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公眾號【貓哥的視界】
最近烏東衝突愈演愈烈,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似乎一觸即發,對於中國網民而言,大家都很關心類似的邊境軍事衝突會不會在中國邊境發生——特別是我們西部邊境還有一個不安分的印度鄰居。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今天文章內容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其一,中國軍隊目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實力?
其二,現代戰爭模式的演變。
其三,假如我國西部中印邊境爆發軍事衝突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其四,中國在中印邊境衝突中保持克制有何戰略深意?
1 合成化軍隊
首先講一下合成化軍隊的概念,這個很重要。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以來,戰爭就變得越來越殘酷,相應的軍隊架構就越來越複雜——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構架很簡單,一般就是步兵與騎兵兩個軍種,而到了熱兵器時代,軍種越來越多,軍隊的構架就變得非常複雜。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歐洲陸軍部隊一般以師為基礎戰術單位,一個名義上的步兵師編制包括3—4個團步兵,1個團炮兵,1個團工兵,一個團輜重兵,一個團騎兵等等。
正是因為一個師擁有如此複雜的軍種,才使得這個師具有偵查(騎兵)、火炮掩護、步兵突擊、後勤保障、道路建設等等綜合能力,從而具備單獨執行復雜作戰的能力。
簡單地說,在一次世界大戰前期,師一級軍隊已經初步具備一隻合成化軍隊的雛形。
一戰中的法國軍隊
但是,師一級部隊編制太大,一個步兵師就有上萬人,在執行一些小型作戰任務時,師一級部隊就顯得特別臃腫。
比如,上級要求某個步兵師必須攻克某個敵軍的據點,這個據點只是一個小鎮,這個時候就不可能把整個師拉上去打,這樣就是浪費兵力,然而,這個小鎮敵軍又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僅僅派出步兵又啃不動。
這個時候,一般就會派出步兵,加上一部分炮兵、工兵、騎兵,搭建一個小型的合成化部隊去完成這個任務。
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坦克等新型裝備的出現,軍隊的編制變得更為複雜。當時的歐洲陸軍還是以師為基礎的戰鬥單位,但是技術兵種除了炮兵、工兵、騎兵、輜重兵還有裝甲部隊。
二戰德國坦克部隊
同樣,在執行不適合大部隊的小型作戰任務時,也會臨時編組小型合成化部隊——也就是步兵加上部分炮兵、裝甲部隊、輜重部隊組成一個臨時戰鬥群去執行作戰任務。
一般來說,單一軍種是無法與合成化部隊抗衡的,比如大家都是步兵,還能打個你來我往,但是對手突然拉來炮兵與裝甲部隊助陣,這就沒法玩了。
同樣,如果大家都是裝甲部隊,直接對陣無非就是拼裝備效能以及士兵的軍事素養,但是如果對手拉來炮兵、航空兵助陣,再強的裝甲部隊也只有被屠殺的命運。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歐洲各國在前期軍隊構架搭建時,不直接編組規模更小更靈活的合成化部隊呢?
兩個原因。
一個是太花錢。要在營團一級直接按照合成化部隊配齊裝備耗費很高,差不多是組建正常軍隊的好幾倍。一戰二戰都是規模很大的戰爭,各國首先是要保證軍隊的數量,僅靠少數精銳部隊幾場戰役下來就消耗乾淨了。
一個是對人員要求很高。要在營團一級配置裝甲、炮兵、工兵等軍種,那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熟練掌握各種裝備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不僅需要兵員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質,而且訓練成本也很高。
二戰之後,隨著軍事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對於現代軍隊合成化要求就越來越高,如果說幾十年前,一支擁有炮兵、裝甲兵、機械化步兵、工兵的合成化部隊已經可以堪稱精銳,現在的精銳合成化部隊還要具備偵查、電磁對抗、防空、無人機作戰等等能力。
而要具備上述能力,不僅非常燒錢,而且特別考驗國家的軍工能力——原因很簡單,很多高科技裝備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所以,目前全球真正具備完全合成化作戰能力的軍隊一隻巴掌也能數得過來,絕大多數國家軍隊都沒有組建功能完備的合成化軍隊的能力。
不僅如此,少數軍事大國還在紛紛推動合成化軍隊編制小型化,將營團這一級別(幾百人)的軍隊也改造成常設的令人生畏的合成化軍隊!
