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使地球變暖。溫暖的空氣會容納更多的水蒸氣,最終形成降雨。由於這種水蒸氣帶來的效應,全球範圍內的日極端降雨量逐漸增加。這一變化正在威脅人類的經濟生產。
德國科學家發現,當雨天和極端降雨天數增加時,經濟增長就會下降。尤其是富裕國家,其製造業和服務業發達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在這項1月13日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和墨卡託全球公共領域與氣候變化研究所(MCC)收集並公開的1979年—2019年間全球1554個地區的經濟產出資料進行了統計評估,並將這些資料與高解析度降雨資料結合,發現石油和煤炭燃燒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的日降雨量加劇,將阻礙全球經濟發展。
“這關係到區域繁榮,最終影響的是人們的就業。世界各地的經濟都因更加頻繁的雨天和極端日降雨量而放緩,這一重要發現有助於瞭解氣候變化背後需要付出的真正代價。”該研究領導者、PIK和MCC的Leonie Wenz說。
Wenz 指出,迄今對氣候影響的宏觀經濟評估主要集中在溫度變化上,即便考慮降雨這一因素,也只是停留在評估較長時間尺度(如年或月)內降水變化上,並沒有相關的完整描述。
“雖然年降雨量增加通常對經濟,特別是對依賴農業的經濟體發展有利,但問題在於降雨是如何在一年中分佈的。日降雨量增加,對美國、日本或德國等富裕的工業化國家來說,並不會帶來好結果。”Wenz說。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PIK的Maximilian Kotz說:“我們發現了許多對經濟生產有顯著影響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影響確實來自極端的日降水量。這是因為極端降雨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中我們能夠清楚看到的,而且該影響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劇。”(徐銳)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