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泰山,我們腦海中不由得,會浮現出泰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不僅如此,它還是諸位名家墨客必留墨之地。
這些墨客騷人在泰山上留下了各式各樣的石刻,據不完全統計,這些石刻超過千處,最早的還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封禪之時,有李斯題字的小篆。
泰山作為五嶽之首,是古代皇帝禪讓祭祀的場所,由此可見,自古至此,泰山在時人的心中總是獨特的。
然而,泰山上有個謎,一直令後人困惑不已,毫無頭緒。
直至還是郭沫若笑著出面,說:讓我來。
這才算是解開了這個謎題。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郭沫若是如何笑著解開謎底的?
令人不解的“蟲二”
泰山上有眾多道觀和寺廟,其中有一處道觀,叫做鬥母宮。道教傳說中,鬥母是北斗眾星的母親,因此在道教內,都十分推崇鬥母,建造了許多“鬥母宮”“鬥母閣”來紀念她。
就在這鬥母宮的不遠處,有一塊石刻,上面刻著“蟲二”二字,兩字旁邊還刻著上下款,上款寫著題字時間“己亥夏六月”,下款寫著題字者“歷下劉廷桂立”。
這劉廷桂是清朝光緒年間的濟南名士,想必題下的字絕對意義不凡。
“蟲二”,其實並非蟲二,實際上,蟲字上還有一撇。只是當時的老百姓不認識這字,口口相傳,便說成了“蟲”字。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二字還在前朝出現過,就在西湖的湖心亭,傳說題字者還是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這二者之間彷彿有種神奇的力量將它們牽連了起來,使泰山顯得更為神秘。
可當時的人都不瞭解這兩字背後的含義,更別提後來的世人了。後世的遊客來泰山遊玩,面對著奇怪的“蟲二”二字,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以。
當時中日邦交漸漸和緩,也有一些日本的學者來中國參觀中國文化,他們正好也隨一眾遊客來到了泰山。面對石碑上雕刻的“蟲二”二字,他們感到十分困惑。
當時來參觀的日本學者,大多對於中國文化都頗有研究,可這“蟲二”依舊讓他們摸不著頭腦。
眾多日本學者都想搞個清楚,可任憑他們絞盡腦汁,仍然還是無法參透這其中的玄妙,最後他們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中國。
不僅這些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的外國學者如此,當時的許多中國遊客也是各有各的猜測。有的人說:“這不過是哪位才子隨手寫的,不必如此較真!”
又有人說:“這怕不是某一類蟲子,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還有的人異想天開,隨口編了個故事,說:“這時那位才子登山時看到了兩隻從未見過的蟲子,不過是他當時題字寫反了,將‘二蟲’寫成‘蟲二’罷了!”就這樣,誰也解不開這個謎。
日本學者苦思十年仍不解
當時的許多日本學者中,有一位學者十分喜愛中國文化,也對中國文化興趣深厚。他自己研究了不少的中華文化,堪稱是一位專家了。
當天他看到“蟲二”二字,便一下子將這奇怪的名字記在了心裡。當時很多學者經過激烈討論都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來,於是都紛紛放棄,將它拋之腦後了。
可這位專家沒有,在回國後的十年時間內,他的心中依舊縈繞著這兩個奇怪的字,執念地想找出原因。
於是,他不斷地翻找於中國文化和漢字有關的書籍,甚至還經常走訪民間,詢問百姓知不知道這“蟲二”二字是何含義,可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最終,一位記者得知了這件事,建議他不如再去一趟中國,詢問當時中國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說不定能夠得到答案。
日本專家眼睛一亮,說到:“對啊!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這是中國的謎題,自然也要找中國學者才能解開!”就這樣,這位日本學者又踏上了去往中國的旅途。
郭沫若遊泰山解謎
郭沫若,本名郭開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中國赫赫有名的文人。
日本學者相信,如果是郭沫若,就一定能解開困惑了自己十年的謎。如果連郭沫若也解不開,那這個謎題怕是要成為自己終身的遺憾了。
當時郭沫若已是古稀之年,遊玩興致卻很高,在收到日本學者的拜訪後,當即就表示要定下一個日子和他一起再觀泰山,在觀賞大好河山的同時解開這個謎,日本學者也表示同意,兩人一拍即合。
隨後沒過幾天,在一些地方領導的安排之下,幾人一同登上了泰山。郭沫若在遊玩泰山期間,面對泰山壯麗的風景,詩興大發,隨即就賦詩了四首。
這些地方領導考慮到郭沫若對歷史和考古方面研究頗深,於是安排他重點參觀了泰山上的一些石刻。就這樣,郭沫若見到了泰山上石刻的“蟲二”二字。
見到了困惑了自己數年的文字,日本專家不由得內心複雜:一方面,故地重遊自然令人激動,可這故地中的二字困惑了自己十年,難免感到有些失落。
可失落歸失落,謎題還是要解開的,日本學者當即就問起郭沫若這二字的解釋,心中隱隱抱著期待和忐忑。
他知道,如果郭沫若無法給自己解開這個謎的話,那這失落可就要伴隨自己一輩子了。
郭沫若眉頭緊鎖,盯著這塊石碑仔細思索了片刻,隨即便睜大了眼睛。
他微微一笑,轉身對日本學者和其他隨行者說到:“你們看這兩個字,是不是我們的中文繁體字‘風’和‘月’字?”