目前能在營團一級實現合成化軍隊編制的大致就是中美俄這三個大國。
按:以色列、法國也可能實現合成化軍隊小型化,但是手裡資料不足,所以暫且不論。
2 我軍實力
下面我們以中國38集團軍某合成化營為例,看看現在的精銳的小型合成化軍隊怎樣武裝到牙齒。
該營編制如下:
一個營指揮部:裝備2輛裝甲指揮車,1輛營長指揮車,1輛炮兵指揮車,均配置資訊化指揮系統;
坦克一連:裝備10輛99A式坦克,這是全球最頂尖的坦克,均配置最為先進的主動防禦系統;
裝甲步兵三個連:裝備30輛履帶步戰車,對於複雜地形均有良好的透過能力;
炮兵一連:裝備1輛前沿指揮觀察車,6門120毫米自行迫榴炮,1輛裝甲指揮車,3輛綜合補給車;
一個自行榴彈炮連:裝備6門120毫米自行榴彈炮,1輛裝甲指揮車,3輛綜合補給車;
一個自行高炮連:裝備1輛低空搜尋預警雷達車,1輛裝甲指揮車,6門雙聯35毫米自行高炮;
一個裝甲儀器偵查排:裝備1輛資訊處理指揮車,1輛雷達偵查車,1輛光學偵查車,該車採用桅杆式光學綜合偵查儀器,配備無人偵察機;
一個工兵排:裝備2輛裝甲搶修車、2輛裝甲工程破障車。
從上述配置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合成化營不僅具有很強的裝甲突擊、炮火掩護、兵力投放、工兵支援等傳統戰爭能力,還具有超強的戰場偵查(包括裝甲偵察車、戰場雷達、無人偵察機)、防空、電磁與資訊化作戰能力。
這個合成化營編制有幾個特點。
其一,火力投送能力空前強大。
一個合成化營就配置2個炮兵連,裝備12門自行火炮,另外自行高炮連的6門雙聯35毫米自行高炮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作為步兵支援火力,這樣的火力投放能力已經超過美軍同類合成化部隊。
這也是受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強大的火力投放讓我軍印象太過深刻,現在發達了,自然要武裝到牙齒。
其二,防空能力很強。
一個合成化營不但有獨立的防空連編制,連裝甲步戰車也配置大量單兵防空導彈,這也是受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因為我軍完全喪失制空權,步兵又缺乏防空武器,所以部隊運動受到極大的限制,未來戰爭我軍主要假想敵就是擁有強大空軍力量的美軍,所以我軍非常重視陸軍防空能力建設。
其三,通訊與指揮能力很強。
一個合成化營裝備各類裝甲指揮車達到6輛,每輛指揮車都配置資訊化指揮系統,特殊情況下都可以作為全營指揮部使用,如此豪華的指揮系統配置還是受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因為我軍團以下部隊沒有無線電通訊裝置(五次戰役以前),部隊聯絡主要靠傳令兵、軍號與哨子,如此簡陋的通訊條件讓部隊聯絡指揮受到極大的限制,戰場資訊無法得到及時傳達對於戰場指揮影響極大。
所以,現在我軍對於通訊與指揮聯絡空前重視,合成化營這樣幾百人的部隊指揮車就配置6輛,即使損失5輛也不會影響全營作戰指揮。
最後,這樣的合成化營對於士兵素質要求極高。
比如我軍合成化營技術兵種佔比就高達40%(包括裝甲、火炮、防空、電磁、資訊化兵種)。這些技術兵種不但要求熟練使用各種技術裝備,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修復能力。
所以,自己不具備國產化軍工能力,即使能外購裝備,是很難形成合成化作戰能力的。
以上還只是我軍合成化營一級的編制,合成化營上面就是合成化旅,我軍一個合成化旅下轄8個營,包括4個合成化營、1個遠端數字化炮兵營、1個防空營、1個作戰支援營、1個作戰勤務保障營。
當戰爭規模上升到合成化旅這個級別時,除了合成化營自身的裝備,合成化旅所屬11式40管122毫米模組化火箭炮、紅旗-10反坦克導彈系統也可以為一線部隊提供強大的遠端火力支援。
另外還有更為強大的防空營為陸軍機動撐起一把防空保護傘。
合成化旅上一級就是集團軍編制,集團軍不但配屬有陸航旅,擁有武直—10、武偵—19等直升機,可以給合成化旅提供空中支援火力,還擁有300/370遠端火箭炮系統(火力覆蓋距離達到300公里),甚至還可以獲得軍屬東風戰術導彈系統這樣的大殺器!
