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畢瑩
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帶來的慌亂尚且餘波未消,“AUKUS(澳英美聯盟)”的突然成立,再一次讓歐盟飽嘗了“背後一刀”的感受。
歐盟獨立防務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歐洲可以,顯然也能夠並願意靠自己去做更多。”“歐盟是時候邁向下一步。”9月15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召開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發表的“盟情諮文”中說道。
1949年4月4日成立的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直是歐盟國家防衛安全的依賴(歐盟27個成員國中,22個同時是北約成員)。今年8月到9月作為盟友的美國“一通神操作”,給了歐盟再次思考“自身能力和自主作為”的緊迫感。
拜登將美、英、澳新組建三邊印太夥伴關係稱為“歷史性一步”,用核潛艇武裝澳大利亞是美國最新行動中的重要一環,這一舉動導致澳大利亞直接單方面撕毀了此前與法國達成的潛艇採購協議。這讓法國感到憤怒和背叛,也將刺激法國在推進歐洲獨立防務時更加賣力。當然,這不是美國樂意看到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認為,任何建立平行結構、複製指揮結構的行為,都將會削弱歐盟與北約合作的能力。
建立獨立防務,是歐盟政治精英一直以來的期待。早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就暴露了歐盟在軍事防務上的“軟弱無力”,只能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這深深地刺痛了歐洲人的心。
這次面對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離,歐盟只能聽從美國安排,沒有自己的日程表。這再次將歐盟在防務問題上對北約的依賴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戰略考量,是要將更多力量集中在印太地區,“AUKUS”的成立證實了這一點。如果美國減少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介入,將對歐洲的地緣政治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這是歐盟不得不慎重思考的問題。因此,建立歐盟獨立軍事力量、自主保衛自身利益的呼聲在歐盟又一次高漲起來。
這些年,歐盟在安全防務上確實是搭了美國的順風車,但也被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自己沒有多少自主權。
歐洲人會走在一起,最早就是因為西歐國家的安全訴求和防務戰略的需要。歐洲多邊軍事合作與防務聯合,是歐洲憑藉有限防務資源保障國家安全的高效戰略選擇。但長期以來,在北約主導的歐洲安全秩序結構下,歐盟獨立安全與防務建設自主性有限,能力建設長期不足。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歐盟就提出了要建立西歐國家統一軍隊的計劃。1987年1月,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表演講時就曾明確指出,“共同防務是歐洲最終成功的必要條件”,“只有防務自主,歐洲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同年,法德開始著手組建5000人的法德混合旅——這是歐洲防務的“胚芽”。1992年由法德旅發展而成的五國“歐洲軍團”,雖然由西歐聯盟指揮,但依然要受北約調遣,更因為自身並沒有什麼戰鬥力,被戲稱為“一支表演性質的軍隊”。
1999年3月爆發在歐盟“家門口”的科索沃戰爭,歐盟原本打算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戰略意圖來應對,以展示其作為國際舞臺上“一極”的作用,並藉機減少或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歐盟的軍事能力實在無法支撐其戰略抱負。結果,對南斯拉夫聯盟長達78天的轟炸,80%以上的任務由美國軍人承擔。科索沃戰爭突出顯現了美歐之間的巨大軍事差距。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這場戰爭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讓歐洲人看到了積極推動歐洲共同防務的緊迫性,“沒有軍事能力,歐洲將是一隻紙老虎”。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安全與防務政策”誕生了。2002年,歐盟與北約建立戰略伙伴關係。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條約》,賦予了歐盟安全與防務政策“共同”的字首。但縱觀迄今為止的歷史,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並未擺脫北約在歐洲安全秩序結構中的主導地位。
曾幾何時,英國在歐洲聯合防務中發揮著“領路人”的作用,最終卻蛻變成了“擋路石”。英國脫歐後,不少“歐洲派”人士振臂高呼,“歐洲防務一體化的春天到來了”。事實上,英國脫歐對歐盟獨立防務的推進確實起到了“倒逼”和“解鎖”作用,沒有了英國的歐盟,與北約的不對稱關係更加突出。在英國脫歐公投四天後,法德外長就發出“在不安全的世界裡建設強大歐洲”的倡議,提出新的歐洲安全議程。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優先”的語境下,跨大西洋盟友的共同價值理念,讓位給了美國的國家利益,歐盟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必須擁有更多的“硬實力”。
2017年12月正式啟動的“永久結構性合作”機制,被認為在推進歐洲防務一體化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縱觀歐洲防務一體化的歷史程序,歐洲防務戰略自主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進展,一般取決於三個方面:一是法德能否持續發揮“火車頭”般的帶動作用,二是其他參與國是否有足夠的政治意願來推進,三是區域內外安全形勢變化和歐美關係發展。
歷史總是那麼驚人的相似,“喀布林潰逃”是歐盟繼“巴爾幹危機”之後面臨的第二次軍事能力挑戰危機。面對阿富汗戰爭的恥辱終局,歐盟跟當年面對南斯拉夫內戰時一樣,束手無策、毫無作為。這再一次讓歐盟痛徹地認識到一個本質:如果還不“動真格”,自己在防務上只能依附於美國和北約。
近期阿富汗局勢的發展,使得歐盟加強防務自主的意願更為強烈,馮德萊恩甚至明確提出了要建立“歐洲防務聯盟”。馮德萊恩說,這是一個地區競爭和主要大國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彼此身上的時代。阿富汗最近發生的事件不是這一變化的原因,而是這一變化的表現。“對所有陣亡軍人的家庭來說,目睹在阿富汗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深感痛心。歐洲能夠,而且顯然應該能夠並願意依靠自己做更多的事情。我們需要的是歐洲防務聯盟。”此外,德國帶頭呼籲歐盟內部建立一支可以在危機中迅速部署的軍事力量;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則喊話歐洲人“睜開眼睛”,呼籲不再依賴美國的所謂“保護”,敦促歐盟在防務和全球領導力方面要壯大自身實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到,促使一個群體作出短期犧牲以換取長遠利益,需要“一系列歷史的事件”和“外部的強制”。對於歐洲獨立防務而言,這個歷史時刻或許已經到來。歐洲獨立防務是個老問題,認知的改變,安全環境的改變,老命題遇到了新動力。先有從阿富汗撤軍的自行其是,後有“AUKUS”成立前的秘而不宣,美國的幾通“神操作”,讓歐洲盟友陷入深度恐慌,同時也為歐洲獨立防務的實質性推進注射了一劑強心針。(作者畢瑩系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