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刀劍笑&叨叨姐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的這番話,針對的是英國情報界發出的最新涉華刺耳聲音。
英國軍情五處近日誣稱,一名華人女律師“與中國統戰部採取協調行動”,試圖“秘密干涉英國政治”。
有英國反華議員興奮地以為揪住了一個抹黑中國的新料,不惜煽風點火呼籲將涉事女律師驅逐出境。
然而,連英國內政大臣都出來說,這名律師的行為目前還沒達到被起訴的“犯罪門檻”。
我們注意到,過去一兩年以來,類似“捕風捉影、危言聳聽”的涉華表態,在英國已近是老生常談。
去年11月,很少公開露面的軍情六處負責人理查德·摩爾宣稱,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構成英國的“三大威脅”,而中國是軍情六處的“最大單一優先事務”。
如今,軍情五處又汙衊中國在英國議會“從事政治干涉活動”。
如此種種都說明,“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正在英國擴大影響,它很可能對中英關係產生更危險的現實破壞力。
01
英國軍情五處“警告”說,華人女律師李貞駒以“克麗絲汀·李”之名遊走在英國政治圈,為中國統戰部與英國現任議員或有意競選議員的人建立聯絡;她還向英國政黨和議員捐款,而資金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非英國人。
據此,這名律師被指控“秘密滲透英國國會”“代表中國干預英國政治”。而任何與她接觸的人,都被警告應該“注意她的隸屬關係”及其“推進中共議程的活動”。
BBC中文網說,軍情五處專門就某一個人釋出警告,“實屬罕見”。這個人為何受到英國三大國家級情報機構之一的軍情五處“特別關照”?李的背景立即引起美歐媒體的興趣。
李貞駒是誰?
根據公開報道,李貞駒1974年出生在香港新界,11歲時隨父母移民英國。在學校裡常因華人面孔遭受同學歧視,這般經歷使她最終走上律師之路,目前開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律所。
多年來,李貞駒一直積極推動華人參政,並曾公開表示“代表在英華人利益,促進英國社會多元”。
2006年,她發起成立“英國華人參政計劃”,2019年5月又被委任為“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
李貞駒律所的網站上說,該公司“在英國和中國之間建立了牢固的聯絡”。這一點也曾獲得英國政府的認可。2019年,她因創辦“英國華人參政計劃”獲得時任首相特蕾沙·梅的嘉獎。因為促進中英合作,李貞駒也曾是卡梅倫首相的座上賓。
但一轉眼,昔日的貢獻都變成“通共罪證”。
軍情五處的調查中,“與中華海外聯誼會和英國華人參政計劃有關”,均被列為證據。
針對軍情五處稱李貞駒“在英國從事政治干涉活動”,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和外交部先後做出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中國曆來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中方沒有必要也不會從事所謂的干預活動。
汪文斌指出,“個別人可能是007電影看多了,產生過多不必要的聯想。依據個別人的主觀臆想就發表捕風捉影、危言聳聽的言論,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我們希望英方有關官員不要發表沒有事實根據的言論,更不應借炒作‘中國威脅論’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02
軍情五處“警告”一出,多個反華議員立即跳出來添油加醋。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主席圖根哈特聲稱,來自北京的“挑戰”顯然在增加,英國必須捍衛民主制度、確保不受惡意行為損害。英國保守黨前黨魁鄧肯•史密斯,也要求“採取強有力的行動”。
這倆名字,大家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去年3月,他們因在新疆問題上造謠抹黑中國,而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
同樣來自保守黨的議員鮑勃·西里和託拜厄斯•埃爾伍德,也都趁機幫腔,敦促英國政府“必須有緊迫感”。
這些人,顯然以為又抓住了一個抹黑攻擊中國的“良機”。
有媒體還透露一個細節,說這次最積極把事捅出來的,就是鄧肯•史密斯。
軍情五處的警告信函,一開始是發給下院議長林賽•霍伊爾。隨後,霍伊爾就此向全體議員發了電子郵件。緊接著,鄧肯•史密斯迫不及待對外公開了這一警告。
13日,鄧肯•史密斯在議會下院繼續施壓英國政府就此作出解釋,同時呼籲將李貞駒驅逐出境。
這個為了反華而鬼迷心竅的英國政客忘了,李貞駒已經擁有英國國籍,不能被驅逐出境。更何況英國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都說了,李的行為目前還沒達到被起訴的“犯罪門檻”。
什麼叫沒達到“犯罪門檻”?說白了,就是證據不足。
這份“警告”,如果說英國反華議員是藉機利用和渲染炒作,那麼軍情五處,就算得上是始作俑者。
而軍情五處幹出這件“罕見”的事來,也不奇怪。
2020年10月,剛上任半年的軍情五處處長麥卡勒姆首次公開講話,就將中國列為英國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之一。
過了不到一年,2021年7月,麥卡勒姆在公佈年度安全評估報告時再度警告英國民眾:“要像警惕恐怖主義一樣警惕來自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敵對國家的間諜威脅”。
麥卡勒姆列舉的所謂“威脅和間諜活動”,包括散佈虛假資訊、尋求與公眾人物私下拉關係、盜取資訊後洩密以造成政治影響、在社會中挑撥離間加深分歧,等等。
又大半年過去了。至少在公開報道中,軍情五處還沒“偵破”哪怕一件像樣的所謂“中國威脅”或間諜案。
如今,在缺乏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罕見”針對某一個人發出“警告”,難道軍情五處是急著完成KPI嗎?