3 中美俄戰鬥力對比
那麼中美俄三國合成化部隊,誰的戰鬥力最強?
根據目前的資料,中國陸軍合成化部隊比俄羅斯軍隊戰鬥力要更為強大。
2018年,俄羅斯舉行了一場代號為“東方-2018”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中國軍隊表現的戰鬥力震撼了世界。
“東方-2018”聯合軍演
參加這場演習的是中國陸軍第78集團軍的一個合成旅,總兵力有3200人(實際上還不是滿編合成化旅),在演習中我軍合成旅的模擬作戰對手是俄羅斯一個王牌摩步團,總兵力達到4396人(據傳這個摩步團是才從敘利亞戰場上拉下來的,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在演習前,俄羅斯軍方高層判斷的結果是中方合成旅可能會取得勝利(因為我軍裝備更好一些),但是傷亡很慘重,最後即使慘勝也只能退出戰鬥。
結果讓俄羅斯軍方大跌眼鏡。
我軍合成旅在交戰之後就以兇悍的攻勢將這隻兵力更佔優勢的俄軍摩步團整建制的全殲!
這個結果讓俄羅斯軍方非常震撼,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向媒體坦言,自二戰以後,俄羅斯還從來沒有遭受過如此慘重的“傷亡”,而解放軍的戰鬥表現也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那麼,這次中方派出的合成旅是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嗎?
還真不是。
據媒體報道,此次中國參加軍演派出的部隊主體並不是我軍王牌部隊,其他三個同等規模且裝備更加強悍的兄弟旅此時正在中國北部訓練基地裡和有著“外星戰力”之稱的藍軍部隊進行激烈對抗。
也就是說,真正的精銳留在國內進行兵種對抗,裝備水平相對較差的部隊反而被派往俄羅斯參加軍演,還取得了輝煌戰果。
不難看出,中國合成化軍隊戰力已經超過俄羅斯軍隊。
至於中美合成化部隊誰的戰力更強,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在朱日和基地,藍軍大致就是一個加強版美軍合成化部隊樣板,目前我軍最精銳的合成化部隊與這隻模擬的加強版美軍合成化部隊差不多能打個平手。
以上只是中美俄軍隊的比較,三國之間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太大,畢竟大家都是合成化部隊,裝備水平也更有千秋,其它國家軍隊與三國合成化軍隊相比就不夠看了。
4 區域性戰爭的模式演變
我們以烏東戰事為例。
2014年,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爆發獨立運動,最初衝突雙方還是烏克蘭政府軍和烏東民兵武裝(部分是烏克蘭倒戈政府軍),政府軍對陣民兵武裝還能佔據優勢,然後俄羅斯軍隊親自下場,烏克蘭政府軍就不夠看了。
與俄羅斯裝備齊全的合成化部隊相比,烏克蘭政府軍主要有幾個短板。
一個是偵查力量不足,政府軍只是擁有裝甲偵查車輛,缺乏高科技相控陣雷達以及無人偵查機,偵查範圍非常有限,完全無法掌握俄羅斯遠端火炮力量部署;
一個是資訊化作戰能力低下,包括電磁對抗裝置、主動防禦系統等等高科技作戰裝備嚴重缺乏。
兩者疊加,就讓俄羅斯軍隊基本就是壓著烏克蘭政府軍打——呃,不對,準確地說應該是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軍隊就是一邊倒的碾壓。
因為缺乏主動防禦系統以及電磁作戰裝置,所以俄羅斯無人機如同驅之不盡的蒼蠅貼著烏克蘭軍隊。根據烏克蘭士兵的描述,他們面對烏東民兵和俄軍時的感受,就是頭頂上到處都是無人機。
俄羅斯“天王星-9”無人機
俄羅斯各種型別的無人機分工協作,讓烏軍完全暴露在俄軍的監視之下。
