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遊戲中一直流行著大核跟偽核的說法,在職業的比賽中也經常看到解說跟職業選手分析比賽陣容說某某三偽核陣容打對面四保一大核陣容。遊戲中常見的偽核有聖堂刺客TA,螞蟻船長COCO之類的,大核有敵法師,美杜莎,幽鬼這類的。那麼我們到底是依據什麼區分大核跟偽核呢?
一般來說值得值得4保一的英雄就是大核,比如敵法師或者月騎露娜,這種一號位需要被4保一,選出來就團隊基本上打法運營全部圍繞這個英雄,前中期快速發育刷出裝備一旦裝備成型一波把對面帶走,而且強勢期都非常久容錯率也高,即便是劣勢也能翻盤的英雄。
舉個經典的例子聖堂刺客TA打恐怖利刃TB,兩者都是很需要經濟的英雄,打錢能力也特別快,但是在遊戲中可能隊友前中期會圍繞TA打,支援或者幫忙拉野拉遠古加快聖堂的發育速度,兩者都是很早就進野區刷錢的英雄,但是TB只要安心刷錢就行,聖堂卻要早早的起節奏,一旦有了暗滅跳刀之類的道具就要去帶節奏控盾打壓制,不能跟TB互刷。
雖然聖堂是一個輸出很高的英雄,但是太吃BKB後期一旦魔免結束很容易被秒躺,而且如果對方核心是TB這類基本上只要等到對方出到冰眼,就還不了手。
當然隨著遊戲版本的更迭,大核跟偽核的區別也沒那麼絕對,以前的大核一般就是指一姐美杜莎,幽鬼水人這種,一旦裝備成型正面團戰對剛就有優勢的英雄,而且每更新一個大件都是質變,越往後面拖再久也不怕的。
當年我們玩的時候,經常會說只要幽鬼出到3800了,能刷起來,這把就還有翻盤的希望,這就是大核給人所帶來的印象。反觀如果自己這邊的核心是偽核,哪怕優勢也會覺得不穩,不能給對面互刷趕緊叫隊友們靠著強勢期壓死對面。
作為一名高手,我對偽核跟大核的理解是,偽核就是很容易針對的英雄,怕的英雄多。而大核就是不容易針對,雖然任何一個大核都剋制的英雄,但是可能全DOTA100多個英雄他們怕的就那麼幾個,能夠剋制大核的陣容也比較少。偽核為什麼總是感覺不穩就是後期對面容易處理他,但是如果真的你選了一個偽核,但是對面陣容又敢好沒有能剋制你的點,其實這把你也是無敵的,後期根本輸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