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惑
“隨而優則臺”,這似乎是現在大多數的發燒友的必經之路,畢竟臺機帶給我們的音質體驗是隨身很難企及的。
但是,在這個由隨身向臺機過渡,以及在臺機領域裡由入門到進階的過程中,往往是充滿了困惑的。
該選什麼樣的臺機?分體還是一體?石機還是膽機?CD還是數播?無線連線音質到底如何?循序漸進還是一步到位?電源、避震、線材到底重不重要?
太多這樣的問題困擾著燒友,對於大多數燒友而言,在臺機系統進階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就來源於其複雜性。我們往往需要多個裝置搭配起來,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臺式系統,進而驅動耳機或音箱。而這樣複雜的組合搭配,往往就隔絕了很多燒友轉型臺機,或在臺機領域中的進階之路。
當然,市面上的一體機鱗次櫛比,其中大多數的功能配置也都齊備,但往往側重點都會十分明顯,有的裝置側重解碼,耳放部分幾乎就是贈送的;有的裝置側重放大,解碼水平就乏善可陳;也有一些音源裝置的數字輸出質量很高,但解碼甚至還不如現在的高階隨身聽……
究其原因,無論是囿於成本因素,還是臺機廠家由原來自身的強項逐漸跨級到全能領域時,必然的相對技術短板,我們往往就會面對這樣一個“雖全能、但偏科”的實際情況。
所以,我們如果想尋找一個各個方面的水平都均衡、在每個工作環節都能夠勝任、可以獨立使用也能夠具備良好拓展性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倒是真的不太容易,特別是在進階級臺機領域則更是鳳毛麟角。
電視劇裡擺成一面牆似的系統固然是好,但一個能夠自己包辦一切並且在各個環節都有不錯的音質水平的一體機,則更能夠貼近大多數燒友玩家的日常使用狀態,給我們帶來更高效便捷、更多元化、也具有音質保障的音樂環境。
今天我們就從這臺來自曠世的CMA15解碼耳放一體機開始,一起討論、分享一下這樣的臺機體驗吧。
二、客觀部分
1、CMA15解碼耳放一體機(下文簡稱CMA15或CMA15解碼)是CMA系列的最新型號,同時也是曠世品牌的解碼(包括一體機)裝置目前的當家旗艦產品。這款最新旗艦,在之前CMA12解碼耳放一體機的基礎上,做出了諸多方面的升級和改造,包括解碼晶片由AK4490升級為ESS9038Pro;支援MQA等等。CMA15在CMA12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大規模的提升。同時,CMA15也沿用了曠世獨有的“電流模放大技術”,讓聲音具有更多的細節和真實感。
2、這款新旗艦解碼延續了前作的經典外觀風格,復古的撥動電鍵和指示燈讓機器的外觀更具專業質感。機器的體積適中偏小,無論是在機櫃裡還是桌面上,都非常方便。CMA15的做工質感秉承了曠世品牌一貫精密、嚴謹的特色,我們甚至很難在CMA15上找到任何毛躁、粗糙的痕跡。機器底部設有防滑避震的腳墊,可以讓我們把CMA15擺放在家裡的任意場景下使用。
3、耳機前面上除了左側的音訊切換電鍵和指示燈,在右側分別設定了4.4平衡、6.35單端、4pin卡農三個耳機埠和音量電位器。我曾疑心這個電位器是步進式的,實際上,音量電位器是阻尼式的,對音量調節可以更加細化。機器背面設定了各種型別的音訊訊號出入埠,基本上涵蓋了臺式解碼所應有的所有功能。我們可以採用USB、光纖、同軸等多種數字訊號的輸入方式,也可以輸入模擬訊號將CMA15作為純耳放來使用;同時CMA15還具備了前級輸出埠,連線獨立耳放或者有源音箱。
4、除了有線輸入,CMA15還支援LDAC高畫質藍芽傳輸,我們可以透過藍芽直接與CMA15進行音樂輸入的對接。
5、機器的底部設定了增益切換鍵,我們可以根據耳機的搭配情況和自身的喜好來選擇合適的增益模式。
6、隨機的配件並不多,只有一個遙控器和一根普通的電源線。我覺得如果能夠隨機再搭贈一條USB資料線,則更加理想,可以讓使用者在第一時間體驗到CMA15的聲音。
三、聲音體驗
1、素質