俄羅斯高空無人機沿著邊境線進行戰略監視,遠端高空固定翼無人機負責監視烏軍旅一級的動向,而中程固定翼無人機負責引導遠端火箭炮轟炸,短程無人機則屬於靈活作戰單位,在炮兵覆蓋之後再攻擊特定目標。
就靠著無人機召喚遠端火箭炮的超視距作戰模式,俄羅斯軍隊就打得烏克蘭毫無招架之力,這種技術上的差距完全不是可以憑藉士兵作戰意志能夠彌補的——你都看不到俄羅斯軍隊在哪裡,想拼命都找不到物件。
2014年,在俄羅斯一邊倒的碾壓之下,烏克蘭軍隊被殲滅4萬人,軍隊主力基本被打垮,烏克蘭軍隊士氣低落,後期出現大批士兵逃亡。
烏東戰事說明,現代合成化軍隊作戰體系已經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要是不具有完備合成化的軍隊,已經完全不具備與合成化軍隊對陣的能力。
那麼,如果中美軍隊不下場,俄羅斯合成化軍隊是不是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呢?
不是。
因為一種新型武器的革命性應用再次改寫了現代戰爭的規則。
這種新型武器就是無人機。
在烏東戰事中,俄羅斯軍隊對無人機的應用主要是偵查以及引導遠端火箭炮攻擊,到了2020年之後,在敘利亞戰場,在納卡衝突(亞塞拜然與亞美利亞)中採用蜂群戰術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再次大放光彩。
土耳其介入敘利亞戰場以來,前期大多隻對庫爾德人開戰,並且烈度相對比較小。但2020年在伊德利卜省的衝突中,土耳其和敘利亞政府軍、俄軍、伊朗軍隊的矛盾開始變得尖銳,雙方在小規模的攻防裡互有勝負。
2020年2月28日,敘利亞軍隊對伊德利卜省的土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空襲,俄羅斯空軍也出動了9架蘇-24戰鬥轟炸機和蘇-35戰機突擊,掩護敘軍的蘇-24和米格-23戰機進行空襲行動。
這次空襲中,至少有33名土耳其士兵被炸死,另有32名土軍士兵重傷。這是土耳其自2016年軍事介入敘利亞衝突以後,單日死傷最慘痛的一次戰鬥。
土耳其空軍實力肯定比俄羅斯差了一個等級,但是土耳其也有自己的殺手鐧,這就是土耳其自行研製的安卡-S(ANKA-S)型長航時無人機和巴拉克塔TB-2式察打一體無人機。
ANKA-S無人機
TB-2察打一體無人機
所謂的察打一體化無人機就是這款無人機不僅攜帶高畫質電子拍攝裝置,能迅速偵察戰場動態並且同步傳送到後方指揮部,並且還能攜帶各種攻擊武器,立刻對目標進行攻擊,這就是集中了偵察、打擊一體化的兩種功能。
土耳其這兩款無人機效能相當於我軍早期的翼龍1以及彩虹3無人機的效能,雖然相比我軍現役裝備的翼龍2與彩虹5有代差的效能差距,但那是與我軍相比,在敘利亞戰場上,土耳其這兩款無人機已經是最先進的無人機。
2020年2月28日,土耳其出動了大量的無人機對敘軍位於伊德利卜前線和後方的目標進行報復性空襲,摧毀了包括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防空陣地和指揮所在內的大量目標,敘軍傷亡相當慘重。
土耳其武裝無人機在整個敘北地區,對地面目標瘋狂打靶,敘軍一個又一個坦克、裝甲車、大炮、火箭炮和卡車遭到精確打擊。
空襲剛剛開始,一個敘軍的高階指揮中心就遭到了精確斬首式打擊,土軍無人機發射的空地導彈穿透了指揮中心的屋頂,在內部爆炸,導致敘利亞共和國衛隊第124旅旅長布林漢·拉赫蒙少將和伊斯梅爾·阿里准將,老虎部隊一名上校團長和一名中校,以及敘軍第73營1名少校營長陣亡。
僅僅28號晚上,土軍就摧毀了敘軍1個指揮中心,5個彈藥庫,5架直升機,23輛坦克,23門火炮,甚至摧毀了敘軍的薩姆-17(山毛櫸)地空導彈和數套鎧甲-S1防空系統,共殲滅309名敘利亞政府軍,敘利亞精銳的裝甲部隊損失慘重!
