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給患者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必須要採取有效的治療減少癌症的發生。另外胃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患者必須要做到對症治療,才能有效地緩解病情。比如吃一些促進胃動力的藥物能夠有效改善腸胃功能。
藥物治療胃病切記要做到長期且規律,不然無法得到良好效果。此外國內有3種藥物具有增強黏膜屏障,抗炎抗氧化,防治胃潰瘍的作用,對於保護胃黏膜有顯著作用。那麼究竟是哪三種藥物呢?本文詳細說明。
一、常見的幾種胃病
胃病屬於消化系統疾病。它可以發生在胃部的任意部位,包括胃底、胃體和胃竇。另外不同程度的病變會引起不同的胃疾病。常見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等等。除了飲食習慣造成胃病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胃病的出現。
1.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是由於各種因素所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變,患者可能會出現典型的急性期症狀,症狀表現輕重不一。疾病需透過實驗室檢查才能明確具體病因。
2.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會出現胃黏膜固有呈腺體萎縮,繼而出現上皮內流變,嚴重的慢性胃炎可能會引起胃癌。在我國慢性胃炎的感染率為40%-60%左右。慢性胃炎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3. 胃潰瘍。胃潰瘍是指胃腸的黏膜受到胃酸而引起的潰瘍。它可以深達胃黏膜底層,使得胃黏膜保護功能逐漸減弱,增加了患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另外重度胃潰瘍患者治療療程相對漫長,需長期堅持服藥方可基本痊癒。
4. 胃癌。胃癌基本上發生在胃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胃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高發的主要因素。其次胃癌的好發年齡是中老年人群,尤其是50歲以上的男性癌症轉移的風險遠高於青壯年。
二、引起胃病的原因
1. 飲酒。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從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和胃部糜爛。隨著病程的逐步發展,可能會造成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同時大量飲酒會損傷肝腎功能。因此平時應減少飲酒的行為。
2. 抽菸。抽菸會導致胃病的發生。由於香菸中含有有害物質攝入人體後易引起動脈血管硬化,造成患者則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和上腹部疼痛的症狀。因此建議積極戒菸,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3. 受涼。一般情況下受涼不會導致嚴重的胃病,但是人受涼後易引起胃黏膜收縮異常,引起胃疼、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不積極採取藥物治療,則可能會造成胃痙攣。建議平時多做好保暖工作,多穿衣物多喝開水。
4. 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功能受損,致使大量細菌在胃黏膜組織上繁殖生長,最終導致胃潰瘍的出現。因此平時應當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對胃有一定保護作用。
以上就是幾個常見的胃病致病因素,所以平時一定要加強防範,減少相關誘因。同時要及時觀察身體變化,一旦發現可疑症狀應立即選擇就醫診治。
三、胃病的主要症狀
1. 食慾不振。患者會出現進食的慾望降低或完全不思進食。同時嚴重的胃病患者還伴有精神抑鬱、煩躁易怒和胸悶等情況。長期食慾不振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造成心力衰竭和心絞痛。建議多補充點維生素B6,維生素B6具有促進代謝的作用,對於緩解食慾不振有一定好處。
2. 腹脹。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主要是感覺上腹部脹滿且伴有疼痛。部分胃病患者會有明顯的腹瀉、噯氣、嘔吐等臨床表現。同時病情會隨晝夜變化而變化,尤其是夜間休息後,症狀會明顯減輕。
3. 黑便。如果出現了黑便,通常是由於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導致消化道胃潰瘍和出血。另外黑便有可能預示著身體其他疾病,若自身懷疑應立即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避免不良後果的產生。
4. 胃出血。胃出血一般是指胃腔內黏膜出血,一旦發生胃出血,患者會有劇烈的胃痛、噁心、甚至是咯血等情況。即使休息片刻後人會感到渾身無力、臉色蒼白、易出汗和口乾等症狀。另外根據病人的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其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
四、3個藥物有助於保護胃黏膜
1. 枸櫞酸鉍鉀劑。枸櫞酸鉍鉀劑是一種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可用於治療糜爛性胃炎和幽門螺旋桿菌根除。藥物成分在胃液pH值正常情況下,可在潰瘍表面或潰瘍基底層肉芽組織形成一種堅固的氧化氧化鉍膠體沉澱,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同時它能夠預防食物對胃潰瘍黏膜的侵蝕,具有抗胃蛋白酶的功效。合理服用藥物能夠積極改變胃黏液成分,促進碳酸氫鹽和粘液分泌,從而增強胃黏膜屏障能力和促進胃部消化功能。另外該藥還具有改善胃黏膜血流,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
其次腎功能和孕婦禁止使用枸櫞酸鉍鉀劑,且服藥時不宜長期大量服用。服藥前後半小時內必須禁止使用任何食物,以免影響藥物整體藥效。此外少數患者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輕微頭痛、頭暈、失眠和記憶力減退等情況,應及時觀察身體變化,做到萬無一失。
2. 思密達。思密達主要是透過靜電作用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有效緩解腸胃系統紊亂的情況。另外該藥物使消化道內分泌免疫球蛋白數量增加,從而達到提高消化功能,促使消化道和胃黏膜修復,進而改善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