相比CMA12而言,CMA15在聲音的整體素質上的提升非常明顯。
內容方面,CMA15聲音的線條感更加緻密、飽滿,資訊量更加充沛,使更多的音樂元素能夠得以充分展現,聲音的質感也呈現出了更為紮實、細膩的狀態。
而在形態感方面,CMA15的提升則更為明顯,無論是聲場還是動態方面,都比CMA12表現出了更加高能的態勢。如果說CMA12在表現一部分古典類曲目的時候,還有一點“竭盡全力”的飽和狀態的話,CMA15則顯得閒庭信步、遊刃有餘,表現出來的聲音也更加紮實、穩定。
以著名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為例,CMA15搭配拜雅T1二代對這首音樂內容極其豐富的曲目表現出了全能的狀態。整個曲目的細節分毫畢現;音色在各個器樂中往復穿梭,表現出了極強的個性化和差異化,從悠揚的短笛到厚重的定音鼓,都各具音色質感。特別是中段在撥絃的掩映下,短笛、長笛、單簧管、巴松對主旋律的次第展開,CMA15充分展現出了曲中音色和空間的層次感,讓曲目勾勒出的畫面感更富縱深和色彩。
2、風格
CMA15在聲音風格上展現出了曠世傳統的精緻、細膩,而又不失溫度和韌性的風格和味道。
很多解碼耳放一體機在調音風格上會偏於硬朗、激進,往往不是力大聲粗,就是直白乾澀。這當然無可厚非,畢竟要在有限輸出能力下,儘量表現得強勁一些嘛。
而CMA15並沒有這般刻意,它還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聲音真實的味道和形態,在真實的框架中稍加潤色,使聲音更加亮麗通透,增強其樂感體現。
比如林憶蓮《飛的理由》,這首為詩人寫的歌曲也如詩人一般,給我們帶來了詩的純真、帶走了詩人的衣袖。我們用CMA搭配FiR Audio M5(配線Effect Audio百夫長),聽到的這首歌在小提琴、人聲、鋼琴的“三重奏”下,表現出了極強的聲音質感和音色表現,特別是人聲部分,CMA15推出來的人聲具有明顯的立體縱深,表現出了林憶蓮嗓音之中那一絲溫情和暖意。同時,CMA15展現出來的聲音還捕捉到了歌曲中情緒的遞進變化,小提琴的線條感逐漸平直硬朗、鋼琴的力道逐漸加重,而人聲的味道由甜美逐漸遞進到了堅強、勇敢,這些細節是一般的器材所無法體會並駕馭的。
3、搭配及推力
作為一款解碼耳放一體機,大耳機的搭配效果一定是重點的考量專案。CMA15驅動下,無論是拜雅T1二代這樣的旗艦級大耳機,還是HD600這樣的傳統經典、以及AKG K240S這樣的入門神器,都取得了不錯的搭配效果和驅動狀態。
從驅動力上,我們可以認為CMA15能夠比較高質量地驅動絕大多數常見的大耳機,至少達到一個比較高水準的驅動狀態。所以,對於多數燒友而言,使用CMA15自帶耳放,基本就可以滿足要求了。如果要求更高,也至少需要近萬元的獨立耳放,才會在驅動力方面帶來明顯的、具有價效比的提升感。
搭配上,我更傾向於搭配稍微暖聲一點的耳機或線材配件,以達到更好的風格相容效果和耐聽度。
同時,CMA15也具有較高的控制力,在驅動M5這樣的旗艦級耳塞時,也能夠取得一個比較穩定、紮實的聲底,聲音線條感也很順暢,基本聽不到明顯的噪點和尖刺,仍然能夠保持極為固有的音色狀態,以比較真實、自然的聲音來傳遞音樂的內容。
另一個很有意義的玩法是高阻平頭塞。在CMA15的驅動下,我那些“難伺候”的高阻平頭塞,都變得馴良起來。既沒有推力不足導致的糊悶,也沒有控制力欠缺導致的毛躁,CMA15同樣表現出自然、真實的聲音。甚至在CMA15的驅動下,很多平頭塞展現出了更高水平的聲場和動態,讓耳塞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大耳機的感覺和味道。
作為臺式解碼裝置,搭配音箱當然是CMA15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使用了CMA15的前級輸出搭配了我的KH120有源監聽音箱。音箱表現出了比較溫和的音色,讓這對“監聽”音箱展現出了相對寬鬆的狀態,更富於韻味和情感的表達,同時聲音的資訊內容也保證足夠完整。而由CMA15的前級部分驅動出來的框架感也比較完整,雖然達不到獨立前級功放的效果,但一般狀態下,驅動這個級別的有源箱子,還是可以勝任的。