過去,大家只是把無人機看作“刺客”而已,然而在本次土軍與敘政府軍之間爆發的武裝衝突中,無人機的戰果卻令各位軍迷開了眼界。
沒想到它竟然能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摧毀百餘輛坦克和裝甲車,殺死2000—3000名敵軍,同時還能摧毀曾號稱專門攔截無人機的俄羅斯“鎧甲”防空系統。
土耳其在敘利亞大規模使用無人機作戰某種意義上改變了現代戰爭的模式。
無人機與作戰飛機不同,它部署容易,不需要大型機場,只要一小塊平地就能快速部署,而且靈活方便,最重要的是造價便宜。
與最先進的戰鬥機動輒上億美元相比,無人機成本只有戰鬥機的百分之幾,大規模製造使用沒有太大的預算壓力,即使被擊落也沒有人員傷亡——實在是居家旅行殺敵致勝的必備利器。
當下對付無人機的手段主要是物理摧毀、電磁以及聲波干擾,同時物理摧毀又包括防空導彈和鐳射武器,而導彈與鐳射武器對付少量無人機還能湊合,但是一旦面對蜂擁而至規模龐大的無人機,導彈與鐳射武器就不大夠用了。
所以,對付規模龐大的無人機蜂群戰術,只能配備更為強大的電磁發射裝備,透過電磁干擾,讓規模龐大的無人機失去控制,然後透過配置雷達的主動防禦系統將其擊落。
無論是主動防禦系統、電磁對抗裝置都屬於資訊化作戰的範疇,這就對軍隊合成化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只有我軍武裝到牙齒防空能力超強的精銳合成化營甚至合成化旅才能有效對抗無人機蜂群戰術的能力。
按:後來在納卡衝突中,土耳其也支援亞塞拜然大量無人機,對亞美尼亞軍隊造成重大殺傷。由於亞美尼亞軍隊被虐得太慘,國際社會就給交戰雙方施加了巨大壓力,瑞士與加拿大也中斷了對土耳其無人機關鍵部件的出口,讓亞塞拜然無人機也得不到及時補充,然後兩國衝突才慢慢平息下來。
使用無人機戰術對於操作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在2014年烏東戰爭中,俄羅斯軍隊前期操作無人機不當,造成大批無人機故障式損毀,後期俄羅斯直接從軍事學院拉了一批學生緊急培訓後才勉強適應了無人機的操作要求。
5 假如中印邊境爆發戰爭
現在我們可以推演一下假如中印邊境爆發戰爭會是什麼情況。
印軍國防軍工能力就是一個渣,軍隊裝備主要靠國外進口,武器裝備全靠進口的軍隊是沒辦法合成化整合的(訓練、技術兵種配置、武器維護保養都是問題)。
所以,印軍戰鬥力也就是與烏克蘭差不多,而我軍則是比俄羅斯合成化軍隊更為強悍的存在。
一旦中印邊境爆發戰爭,即使我們出於管控衝突烈度的考慮而不出動空軍(類似中越邊境反擊戰,我軍也沒出動空軍),僅僅靠著我們合成化陸軍也同樣可以一邊倒地碾壓印軍。
首先就是我軍裝備著大量翼龍2與彩虹5無人機,這可是比土耳其安卡-S(ANKA-S)型長航時無人機和巴拉克塔TB-2式察打一體無人機更為先進的無人機。
更為關鍵的是,我們無人機都是100%國產技術,不用依賴國外零部件進口,所以完全可以大批次生產。
按:根據日本一家政府智庫的研究報告,在載人戰鬥機領域可能美國暫時要領先一些(主要是大推力發動力技術),但是在無人機領域,中國的技術水平已經超過美軍,躍居全球第一,我軍在中印邊境上甚至奢侈到用無人機為前線官兵運輸補給。
印軍雖然也擁有少量無人機,但是這些效能落後,規模有限的印度無人機(比土耳其無人機還不如)面對的卻是武裝到牙齒,裝備FD—2000系列防空系統相控陣制導雷達的我軍精銳合成化部隊。
這種FD—2000最大攔截距離可達125公里,主動防禦防衛高達4.9公里,都不用我軍資訊化部隊出馬,靠著FD—2000收拾印軍無人機完全不在話下。
另外,我軍遠端數字化炮兵也很強大。集團軍配置的300/370遠端火箭炮系統火力覆蓋距離達到300公里。
偵察力量薄弱、無人機也落後的印軍一旦在邊境與我軍爆發軍事衝突,差不多就是2014年烏東戰爭的重演!
