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陝北的紅軍主力被改編為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由於三個師的任務不同,所以在後期的發展也各不相同。
第129師是由紅四方面軍下轄的第四、第三十一軍,陝北紅軍第二十九、第三十軍和獨立第一團至第四團以及第十五軍團的騎兵團等合編而成,由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任參謀長,張浩任政訓處主任,下轄兩旅4團及其他部隊。
對於129師主要領導的軍銜問題,我們好多人已經耳熟能詳,師長劉伯承和副師長徐向前均被授予元帥軍銜,參謀長倪志亮被授予中將軍銜,386旅旅長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385旅旅長王宏坤和769團團長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770團團長張才千,771團團長徐深吉被授予中將軍銜,772團團長葉成煥卻犧牲在戰場上。那麼他們麾下的12個營長在建國後都被授予什麼軍銜了呢?
1、769團
769團的首任團長陳錫聯,在紅軍時期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員悍將,有“小鋼炮”之稱。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二野三兵團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之一。
一營長吳榮正,四川通江人,1932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紅九軍的營長。抗戰爆發後,吳榮正被任命為769團一營營長,率部參加了響堂鋪伏擊戰、八團大戰和老爺嶺戰鬥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吳榮正擔任過四野48軍143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後,吳榮正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擔任過昆明軍區炮兵司令員、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
二營長孔慶德,山東曲阜人,孔子第73代後裔,1930年底加入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孔慶德參加了紅軍時期的多次反圍剿作戰,曾擔任過紅4軍第10師師長。抗戰爆發後,孔慶德被任命為769團2營營長,之後又相繼擔任過冀南軍區第8旅副旅長兼第三分割槽副司令員、第三軍分割槽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孔慶德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副司令員、桐柏軍區副司令員、58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孔慶德擔任過中南軍區炮兵代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10年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三營長趙崇德,河南商城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趙崇德參加過著名的黃安戰役、蘇家埠戰役等紅四方面軍的多次戰役戰鬥。抗戰爆發後,趙崇德被任命為769團三營營長,率部參加了襲擊陽明堡日軍飛機的戰鬥,在掩護部隊撤退的時候,趙崇德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2、770團
770團團長張才千紅軍時期擔任過紅4軍第12師師長,紅4軍軍部參謀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中野12縱司令員、江漢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一營長卜萬科,安徽金寨人,1930年參加紅軍,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抗戰爆發後,卜萬科被任命為770團一營營長,之後又相繼擔任過770團副團長、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四支隊第10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卜萬科擔任過中原軍區二縱十三旅副旅長,豫皖蘇軍區汝南軍分割槽副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卜萬科擔任過河南軍區信陽軍分割槽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59歲。
二營長滕海清,安徽金寨人,1930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參加過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川陝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770團二營營長,之後滕海清又擔任過八路軍第四縱隊第5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旅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滕海清擔任過華野第2縱隊6師師長、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七兵團21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滕海清擔任過石家莊高階步兵學校校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三營長張德發,河南新縣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鬥爭。抗戰爆發後,張德發被任命為770團三營營長,參加了129師的多次多日作戰。解放戰爭時期,張德發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23師師長,曾因個人問題被撤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5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病逝,享年59歲。
3、771團
771團團長徐深吉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31軍91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副校長兼冀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一營長徐其海,安徽金寨人,1928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川陝蘇區的反圍剿作戰。抗戰爆發後,徐其海被任命為771團一營營長,解放戰爭時期,徐其海到東北作戰,擔任過45軍158師副師長。新中國成立後,徐其海擔任過解放軍體育學院院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二營長鄒國厚,湖北紅安人,1927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鄒國厚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771團二營長,後來又相繼擔任過771團團長、新7旅副旅長、冀南軍區第6分割槽 司令員、新4旅副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鄂豫軍 區第4分割槽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鄒國厚擔任過河北省軍區邢臺軍分割槽司令員,河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9年逝世,享年91歲。
三營長吳宗先,安徽六安人,1932年參加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771團三營營長,之後又相繼擔任了129師新編第四旅十團政治委員、第十一團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四旅七七一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吳宗先先後擔任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教導旅旅長,第一野戰軍六軍十六師師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吳宗先又相繼擔任了空軍第二十五師師長,空軍第六軍軍長,濟南軍區空軍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4年在濟南逝世,享年78歲。
4、772團
772團團長葉成煥,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員戰將,1938年在與日軍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4歲。
一營長丁思林,湖北黃安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曾擔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772團一營營長。1938年9月升任386旅新一團團長,1939年7月在與日軍作戰時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二營長郭國言,湖北黃陂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曾在紅一方面軍任職,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772團二營營長,副團長、團長和太行軍區第3軍分割槽司令員等職,1942年2月19日在大有鎮和日寇戰鬥時不幸犧牲,年僅29歲。
三營長易良品,湖北麻城人,1928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先後在紅11師、紅31師、紅91師和紅93師作戰,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抗戰爆發後易良品被任命為129師386旅772團三營營長,1940年5月冀南軍區部隊整編時,易良品擔任新編第七旅旅長。
1941年2月冀南軍區組建了第六軍分割槽,易良品兼任第六軍分割槽司令員。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棗強與日軍遭遇,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小結:
129師最初的12位營長,有四人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尤其以772團最為慘烈,首任團長和三位營長均在與日作戰時犧牲。活下來的八位營長,兩人(孔慶德、滕海清)被授予中將,五人(吳榮正、卜萬科、徐其海、鄒國厚、吳宗先)被授予少將,一人(張德發)被授予大校軍銜。戰爭已過去多年,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向將軍們和先烈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