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多次提及過:凡事都有個“度”,適度為善、過猶不及。沒有什麼“多多益善”一說。所以,“財產多”並不等於“富”,“職權高”也並不等於“貴”。過度了,就都是不善、不祥之物。“命理學”從“相生相剋”的角度對此給了一套解釋:“財”被定義為“己所克者”,財越多就越耗費精氣神;而“官”被定義為“克己者”,權位越高就越身負壓力。實際生活中,也的確不乏這樣的例子:本來小日子過得有條不紊,突然“髮際了”,整個人的狀況就變得不一樣了,“瘋狂”。而在短暫的瘋狂過後,終歸於負債累累或者惹上了官司,還不如原先的樣子。這都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妥善面對新局面所致。所以說,要先會“量身”之後,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字。如何“量身”?“命理學”也給出了一套評估方法,包括四個維度:“得勢”、“得地”、“得生”、“得助”。第一,“得勢”就是“天時”“大勢”,如果以工作上的事來舉例,比如說“某個高管位缺,適不適合某人”,那麼,就要看此人能不能得到團隊一把手的賞識。這是四個維度中權重最大的因素。第二,“得地”就是“地利”,還是剛才的例子,就要看此人能得到多少基層同事的支援,有多少手下願意死心塌地的追隨。第三,“得生”就是自身的專業技能與人情世故相處的能力是否足以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第四,“得助”是指“人和”,還是在剛才的例子中,這裡指的是與自己平級的其他部門的協助。說到這,可能會覺得“沒什麼新意”,而接下來才是耐人尋味的重點:是不是這四種條件越多越好,“都具備了”就是“最好”呢?不是。就像一開頭所提的“沒有什麼是多多益善的”。“全佔”就是“過了”,並不好:如果方方面面的條件都太順,自己就容易無所制約、驕傲自滿、太過招搖。“適度”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得勢”的情況下,“得地”、“得生”、“得助”三條中其一。倘若又了佔其二,則就算“偏過頭了”。第二種,在“不得勢”的前提下, “得地”、“得生”、“得助”三條中佔其二或其三。如果是其二,那麼這兩條要足夠突出才行。第三種,在“不得勢”的前提下, “得地”、“得生”、“得助”三條中只佔其一,但這個團隊上上下下“一條心”,有共鳴,這也沒問題。當然,實際情況中遠不止這三種情況,細化來說,還有各種加分與減分項。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並不遜色於現代課堂中的管理學思想,越品越有味道。
sponsored links
凡事都有個“度”,適度為善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