我軍首先出動翼龍2長航時無人機高中低空貼著印軍,引導我軍遠端數字化炮兵對印軍進行覆蓋式打擊,或者乾脆就是大規模出動察打一體彩虹5無人機,以蜂群戰術對印軍實施直接性打擊。
翼龍2無人機
彩虹5無人機
無人機+遠端數字化炮兵基本就可以摧毀印軍坦克、裝甲車、火炮等重型裝備,而察打一體彩虹5無人機的蜂群戰術則可以對印軍指揮部以及印軍可能裝備的俄羅斯的“鎧甲”防空系統進行定點清除。
想想我軍鋪天蓋地的無人機群貼著印軍野戰部隊進行不死不休追殺,讓印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稍微露頭或者一頓遠端炮火飽和式轟炸,或者就是我軍無人機的精準狙殺,那種畫面實在太美。
接下來就是我軍精銳合成化部隊上場,地面部隊目標主要就是拔掉印軍固守的野戰防禦要點。
對於這些有堅固野戰工事的防禦據點,首先是出動雷達偵查車、光學偵察車配合無人機摸清印軍的防禦部署,然後無人機引導遠端數字化炮火一頓飽和式轟炸,接下來就是120毫米自行迫榴炮、120毫米自行榴彈炮對殘餘火力點進行精準打擊。最後才是坦克掩護我裝甲步兵清理廢墟中的印軍步兵。
對於據點中殘存的印軍士兵而言,頭頂是無處不在的無人機,更遠處還有武裝直升機虎視眈眈,對面是裝備有主動防禦系統的我軍坦克(一般的反坦克導彈根本沒戲),稍微一露頭就要面臨炮火轟炸。
更令人絕望的是,即使少數悍勇的印軍士兵想拼命也找不到物件,因為我軍已經在一線部隊裝備了戰鬥機器人!
我軍軍用戰鬥機器人
這是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夾爪式遙控機器人,裝備輕機槍,特別適合在複雜地形(包括城市街道巷戰)執行搜查、巡邏、清剿任務,甚至還可以執行戰鬥中運輸武器彈藥以及後勤物資的任務。目前我軍光是在西藏軍區就部署了88個戰鬥機器人。
我軍士兵完全可以躲在裝甲運兵車裡,遙控這些戰鬥機器人清剿藏在廢墟里的印軍士兵,讓印軍士兵想偷襲也根本沒有機會(其實就是打電遊的感覺),普通裝備輕武器計程車兵是無法與戰鬥機器人對抗的。
即使印軍出動少量無人機,也很快就被我軍FD—2000系列防空系統相控陣制導雷達的主動防禦系統如同打蒼蠅一樣紛紛擊落。
過去中印邊境發生衝突,印度就調集幾十萬軍隊堆在邊境給自己壯膽,但是現代戰爭人頭多能有啥用?
我軍武器裝備與作戰體系要領先印軍一個時代,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任何謀略戰術都失去了意義,印軍人數再多也就是一堆肉而已。
等到印軍總崩潰之後,我軍士兵上場唯一的任務就是抓俘虜了。
最為關鍵的是,我軍精銳合成化部隊不但實現了完全機械化,而且持續突擊能力很強(炮兵自帶補給車,裝甲部隊有專門工兵、修理車)。
在完全掌握戰場控制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進行大縱深穿插,如果不考慮政治因素,我軍最多隻要2—3天就可以打到新德里,屆時印度或者遷都,或者就只能簽訂城下之盟。
那麼,站在印度的立場,印度高層是否清楚與我軍巨大的戰力差距呢?
