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中國陸軍和國防科工背景的“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正式召開。從此前中國在中印邊境部署200多臺機器人輔助邊防巡邏,到目前“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的召開。很明顯透露出了中國陸軍對於“無人化”的嘗試,這也代表了中國陸軍對“無人戰爭”趨勢的一個嘗試。
解放軍此前已經公開展示過多款無人戰車,有4X4輪式無人戰車,也有6X6輪式無人彈藥運輸車,這證明了解放軍是看好“無人化”這個方向的。但接下來會再發展多遠,往哪些方面發展,就需要慢慢看了。
先來聊聊這次“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上兩款比較有意思的無人戰鬥車輛。兩款戰鬥車輛仍然屬於傳統的火力支援車範疇。一款是履帶式無人火力支援車,一款是6X6輪式無人火力支援車。這兩款無人戰鬥車輛相比於此前解放軍所裝備的無人戰鬥車輛,最明顯的就是加強了火力。
此前中國陸軍裝備的無人戰鬥車輛,為了保證在戰場上擁有較為靈活的機動能力,體格較小。當然,這也導致了其能夠搭載的火力也比較弱。但這兩款無人火力支援車全都將平臺擴大,並且全都強調了重火力。
履帶式無人火力支援車除了一門小口徑機炮外,還扛了4枚反坦克導彈。6X6輪式無人火力支援車攻擊能力更強,直接扛了一個無人武器站,除了小口徑機炮、中口徑機槍外,炮塔兩側還可各安裝2枚,總計4枚反坦克導彈,實現了從步兵、工事到主戰坦克的全面火力覆蓋。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訊號。這兩款無人火力支援車的曝光,證明了中國陸軍對無人戰鬥車輛的火力需求正在提升。中國陸軍已經不再滿足於用無人戰鬥車輛充當輔助角色,而是希望其在戰鬥中所佔據的比重,能夠更高。
除了無人戰鬥車輛外,無人駕駛防雷反伏擊突擊車也非常有意思。這款無人駕駛防雷反伏擊突擊車是在現有的有人駕駛防地雷反伏擊車的基礎上,加裝相關光電裝置改裝而來的。既可以有人駕駛,也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在無人駕駛狀態下,還可以實現編隊行駛。
這款無人駕駛防雷反伏擊突擊車的主要意義,在於在戰時情況下,如果需要透過危險區域運送彈藥到前線,或者從前線後撤傷員,都可以使用該車與有人駕駛戰鬥車輛混編,無人車開路,有人車殿後的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而此次競賽中亮相的“新龍馬二號”無人運輸車,其同類型產品實際上已經在此前第73集團軍的公開演習中亮相過了。當時該車參加了兩棲登陸模擬演練,為登陸步兵提供伴隨彈藥保障,展現出了非常不錯的地形透過能力。
最後要說的這一款無人車輛,則是以“猛士”車族為基礎改裝而來的型號。之所以把這款無人車拎出來講,是因為這款無人車裝備了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光電裝置,除了能夠執行復雜的會車、超車和越障任務外,還能夠測繪3-5公里範圍內的地形地貌,並將相關資訊回傳給後方指揮部,相當於是一款無人戰場偵察車了,很適合輕型合成旅使用。
接下來我就來聊聊對中國陸軍“無人化”的一些個人看法。
從目前的公開資料上來看,海陸空三軍中“無人化”進度最快的應該是中國空軍,從察打一體無人機到能夠掛在轟-6上進行戰區快速偵查的無幀-8,無論是品種、體系還是配合度,在三大軍種中都屬於領先地位。
中國海軍因為目前還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臺海、南海、東海等幾個主要海域的海空權爭奪上,大型水面戰鬥艦艇和海基航空兵仍然是其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建設重點,所以其“無人化”的水平應該在三大軍種中排在最後。
而中國陸軍的“無人化”水平目前居中,雖然目前的發展情況不如中國空軍,但是個人認為其發展速度將會非常快。原因很簡單,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的戰場都是三維的,中國陸軍雖然也有防空作戰的需求,但其主要戰場形式是二維平面戰場,無人化的難度會低上不少。
上文中提到的幾款無人車輛,基本上都是儘可能減少一些任務對作戰人員的佔用。隨著合成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中國陸軍必然會進一步提升對作戰人員的利用效率,後勤運輸、警戒、巡邏這些任務,將會首先被無人車輛補上。
與此同步進行的,則是降低作戰人員在戰場上的傷亡。此前中國陸軍降低己方傷亡的主要方式,是透過削弱對方的攻擊能力來實現的。說得直白點,就是儘可能先來幾輪火力覆蓋,降低對手的攻擊能力。
在火力投射能力有了明顯改善後,中國陸軍接下來會盡量減少作戰人員在戰場上的暴露情況。比如現在的步坦協同,就是步兵戰車跟著主戰坦克,到地方了放步兵協同進攻。接下來可能是一堆無人火力支援車跟在主戰坦克後面,步兵跟在無人火力支援車後面進行步坦協同。一句話,能儘量不讓人伸腦袋的話,那就不讓人在戰場上把腦袋伸出來。
當然,中國陸軍在很多地方還是無法實現無人化作戰的。最典型的就是主戰坦克,這東西對坦克手的戰場主觀判斷依賴很高。中國陸軍目前倒是有無人坦克,但都是用來模擬移動靶標的“無人59”,要實現戰場上無人作戰的主戰坦克,目前還是做不到的。
不過,中國在資訊化方面的優勢,已經開始顯露出來了。美國等國外廠商一般一次只拿出1-2個無人車型號,我們都已經拿出多個廠家十幾種產品搞競賽,看誰家的產品更好了。這也證明了,中國陸軍“無人化”的前景非常不錯。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