4、問題
整體來講,CMA15的聲音沒有太大的問題,在其整體的能力框架以及風格走向上已經很好了。只是從我個人口味出發,覺得CMA15在聲音上稍顯拘謹和緊張,有時會覺得稍微少了一點靈動、隨意的感覺,線條感控制得也偏於保守,而稍欠一點張力和味道。
四、聲音的整體評價
曠世CMA15解碼耳放一體機是一款具有良好聲音素質和成熟調音風格的臺式裝置,與同價位的分體臺機系統相比,其聲音的整體水平也並不遜色。
這款一體機在聲音風格上,秉承了曠世品牌一貫的精緻、溫和的味道和特色,最大程度追求真實、自然的聲音表現,使其音樂表現力更富於層次感和臨場感。
同時,CMA15也具備較高的驅動能力,基本上可以驅動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所有耳機,達到較高的驅動標準。包括T1及D9200這樣的旗艦級大耳機,在CMA15的驅動下,都基本完全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具有不錯的音質效果。而CMA15的控制力也非常優秀,在驅動M5這樣比較“敏感”的耳塞時,也可以在擁有強大驅動能力的同時,將耳塞的聲音控制得很得體,絲毫沒有出現過推的情況。
CMA15在無線音源、解碼、耳放、前級等功能上具有比較均衡的整體表現,各個部分都具有較高的聲音水平和實用意義,讓我們可以“一站式”完成整個臺式系統的基本組建。同時,我們也可以把CMA15作為一件獨立的桌面裝置來使用,讓我們可以輕鬆暢享近距離的音樂環境。
五、解決
如前文所說,向臺機進階的燒友往往會面臨很多複雜的問題,其中分體裝置的組合搭配、一體機普遍的“偏科”現狀,則更是這些問題的核心所在。
對於一款解碼耳放一體機而言,良好的聲音水準、優秀的音色和樂感、便於上手的使用體驗、良好的可擴充套件性,以及對各類耳機、音箱系統的適配性都是必備的屬性。
我覺得曠世CMA15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這款功能全面、效能均衡,具有良好聲音素質和調音水準的解碼耳放一體機,讓我們可以以最便捷、最高效、最多元化的方式開啟臺式系統進階的大門,而不再因為複雜的搭配過程而一籌莫展。
我們也可以用CMA15當作桌面裝置,讓它來完成我們對音訊系統的所有需求;也可以在由CMA15開啟臺式系統的旅程後,以其為核心,逐步積累經驗,有次序、有目的性地構建起更加完整、更好音質的臺式耳機系統,乃至於音箱系統。
可以說,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從隨身向臺機轉換的燒友而言,曠世CMA15可能是該價位上,最能夠集音質水平、使用體驗、擴充套件效能於一身,並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發揮的解碼耳放一體機。
六、質感
很多年前,我還沉迷於隨身聽。當我第一次體驗到曠世QP1r的時候,就深深為其質感所驚歎。無論是機器工藝水平還是聲音表現,這臺小小的隨身播放器都重新整理了我對音訊裝置“質感”的認知。
多年後,我在使用曠世臺機的時候,無論是之前的CMA400i、CMA12還是今天的CMA15,所感受到的仍然是曠世在各個方面對這種“質感”的追求。
無論是外觀、製造工藝,乃至於每一處細小的設計,都可以感受到曠世在非常用心地打磨產品,不錯過任何細節,使其為使用者帶來最優質的使用體驗。同時,CMA15更是為我們展現出了曠世在聲音質感上的用心與實力,讓這款解碼耳放一體機在其本身素質框架下,具有了更加細緻的音樂味道和更全面的音質體現。
曠世對於CMA15的要求,不僅僅是“可用”、“好用”,甚至也沒有停留在“好聽”的標準上,而是進一步深入地探尋,將機器和聲音都儘量去做到“精緻”和“巧妙”,也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HiFi體驗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