另外服用藥物時應注意藥物劑量,避免過量服用。過量服藥可能會導致便秘、腹瀉等情況。其次為了藥物能夠完全發揮作用,建議與其他藥物至少間隔1~2個小時以上後服用。孕婦、哺乳期孕婦以及老年人均可安全服用本藥物,前提是謹遵醫囑。
3. 瑞巴派特。它是一種新型的治療胃潰瘍類藥物,能夠促進胃潰瘍癒合,從而達到預防惡性胃病的產生。另外藥物抗氧化性強能夠減少體內血小板的應激反應,從而緩解胃黏膜損傷。其次合理給藥有助於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和改善炎症,從而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復發。
瑞巴派特使用不當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比如會出現過敏性休克、面板瘙癢、便秘等等。一旦出現以上異常症狀,應立即停止給藥且做適當處理。嚴重的患者需及時送到醫院檢查。
另外過量服用藥物,還有可能對血液系統造成影響,導致白細胞和粒細胞數量減少,最終引起血小板功能異常。因此有過敏史的患者禁止服用。據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空腹服用瑞巴派特藥物後1~2小時內,體內血藥濃度達到最高峰。因此這段時間內內禁止進食。
對於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患者,通常一次一粒,一天三次,均為口服。胃潰瘍患者一天一粒,一天三次,分別早晚和睡前服藥。總之用藥安全是治療的前提,不能急於求成而盲目給藥。
五、胃病吃什麼好
1. 南瓜。胃病患者可以適量吃一些南瓜。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對人體十分有益。同時南瓜中具有大量的果膠,經常吃南瓜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促進胃消化的作用。另外南瓜具有清熱解毒和緩解牙痛的功效,尤其適合夏天服用。
2.小米粥。小米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能夠為人體提供所需的能量有助於消化。特別適合孕婦和經常體力不足的人食用。其次小米粥具有健脾開胃的效果,它能夠有效保護胃黏膜,避免胃潰瘍和胃炎的發生。
3.山藥。山藥是一種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山藥中含有大量的有益物質能夠促進胃動力起到保護胃黏膜的功效。同時山藥有一定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夠一定程度上減緩胃酸反覆發作。
以上三種食物對於預防和改善胃病有積極作用。但是食用一定要適可而止,過量可能會造成腹瀉、腹痛,反而對身體不利。總而言之想要胃病快速恢復,必須要做到飲食規律且有營養。
六、怎麼預防
1. 保持良好作息。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胃病的罪魁禍首。平時應當要做到規律生活、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勞累,同時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其次要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其容易造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增加患病的機會。
2. 飲食規律。95%以上的胃病主要是由於飲食不健康,不規律造成的。長期吃一些油炸、甜食類的食物會造成血管迴圈異常,進一步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從而引起胃病。建議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保護胃黏膜。
此外飯後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充分的休息能夠使促進胃部血液迴圈,使食物得到充分的吸收和消化,有利於腸胃的健康。切記不能劇烈運動。
3. 積極運動。積極運動對胃有一定的好處。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同時能夠改善胃部的防禦能力。建議多做一些有氧活動。比如慢跑、散步、游泳和登山等等。
4. 避免濫用藥物。治療胃病期間應合理用藥,避免濫用藥物而導致胃病加劇。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對於胃病患者來說除了規律用藥之外,還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性。濫用藥物可能會造成為胃組織器官的損傷,誘使胃癌的發生。
5. 定期檢查。預防胃病首先要做到定期檢查。胃鏡檢查是目前最準確發現胃癌的一種醫學檢查方法,醫生可以直接觀察患者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從而明確診斷患者是否患上胃癌。胃鏡檢查前一定要禁止進食情況,以免影響了檢查效果。
七、胃病導致的口臭如何緩解
胃病導致口臭怎麼辦?一般情況下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腸胃不適和口腔衛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不能馬虎,必須積極治療才是。
1. 改善腸胃。口臭與腸胃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一定要採取有效治療措施改善腸胃。首先要養成規律的進餐進食,進餐時要細嚼慢嚥不可過快。建議可多補充益生菌,益生菌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提高胃動力,胃好了口臭現象自然漸漸消退。
2. 保持口腔衛生。口腔不衛生也會導致口臭。長期胃部不適會造成口腔細菌繁殖,引起口腔疾病,久而久之造成口臭的情況。因此平時要積極刷牙,養成定期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另外可選擇一些特殊藥物來改善口臭的問題。
總結
胃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因此平時要提高警惕。一旦身體出現任何可疑的症狀,必須要及早去醫院檢查,明確病情後積極治療。治療期間要保持平和的情緒,避免有自暴自棄的想法,以免給治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多與人交流,有益愉悅心情,對於防治疾病有好處。
患上胃病最忌諱是拖延,拖延只會加重病,誘使胃癌的出現。癌症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但是胃癌早期是可以被徹底治癒的,所以定期檢查很重要。最後平時要多多運動,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提高抵抗力防止病菌病毒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