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南疆的憑祥南山烈士陵園,有一個特殊的“烈士”的墓碑,然而這位“烈士”本人,卻在大家為他悼念立碑之後,又重新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甚至在自己的墓碑前感慨不已。
一、出身窮苦,選擇走上軍旅生涯
2016年,越南戰爭已經結束了數十年,一個老兵出現在了憑祥南山烈士陵園,旁觀的眾人都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認為他一定是來看看當年的老戰友的。然而,他這次卻是專程來看看自己的墓碑的。
懷揣著複雜的心情,他慢慢踱步,路過一個個他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來到陵園11排20號的墓碑前,看著墓碑上的字樣,他默默開了一瓶白酒,那些陳年往事一一再次浮現在了他的腦海裡,他不禁潸然淚下。而墓碑上雕刻著的“何源海烈士”正是他自己的名字。
根據墓碑的記載,22歲的他在1979年的對越戰爭中犧牲。除此之外,其實在他的故鄉湖北鄂州沙窩鎮,也有一座他的烈士墓碑,只不過那座墓碑上的字早就已經被人為破壞,包括部對頒發給他的一等功臣稱號。這個曾經獲得一等功的“烈士”到底有什麼故事,這還要從何源海準備參軍之時講起。
何源海的經歷,可謂十分離奇。1958年,他出生在湖北的一個小鎮上,他的童年在一個被陰影籠罩的家庭中度過,家裡瘦弱的老母親先天殘疾,終日臥床不起,而且還是一個喪失預言功能的啞巴。他的正值壯年的哥哥也患有智力缺陷,這無疑又增加了家庭的負擔。
如此一來,家裡四口人的生計就全部落在了父親一個人的身上,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人也是四處奔波,早出晚歸。然而,這個家裡唯一的支撐由於過度勞累,也在何源海尚未成人時便離開了人世。就這樣,一家人賴以生存的希望,轟然倒塌,命運實在給這樣一個本身就十分窮苦的家庭帶來太多災難了。
但是生活總得過下去,為了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計,何源海作為唯一身體健全的人,自然不得不在小小年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就連何源海的啞巴母親,也不得不艱難下床,白天干一些簡單的農活,晚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針線活賣出去勉強維持生計。
甚至他們家還有過靠沿街乞討,四處靠著別人的施捨混一口飯吃的日子。就這樣,生活屢屢給這個本來應該在安心學習年紀的何源海以重擊,也讓這個家庭長期處於絕望的邊緣。不幸之中的萬幸,即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何源海的身體還算健康,沒有像母親和哥哥一樣殘疾,逐漸成長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
漸漸長大之後,再也看不下去這樣一個家庭的何源海,下定決心要做點什麼改變現狀。在當時那個年代,對於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的何源海來說,參軍似乎是最好的一條路。
“只要能夠在軍隊中立下戰功,就可以改善家庭狀況,養活家人。”
何源海這麼對自己說道。於是,懷揣著這樣的信念,參軍成為了他心中的唯一出路以及理想。成年之後,何源海前前後後報名了三次徵兵,前兩次都因為不同的原因沒有能夠入選,直到第三次,何源海才終於如願加入了軍隊,他不同尋常的軍旅生活就此開始。
二、戰場殺敵,得以存活卻成烈士
經過各種訓練和考核,何源海成為了一名機槍手,也就是戰場上的火力擔當。何源海對自己的兵種感到很驕傲,再加上希望憑藉自己力量改善家庭條件的信念,何源海訓練中付出著比戰友更多的努力,十分渴望建功的機會。
終於,由於越南方面在邊境不斷地挑釁和騷擾,對我國的邊防安全和邊境地區雲南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何源海證明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
儘管平時上戰場建功是他的夢想,但是臨戰前,每一個像他這樣的新兵多少都會有些膽怯,畢竟作為家裡唯一健康的有生勞動力,要是他再在戰爭中倒下了,那他們這個家的處境簡直無法想象。自己的老母親和哥哥怎麼辦呢?
