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認為寒屬於陰,是陽氣的敵人,一旦寒氣入侵,會消耗我們的陽氣,從而誘發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病。因此在中醫眼中,寒氣生百病。
寒氣過多的危害
寒氣有凝滯的特點,當血脈受到寒氣的干擾,就會凝滯不通,甚至形成腫塊,從而引起各種痛症,比如頭痛、肩痛、胸痛、胃痛、腹痛等。
寒氣會導致水液執行障礙,引起痰飲積結,出現咳嗽、多痰、腹瀉、女性白帶清稀等症狀。
寒氣還有收引的特性,使身體出現熱脹冷縮的反應。當寒氣侵襲,面板的經脈就會遇冷收縮,引起抽筋、靜脈曲張;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冠心病、心絞痛;血管收縮,引起中風、冠脈綜合徵等。
體內的寒氣從哪裡來的?
穿出內寒:短裙、露臍露腰裝、露背裝、露踝裝、破洞褲......這些時髦的裝束確實養眼,不過不養身,因為這些部位恰恰也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
虛生內寒:體虛則生寒,現在人們生活節奏較快,壓力大導致耗大於養,內臟功能虛弱,如果內臟一虛,身體功能活力就會下降,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寒氣叢生。
熬出內寒:子時(晚上11點到0點59分)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陰陽交替的時間,如果此時不睡覺,就可能導致陰盛陽虛,而陽虛則有可能會導致寒氣升發!
吃出內寒:雪糕、冰水......這些東西吃著吃著就有可能吃出內寒。
懶生內寒:不愛運動的人氣血就會減弱,體力下降,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體內生寒!
冬季預防寒氣入侵,這幾個部位很關鍵
>>>>
保護好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保護方法:泡腳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好方法,同時也是一個去除寒氣的方法,尤其是對手腳冰冷的人更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
保護好後背
身體背後的大經絡是膀胱經,由於膀胱經所在的背部面積很大,而且在人體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許多人都有大量寒氣存在這個部位。冬季預防寒氣入侵,不妨多曬曬後背,
保護方法:透過對背部刮痧和按摩刺激,能夠讓全身發汗,有助於毛孔的舒張,也能夠有助於寒氣的釋放。
>>>>
保護好腰
腰部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男性會腰膝痠軟,陽痿早洩,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無論男女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
保護方法: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
保護好頭部
頭部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氣溫15℃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氣溫4℃時,佔60%。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保護方法: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
>>>>
保護好脖子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幹,還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這使它“身體”格外嬌貴,一旦受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病就會接踵而來。
保護方法:冬天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
保護好膝蓋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執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關節受涼也會容易引發各種骨關節不適。
保護方法:因此保暖很重要,長時間處於低溫的環境中,最好穿著長褲、絲襪等以保護膝關節、腳底或是膝部覆蓋毛巾予以保護。
◉部分文章的圖文來源為網路,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