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草地貪夜蛾非常盛行,對我國糧食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這蟲害的來源是哪裡?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加拿大南部到阿根廷均有分佈。在美國南部佛羅里達和德克薩斯州越冬,每年從南部向北部遷飛,遷飛到美國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加拿大。草地貪夜蛾入侵後迅速擴散蔓延,2017年迅速入侵蔓延到印度洋諸島和亞洲多個國家;2018年1月蔓延到撒哈拉以南44個國家。同年8月世界各國發出草地貪夜蛾全球預警,2019年初被發現侵入中國後迅速擴散到大部分省區。截至2020年6月,草地貪夜蛾已經在北美洲32個國家、南美洲13個國家、非洲47個國家、亞洲18個國家、歐洲4個國家和澳大利亞被發現。草地貪夜蛾的蔓延速度之快,令人瞠舌。
草地貪夜蛾繁殖快嗎?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如何識別?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的昆蟲。草地貪夜蛾雌蛾平均壽命10天,最長21天。產卵期前期3~4天,卵粒2-3天即可孵化,蛹期7~13天。草地貪夜蛾適宜的生長髮育溫度為28℃~30℃,在此條件下完成一個世代僅需24~30天,如溫度較低則可能延長至60~90天。
草地貪夜蛾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都有明顯的特徵:
(1)卵塊特徵:直徑0.4 毫米,高為0.3毫米,呈圓頂型,底部扁平,頂部中央有明顯的圓形點。通常100~200粒卵堆積成塊狀,卵上有鱗毛覆蓋,初產時為淺綠或白色,孵化前漸變為棕色。在玉米上卵多產於上部幾個葉片的正面(國外主要是產於心葉下部葉片的背面或葉鞘上),初孵幼蟲孵化後就開始取食葉片,並向四周植株擴散為害。
(2)幼蟲特徵:一般有 6 個齡期,受溫度的影響,體長 1~36毫米,體色有淺黃、淺綠、褐色等多種。草地貪夜蛾幼蟲最明顯的第一特徵是4齡以上的幼蟲,頭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黃色倒 “Y”型斑。幼蟲體表有許多縱行條紋,背中線黃色,背中線兩側各有一條黃色縱條紋,條紋外側依次是黑色、黃色縱條紋。明顯的第二特徵是其腹部末節有明顯的4個黑斑呈正方形排列。“頭頂八萬,背馱四餅”。
草地貪夜蛾的幼蟲(低齡):低齡齡幼蟲頭部沒有Y型紋,腹末節有排列成正方形的4個黑色毛瘤。
(3)蛹:老熟幼蟲落到地上借用淺層(通常深度為 2~8釐米)的土壤做一個蛹室,土沙粒包裹的蛹繭在其中化蛹。也有在果穗或葉腋處化蛹。蛹呈橢圓形,紅棕色,長14~18 毫米,寬4.5 毫米。
(4)成蟲:羽化後,成蟲會從土壤中爬出,飛蛾粗壯,灰棕色,翅展 32~40毫米,前翅深棕色,翅中部各一黃色不規則環狀紋,其後為腎狀紋;後翅灰白色,邊緣有窄褐色帶。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頂角向內有一三角形白斑,環狀紋後側各一淺色帶自翅外緣至中室,腎狀紋內側各一白色楔形紋。雌蛾前翅環狀紋、腎狀紋隱約可見,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等雜色。成蟲是在夜間活動,在溫暖潮溼的夜晚活動。成蟲壽命7~21天,平均約為10天,一般在前4~5天產下大部分的卵,但羽化的當晚一般不會產卵。
您能講講草地貪夜蛾具有的生活習性嗎?讓農民朋友更好地瞭解它。
草地貪夜蛾成蟲的壽命,平均約為 10 天,多為 2~3 周。喜歡晝伏夜出,更喜愛在夜間取食為害。常在夜間進行遷飛、交配和產卵等活動,在溫暖、潮溼的夜晚最為活躍,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殘枝葉片或葉片基部的葉窩處以及其他隱蔽處。有較強的轉移擴散性:1個卵塊孵化的幼蟲在1小時可擴散至5米半徑範圍內,低齡幼蟲吐絲藉助風擴散轉移到周邊植株上為害。 鑽蛀為害性主要是在3齡以上幼蟲鑽蛀莖基部、心葉、莖稈、雌雄穗內或土表層(躲避低溫或高溫)。 5~6 齡幼蟲佔總取食量佔93.5%,具有高齡暴食性。經常會自相殘殺,大約在4~5 齡幼蟲,5齡最高,殘殺低齡和其他種類幼蟲。 還有遷飛性:成蟲在 600米的高空中藉助風力遠距離定向遷飛,每晚可飛行 100千米,產卵前遷飛可達 500千米。
此外草地貪夜蛾還有趨光性。像棉鈴蟲等其他夜蛾類害蟲,高空測報燈誘測比較效果好,黑光燈誘蟲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