何源海不是沒有猶豫過。但是他很快就說服了自己,相較於小家來說,國家大事顯然更需要他這樣正值壯年的年輕人去衝鋒陷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但是沒有人臨陣退縮,訓練不就是為了上戰場嗎?如果立功了,不僅家裡的情況會得到改善,還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就算自己犧牲了,也是為國捐軀,是為母親和哥哥增光添彩的事情,烈士家屬也一定會得到照顧的。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何源海,跟隨著大部隊開向了越南前線。這一路上,班長向永文對這個頗有拼勁的新兵十分照顧,指導了他各種生活上和作戰上的要領,二人也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起初,何源海所在的部隊在越南的作戰還很順利,他們的任務主要是消滅戰鬥之後敵人的殘陣。然而不久後,他們的隊伍就遭遇了敵軍的伏擊,但是他們並沒有退縮。看著班長向永文英勇地衝鋒陷陣,何源海心中的一絲恐懼也煙消雲散,跟上了班長來到了隊伍最前面。
然而,一發子彈卻在此時擊中了班長的要害,班長當場壯烈犧牲。看著昨天還在和自己談笑的班長此時倒在了自己的面前,何源海悲傷不已,他很快化悲痛為力量,吼道:
“你打死我的班長,我就打死你們!”
何源海重新站起身來,又殺了幾個敵人之後,卻被一枚冷不丁的手榴彈炸得不省人事,昏了過去。
最終,他所在的七連打贏了這場戰鬥。在收拾戰場時,戰友們發現了何源海,他們伸手摸了摸何源海的頸動脈,發現並沒有什麼跳動的跡象,只得含淚把他計入烈士的名單,並等待和其他犧牲的戰士們一同處理。
然而,當這些戰士再次返回時,卻發現何源海的“遺體”不見了,於是只得遺憾地通報上級,何源海已經犧牲,而且沒有找到他的遺體。在何源海犧牲的這個訊息傳回他的家鄉的時候,大家在悲傷之後,也為這個小鎮出來的烈士十分自豪,專門為他在後山立了一塊高大的石碑,上面還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還把這裡建設成了愛國主義基地。
三、死而復生,回到家鄉卻遭非議
一年之後,已經在眾人口中成為“烈士”的何源海竟然再次出現在了鄉親們的面前,這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原來那顆手榴彈並沒有對何源海造成致命的傷害,只是讓他進入了昏迷,呼吸和生命體徵都十分微弱,所以戰友們才沒有摸到他的脈搏。醒來之後,他聽著周圍一些聽不懂的語言,他立即觀察了周圍,才發現他可能被越軍俘虜了。
何源海早在戰爭前就想過自己上戰場可能的兩種結果,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一種,但如今他別無選擇,只能暫時接受這個事實。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常有百姓看到他身上的軍服,用吐口水和毆打的方式發洩他們的敵意和憤怒。這樣的侮辱何源海顯然難以承受,他也想過自殺,但他雙手動彈不得,尋死不能,只能痛苦地忍受。
之後,他被關押在越軍的監獄裡,越軍對他進行了沒日沒夜的嚴刑拷打。至今回憶起那段日子,何源海都眉頭緊皺,說那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但出於對黨的忠誠和愛國之心,他並沒有說任何關於國家機密的事情。
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了中越戰爭結束,交換戰俘即將進行的訊息傳來,何源海這才再一次燃起了對生命的希望。
一個月後,何源海終於重回祖國,在接受了審查之後,部隊取消了他因成為“烈士”的一等功,何源海對此也沒有什麼怨言。然而回鄉之後,大家看到他後先是吃驚,後來帶一點不理解和鄙夷的眼光讓他實在很難受。在鄉親眼中,他們理解的俘虜和“逃兵”這個詞彙沒有什麼分別,是一種恥辱。
“我從英雄變成了“狗熊”。”
何源海忍受著鄉親們這樣不理解的目光,無奈地說道。石碑上原本英雄的字樣也被人為地抹去,何源海從一個人人稱頌的“烈士”,變成了一個只能靠幾百元部隊下發的補助金生存的人。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7連連長陳曉成找到何源海。兩人初見時,陳曉成就對當時部隊工作的失誤對何源海人生的重大影響道了歉,如果當時他們檢查地再仔細一點,那麼何源海的人生一定不會是這樣。
懷著歉意,陳曉成對何源海的生活處處幫助,讓何源海的生活質量改善了許多。他還常常組織7連的老戰友一同聚會,豐富了大家的晚年生活。
2016年,生活已大有改善的何源海來到了自己的“烈士”墓碑前,這讓他再一次回憶起了那一段曲折的歲月,也許他有過委屈,但是如今都已成往事雲煙。
“我活著當之無愧,對得起祖國和部隊,也對得住自己的良心!”
面對記者的鏡頭,這位老兵這樣說道。
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再次回到當初那個因家庭困難參軍的新兵,我想他還會選擇加入軍隊,報效國家。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尊重每一位老兵,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有更光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