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在日本國內肆虐已經快2年了,日本出臺了“緊急事態宣言”等限制人流的政策,雖然日本國內的感染數並沒有像歐美一樣大爆發,但是旅館、旅行社等觀光相關的產業,還有需要面對面的餐飲行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一些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出現破產的情況。
但是,同時日本的企業破產數卻大幅降低,2021年的企業破產數預測會低於6000家,如果假設最後破產的企業數是5000家的話,就比55年前的1966年的5919家還要低,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日本到底發生了什麼?
- 企業破產數到達最低數字,時隔55年重新回到5000家左右。
- 各種經濟政策,給予企業足夠的“資金流”。
- 但是處於破產風險的企業和2008年次貸危機是相同的水平,全日本有30萬家企業處於破產的邊緣。
企業的現金流,至少需要確保持有三個月的銷售額
2020年開始的疫情,造成了比次貸危機和東日本大地震更大的經濟衝擊。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企業的破產數卻大幅減少的原因是,大量的企業得到了資金供給,迴避了因為“現金流不足”所引起的公司週轉困難。
根據企業的財務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資金的“現預金手持日數”(現金和存款持有天數)這個指標在所有行業的平均值為104.02天。相比銷售額的借款金額也從前年的4.40倍漲到了5.41倍,超過了2008年次貸危機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水平。原因是企業為了以防萬一預防疫情的衝擊,相繼從銀行開始借款,從而有了這樣充足的現金流。2021年3月對1萬家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關於2020年末現金流的情況,有4成回答是“寬裕”。雖然賓館還有娛樂行業回答“嚴峻”的比例很高,但是在整體來看絕大部分公司資金流沒有出現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ゼロゼロ融資”(0利率貸款),還有“日銀”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加上銀行大量積極地放貸,保證了貨幣政策的成功。實際上根據“Teikoku Databank”的調查報告,“融資姿勢DI”(企業對於從銀行貸款態度的指標)在疫情之後的2020年6月,全部行業的平均值達到58.9,遠大於判斷標準值的50。尤其是中小企業達到了次貸危機之後的新高,銀行為企業的週轉提供了必要的資金,這也成功降低了企業對未來不確定狀況的不安情緒。
處於破產危機的公司達到了次貸危機的水平,超過了30萬家企業處於破產危機之中
但是,企業破產的風險並沒有因此下降。在疫情發生之後,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不健全的風險急劇上升,達到了次貸危機時的水準。但是和次貸危機不同,這一次的破產有著不一樣的特徵。
根據“Teikoku Databank”的財務資料,使用衡量日本企業的破產風險的指標ICR(利潤佔支付利息的比例),過去3年ICR指標在1以下的企業(利潤不夠支付利息)我們定義為“具有破產風險的企業”佔整體比比例在2020年上升到了7.36%,日本全國大概擁有400萬家企業,也就是說有30萬家企業有著破產的風險。
“具有破產風險的企業”在次貸危機之後的2009年急劇上升,東日本大地震之後來到了10.18%。但是在這之後因為《金融圓滑法》的實施和延長,再加上強力的量化寬鬆政策,2016年降低到了5.44%。在這之後雖然由於《金融圓滑法》的結束,稍微有一點回升,也只是到了6%左右。但是2020年到了7%以上,一年之間上升了1.3%。這個上升速度達到了次貸危機2008年到2009年的上升1.4%的相同水平。雖然破產企業的數量在急速下降,但是處於破產風險的企業卻在急速上漲。
債務膨脹的同時,因為償還困難出現破產的風險增加
2021年度“具有破產風險的企業”的比例上升,2021年11月7.65%的企業已經無法支付貸款利息,這個比例超過了已經2020年。“新冠疫情融資”制度,再加上“只還利息不還本金”等支援政策還在持續,企業財務健康狀況需要更加被關注的同時,債務明顯超過企業償還能力的“繼續困難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從中長期來看破產的風險依舊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