,在敵後站穩腳跟之後,八路軍充分發揮“手把手”模式,快速發展新兵,這樣的部隊即便是缺少武器,也能在敵後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