他們當然清楚!
所以,印軍最近一兩年在邊境衝突中都不敢攜帶武器,而是仗著人多帶著棍棒衝過來搞事!
這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打架的。
冷兵器作戰是考驗軍隊什麼素養?
是考驗紀律與作戰意志!
印軍在邊境挑釁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很明顯冷兵器作戰也不是我軍對手,不管是在班公湖還是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印軍不僅傷亡是我軍的十倍以上,還被我軍抓了一大堆俘虜。
印軍鼻青臉腫被俘
6 保持克制有何深意
最後我們探討一個重要的問題,既然我軍戰力遠遠超過印軍,如果邊境爆發軍事衝突完全有把握把印軍打得落花流水,那麼,面對印軍的挑釁,我軍為什麼一直保持克制?
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地緣政治環境最為複雜的國家,我們周邊鄰國數量是世界之最。對於周邊鄰國而言,中國就是一個令人生畏的的龐然大物。
一個小個子天天與一個彪形大漢坐在一起會有什麼感覺?
就怕自己被欺負!
所以,如果我們面對印度的挑釁,果斷出兵懲罰,將印軍打得潰不成軍感覺很痛快是不是,但是周邊鄰國會是什麼感受呢?
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懼!
俄羅斯就是類似的反面教材。
從2008年開始,俄羅斯在邊境衝突中絕不手軟,拳打喬治亞,吞併克里米亞,在烏東戰爭中甚至親自下場,將烏克蘭政府軍直接打得崩潰。
細究下來,俄羅斯每一次出兵其實多少都有很硬氣的理由(包括各種歷史因素),但是結果呢?
結果就是整個東歐國家對俄羅斯非常恐懼!然後一票東歐國家哭著求著美國在自己國土上駐軍!從波蘭、立陶宛到烏克蘭統統都是如此。
所以如果我軍在邊境衝突中狠狠教訓印軍,結果就是很可能導致我國周邊關係急劇惡化!
覺得我是危言聳聽?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印度尼赫魯執行前進政策,蠶食我國大片領土,然後我們隱忍了很多年,直到1962年才發起中印邊境反擊戰,這一仗把印軍打得很慘,邊境主力基本崩潰,新德里一度差點遷都。
然後呢?
1967年,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也就是東盟)成立。
那麼東盟成立的初衷是什麼?
官方說法是“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係的聯盟”。
實際目的呢?
是抱團反華!
我們花了幾十年水磨工夫,現在才讓東盟這個以反華為初衷成立的區域聯盟組織成為我國最為友好的夥伴。
2020年,東盟與我國雙邊貿易額超過美國,躍居第一,去年美國各方高官紛紛出馬,使出渾身解數要挑撥東盟與中國的關係,結果東盟各國根本不予理會。
今年初,RCEP協定落地,中國、東盟、日韓經濟一體化正式啟動。
別人是胸懷利器,殺心自起,所以周邊地緣關係搞得很緊張。
中國呢?
是胸懷利器,態度謙遜。
所以周邊關係就能搞得一團和氣,經濟利益上就佔了大便宜。
如果我們按照俄羅斯模式,動不動就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估計我國周邊早就是遍佈美軍基地,地緣政治版圖非常緊張,經濟層面也會損失慘重。
香港黑幫電影有一句名言,大家出來混都是求財不求氣,我軍在中印邊境上保持克制,實際上就可以極大地促進東盟+東亞+中國的經濟融合。
有錢賺剋制一點算什麼?
難道印度還真能因為我們剋制就敢來侵佔我國領土?
哪一次印軍越境不是把他們打得抱頭鼠竄?只不過我們用棍不用槍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正是因為我軍在邊境衝突中,即使面對印軍這種一擊就潰不是一個層面的對手也保持克制,我們才可以理直氣壯發展我們的國防力量,即使美國拼命渲染中國威脅論,在全世界也沒有市場。
請相信,中國現在的軍力非常強大,解放軍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