03
“美國走到哪,英國就溫順地跟到哪。”
除開情報領域,過去這一年,英國還在好些對華議題上,也採取緊緊跟隨美國的態度。奧庫斯即是典型一例。
去年9月15日,澳英美宣佈組建一個叫奧庫斯(AUKUS)的三邊安全聯盟。
這個具有所謂盎格魯·撒克遜血統聯盟的成立,預示著澳英美將深化軍事情報、資訊科技等領域的共享,加強外互動動,推動安全和防務科技、產業基地、供應鏈等的深度融合。
奧庫斯的目標雖然沒有擺在檯面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它試圖遏制的是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
顯然,在奧庫斯這個印太版“小北約”中,倫敦是華盛頓相當忠心的亦步亦趨者。
這不,英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的首次遠航,就選在亞太區域。“添馬”號和“斯佩”號兩艘英國新型巡邏艦也開始在印太至少5年的常態部署。更甚者,英國“里士滿”號護衛艦去年通過了敏感的臺灣海峽。
“我們的目標是比歐洲其他國家都更常態化地在這裡保持存在”,印太地區將迎來“更規律的部署鼓聲”……
不難發現,在最新的對華指責中,英國議會扮演了非常壞的角色。這不是它第一次在對華關係上有如此惡劣的表現。
去年9月15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原本要在英國議會大廈參加活動並致辭。然而,在7名受中國製裁議員的聯署要求下,英國議會上下兩院議長竟然做出禁止鄭澤光進入議會大廈的荒謬決定。
其中,就有這次扮演情報界傳聲筒角色的英國議會下院議長霍伊爾。
英國議會,已經在對華政策上走得太遠。
比如說,也是在去年,英國下議院一致透過一項無約束力動議,宣稱中國在新疆犯有“種族滅絕”和“反人類”行為。
雖然英國政府後來拒絕了這一認定,但英國議會試圖妖魔化中國形象,給政府施壓的傾向越來越露骨。
我們都知道,西方國家的議會角色比較模糊,它在外交事務上到底有多大代表性,說不太清楚。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部分議員激進、狂妄的對華表達,他們成為所在國“反華”最冒尖的一個存在。
英國議會的所謂中國研究小組、外委會等組織,就把中國置於英國的對立面。只要是與中國有正常往來的,均可能被他們判定為“有罪”。
顯然,在英國議會中,針對中國的某種政治氣候正在形成,這種氣候未來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需要觀察。
04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趨勢。
英國作為中等國家,它的全球影響力當然遠不及美國,不過作為老牌帝國,它的戰略謀劃能力不容小覷。尤其在對外政策方面,英國有著帶節奏的先例。
比如,1946年丘吉爾跑到美國去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序幕。
如今,中英正常往來仍在進行,以往不曾遭遇指摘的言行,都可能被扣上“政治干涉”的帽子。這不就是有罪推定的荒唐邏輯嗎?
因為對華的滿滿惡意,你做什麼都會被看作是錯的。
他們看不到中國抗疫的成果,看不到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看不到中西交往帶給他們自身的收益……
這樣下去,中英民間正常交往的渠道難免受到壓縮,以往受益於中英合作的人群將直接遭到衝擊。
曾經,在商言商是再正常不過的國家間商業往來規則,如今在英國對華氛圍越來越趨於毒化的大背景下,跟中國做生意的人,腦子裡恐怕還得上一根政治的弦。
像美國政客對特斯拉、英特爾等在華正常商業活動的批評,以後很可能將在英國上演。
麥卡錫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針對外貌和膚色的攻擊,去年英國已經出現過一波針對在英中國留學生的暴力襲擊。
有學者提醒,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英國政客的對華惡意如果繼續得到大肆強化,廣大英國公眾的涉華認識將難免日趨負面。這樣的民意反過來影響英國議會和政府,可能形成英國整個社會對華認識的危險負面迴圈。
也就在7年前的2015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首先將中英關係定義為“黃金時代”,唐寧街10號甚至曾經稱英國是“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合作伙伴”。
然而,站在2022年1月看中英關係,反差再明顯不過了。英國幾近成為西方國家中對中國批評最多的國家之一。
是中國變了嗎?
當然不是。中國沒有變,是英國變了。
脫歐後的英國,急於重新找尋一個外交定位,在“全球英國”目標之下,它表現出配合美國的強烈意願,在悄無聲息中改變了中英關係的定位。
李律師事件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英國如何看待在英華人活動的問題,而是英國如何看待和對待中國的問題。
把中國看作機遇還是威脅,是夥伴還是對手,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判斷。
就像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所言,中國是英國的合作伙伴和發展機遇,而不是挑戰、威脅或對手。
在這個重大戰略問題上,英方不能有任何誤解誤判。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