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比0.1 mm更小的物體或結構細節。想看到更小的物質結構,需要藉助於顯微鏡這樣的工具。
1665年,英國學者羅伯特·胡克用自制顯微鏡觀察櫟樹軟木塞切片,發現其中有許多小室,狀如蜂窩,稱之為"cella",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細胞。不過,胡克發現的是死細胞的細胞壁。其後,生物學家用"cell"一詞描述生物體的基本結構。1674年,荷蘭列文·虎克,裝配了高倍顯微鏡(300倍左右),觀察到了血細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動物、人類和哺乳類動物的精子,這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完整的活細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於在微觀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發現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類關於微生物研究的最早專著。
1831 年布朗顯微觀察蘭花時,發現花朵外層細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區域,將其稱為"areola"或"nucleus",這是人類首次發現植物細胞的細胞核,不過布朗並未提出這些構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學者普金利用顯微鏡觀察到母雞卵中的細胞核,提出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具有相似性。波蘭學者麥克被認為是看到細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麥克的論文中,清楚而準確記載了雞幼胚紅細胞分裂成為兩個細胞的全過程,並把這一現象當作細胞分裂機制最直接的證據。
施萊登於1838年發表《論植物發生》,他認為∶"所有植物,不論其複雜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細胞構成的。這些細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產生的。因此,細胞是一切植物結構的基本生命單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細胞為實體發育而成的"。
施萊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動物細胞,透過大量解剖觀察,施旺發現∶"動植物體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樣不同,都有一個普遍的發育規則,那就是細胞的形成"。他用事實證明,一切動物的受精卵,無論大小,都是一個單細胞。施旺還發現,動物細胞在所有方面都與植物細胞相似,細胞是所有生物構造和發育的基礎。
1839年,施旺發表了《關於動植物的結構和生長的一致性的顯微研究》,提出了"細胞學說",認為∶植物外部形態雖然是五花八門的,"可是實際上處處都是由同一種東西--細胞所構成";型別比植物更加多樣化的動物,"也不過是由細胞構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類似的細胞構成的,這些細胞在營養活動中,某些方面表現出極端驚人的一致。"由此看來,"所有生物實際上是按同樣的規律形成和生長的,因而這些過程應該處處被同樣的力量所制約。"這樣,細胞學說推翻了分割動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給動物和植物在發生、發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鴻溝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