當時的一眾人聽了郭沫若的話,都紛紛盯著這兩個字思考了起來。可橫看豎看,還是也不明白,大家就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到了郭沫若身上。
郭沫若見狀,又笑著解釋說:“但看這二字自然是無解的。只不過是‘風’字去掉了外面的邊框,同理,這個‘二’字也是由‘月’字去掉邊框形成的。”
隨即他又補充道:“這不過是文人喜歡用的一點小技巧,其實這二字的真正意思是‘風月無邊’,主要指的是泰山的風景壯麗宏偉,氣勢雄渾。”
聽完這位文學大家的解釋,大家恍然大悟,心中不僅油然而生出對郭沫若的欽佩,和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仰慕。
這位日本學者終於解開了自己的謎題,心中寬慰不已。他連連稱讚郭沫若不愧是中國頂尖的學者,是當之無愧的文人。
不過郭沫若還是看出了日本學者心中的失落,也明白是什麼原因,就對他微笑著說到:“不必沮喪,中華文化歷時許久又博大精深,文學典故和詩詞規則眾多,再加上各類大家的書法規格不同,一下子想不出來其中奧妙也是很正常的。”
日本學者聽罷,也釋懷一笑,對郭沫若的勸慰表示了對感謝。就這樣,解開了謎題之後,這位研究“蟲二”二字的日本學者毫無遺憾地返回了自己的祖國。
其實說起這“風月”二字,說法並不只是讚揚泰山風景這一說。另一說,與當時的尼姑觀鬥母宮有關。
傳說,清光緒二十五年,劉廷桂和朋友到泰山遊玩,登山之中覺得口渴,便想向鬥母宮裡的尼姑討點水喝,可不曾想,這小小的要求遭到了尼姑的拒絕。
於是他一氣之下,就刻下了這兩字,諷刺尼姑的不講情理。
還有一說,與前朝的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在西湖的湖心亭題字“蟲二”,讚揚西湖美景,無邊風月。
為了避諱皇上的題字,劉廷桂靈光一閃,將“風月”二字都去掉邊框,成了“蟲二”,來讚揚泰山的無邊美景。
除此之外,民間流傳還有一說。當時的劉廷桂和友人登泰山,可無意中撞見了鬥母宮的尼姑正在和人苟合。
劉廷桂身為清高的文人,頓時感到不適,心中暗諷:這尼姑雖說已遁入空門,可心中仍留戀世俗,還和人苟合,真是傷風敗俗!於是他在鬥木宮不遠處的巨石上刻下了“蟲二”二字,來嘲諷尼姑傷風敗俗的行為。
其實,有關“蟲二”的記載在清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明代唐伯虎題詩中就有“風月無邊”。
更早的傳說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據說還和詩仙李白有關。據說岳陽樓的木壁上,有幾個字跡:蟲、二。這讓世人一直困惑不解。
後來李白前往岳陽樓遊玩,看出了這兩個字的真實含義,並隨即寫下了一副對聯,其中上聯就是“風月無邊”。
單從“蟲二”二字,便可以追溯到這麼多的故事和典故,由此可見中華文字的魅力是多麼地令人著迷,中華文化也是多麼博大精深。
文學大家郭沫若
提起郭沫若,大家並不陌生。郭沫若除了在文學上頗有建樹,還在歷史學和考古學上有深厚的造詣。非但如此,在甲骨文研究方面,若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郭沫若和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私人甲骨學並稱為“甲骨四堂”,郭沫若在甲骨文上的研究雖然開始的晚,但成就可是不低。
他還組織編撰了《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譽為新中國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郭沫若早年前往日本留學學習醫藥學,同時也不斷接受著同盟會的革命思想,後來棄醫從文,走上了以筆為戎的道路。
回國之後,他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還創作出了《女神》等詩集,這不僅是當代最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還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為傳播“五四”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6年郭沫若參與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可由於他不滿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舉動,於是寫下了討伐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來揭開並嘲諷蔣介石的嘴臉。
雖然這篇文章再次使郭沫若聲名大振,可也為他惹來了禍端:他被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通緝了!
之後,郭沫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在蔣介石的不斷通緝和追捕之下,他迫不得已逃亡日本。
然而,在異國他鄉總是生活不便,當時的郭沫若在日本還受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監視,每日都過的小心翼翼。
不得已,為了掩飾,他沒有宣揚自己並不是共產黨人,也沒有在這段期間發表過有關政治的文章,而是一頭扎進了文學研究裡。
也正是這段期間,他對甲骨文的研究更加深入。郭沫若每天都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一次,他看到了有關甲骨文方面的書籍,於是感到十分有興趣。
儘管當時的他並不認識甲骨文,可這並不妨礙他對於甲骨文的熱愛。
就這樣,他憑著一腔熱血,翻遍了中國考古學上有關於甲骨文的記載,這為他之後從事甲骨文研究和他在甲骨文研究上的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礎。
果不其然,郭沫若之後成為了有名的甲骨文研究學者。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心繫祖國的郭沫若回國參戰。很快。他就主辦了抗日文刊《救亡日報》,還創作了眾多劇本,來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日精神。
抗戰結束後,他也沒有閒著,而是參與了不少的考古活動,還寫下了許多研究論文,這為後世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提供了重要研究依據。
郭沫若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無人能夠替代,他在抗日戰爭和傳播五四精神上的影響力也是深長久遠。
新中國建立之後,郭沫若還擔任了中國科學院院長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他的銅像就建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園內。
在文學界,郭沫若收到了很高的讚譽。文學家周揚曾對郭沫若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
周總理也曾非常高度的評價過郭沫若,稱讚他:“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闢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嚮導。”
除此之外,連毛主席也十分敬佩郭沫若的才華和愛國主義精神,兩人的交情也十分深厚。
只是“蟲二”二字,就可以帶我們追溯到如此久遠的歷史和這樣一位文學史上才高八斗的人物,這不由得讓我們感慨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只是,往事已成過去,“蟲二”二字有關的故事也漸漸遠去,只存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