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的“邊遠地區”,只是借⽤這個概念。其實這些地區既不邊,也不遠。就在現代化的城市旁邊。我說的“邊遠地區”指的是亞美尼亞⼈的居住區。亞美尼亞⼈是⼀個⾮常奇特的群體。其主要特徵就是拒絕現代化,與⾼度發達的先進科學技術格格不⼊,依然保持著⼗七、⼗⼋世紀時傳統的⽣活⽅式,這是⼀個很有趣的歷史現象。⻄⽅社會的現代化吸引了整個世界,並且衝擊著整個世界,但卻沒有衝擊到近在眼前的亞美尼亞⼈。離開愛荷華市(IowaCity)不遠,⼤約⼗⼏分鐘的汽⻋⾏程,就有⼀塊亞美尼亞⼈的居住區,叫科羅那(Kolona)。帶著上述問題,我來到這個地⽅。在快要進⼊科羅那時,就可以在公路上看到⼗七、⼗⼋世紀歐洲式樣的⻢⻋、⼀匹⻢拖著⼀個⼩⻋廂,⾥⾯坐著⼀般穿著⿊⾊服裝的亞美尼亞⼈。這⾥的公路也有特別的設計,在汽⻋道兩旁,劃了⻢⻋道。因為亞美尼亞⼈不接受現代化的汽⻋,要坐⻢⻋。政府
有關部⻔花了很多⽓⼒才說服他們,⻢⻋在公路上是⾮常危險的,要他們在⻢⻋後⾯,裝⼀塊醒⽬的紅牌⼦,提醒開⻋的⼈注意。奇怪的亞美尼亞⼈是從哪⾥來的?為什麼他們要到美國?這是解開這個謎的⼀個重要線索。亞美尼亞⼈從歐洲移⺠過來。他們形成於⼗⼋世紀歐洲的宗教動亂之中。亞美尼亞⼈有⾃⼰的宗教,但他們受到當時正統宗教的迫害。據聞當時的國家教會對他們進⾏了⾎腥的鎮壓,將他們燒死,處刑,關押等。⼤約從1750年起,⼀些亞美尼亞⼈為了躲避迫害,開始流浪,他們去過德國、法國、荷蘭和俄國,但始終沒有找到安身之地。隨之他們決定投奔“新世界”。在這⾥他們可以找到⼟地並擁有⼟地。亞美尼亞⼈⼗分看重⼟地,他們認為⼟地是上帝賜予的看得⻅的禮物,⽆⽐珍貴,⼈不能離開⼟地。這種信念是亞美尼亞⼈死守⼟地,保持傳統⽣活⽅式的⼀個基本原因。今天美國⼤約有112個亞美尼亞⼈居住地,遍佈全美國。雖然不同的居住地有不同的變化,如亞美尼亞⼈以耕種為主,有些地⽅的亞美尼亞⼈接受了拖拉機和康拜因。但總的說來他們維持著古⽼的⽣活精神和⽣活⽅式。何謂古⽼的⽣活精神和⽣活⽅式?亞美尼亞⼈的⽣活精神是採納任何東⻄時要看它們有沒有⽤?⾐服可以禦寒,但不能豔美。亞美尼亞⼈⼀度拒絕⾦屬紐扣,認為這是⼀種奢侈,象徵財富。家⾥不可掛⾊彩絢麗的圖畫。他們往往掛⼀些畫⾯單調的年曆。這反映了亞美尼亞⼈的⽣活精神:簡樸、⾃然、⾃⾜。亞美尼亞⼈的⽣活⽅式也很奇特,在現代⼈看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在最典型的亞美尼亞⼈的居住地,他們拒絕使⽤電,因⽽這些村⼦⾥沒有電。這體現著亞美尼亞⼈的⾃⾜精神。亞美尼亞⼈⻓期受迫害,養成了⾃給⾃⾜的⽣活⽅式,不依靠外界。他們拒絕使⽤拖拉機和康拜因,主要⽤⻢做⽣產⼯具。婦⼥都穿著舊式的裙⼦,沒有⼈穿現代的⽜仔褲。美國⼈⼀般家家有電話,然⽽亞美尼亞⼈的家中沒有電話。有些地⽅的亞美尼亞⼈接受了洗⾐機和冰箱,但他們不⽤外⾯的電,⽽是⽤⾃⼰的柴油機發電。亞美尼亞⼈外出⾛動,都乘⻢⻋。許多亞美尼亞⼈⼀輩⼦沒有去過⼗分鐘汽⻋路的愛荷華城。⽤現代⼈的眼光看,他們是⼀個很閉塞、很落後的群體。他們⾃⼰⼤約並不清楚世界上發⽣了並麼,但他們覺得⽣活得很悠閒⾃得,也符合他們的宗教信仰。亞美尼亞⼈還有⼀些令現代⼈迷惑不解的⾏為。冬天,男⼈們會成群結隊地到河⾯上去採冰,然後運回來儲存起來以度過暑天。他們懂得很好的儲存冰的技術,⼤概可以儲存到第⼆年的九⽉。傳統的取冰技術取代冰箱的功能。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儲存冰的⽅法。如今雖然不是⾮做這項勞作不可,但亞美尼亞⼈把這視為保持其精
神的⼀個部分。亞美尼亞⼈在家⾥講⼀種德語⽅⾔,不講英語,他們有⾃⼰的學校,但⼤部分⼉童受不到髙等教育,因為他們⾃⼰的學校教育⽔準不⾼,他們也不願意去⼤城市。亞美尼亞⼈的宗教⽣活也別具⼀格。他們⼤約兩週舉⾏⼀次活動,輪流在各家舉⾏。⼤家圍著這家的房⼦,舉⾏活動。被選中的這家⼈家,要做精⼼的準備,還要準備午餐。亞美尼亞⼈是⽗權制的,婦⼥沒有什麼權利,得聽男⼈的。每個男孩⼥
孩都要學會馭⻢,這是他們⽣活中的⼆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麼多年來,儘管亞美尼並⼈有這樣和那樣不同的變化,但這個群體的基本精神沒有多⼤變化。令⼈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如此強⼤的現代⽂明沒能影響並改造他們?⻄⽅⽂明不是衝擊了很多⾮常遙遠的⺠族嗎?帶著這個問題,我訪問了住在科羅娜的⼀位作家,叫約翰•M•⻬林斯基(John·M·Zielinski),她寫過⼀本書,叫《跨越美國的亞美尼亞⼈》。她的回答是:“試想⼀個⼈從⼩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從⼩就受這樣嚴格的教育,他就不容易拋棄這些觀念。另外,亞美尼亞⼈沒有受過⾼等教育,沒有從事現代化⼯作的技能,他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耕耘。他們在這⾥才感到是最安全的。”我想後⼀句話是亞美尼亞⼈最根本的⼼理積澱。⻬林斯基補充說;“另⼀⽅⾯,美國憲法保證他們有這種權利,政府不能強⾏改變他們的⽣活⽅式和宗教。”這是⼀個真正值得思考的社會現象。在世界現代化的⼼髒地帶,有這麼⼀批⼈拒絕現代化。他們的邊遠地區不是在地理範圍內,⽽是在精神世界。他們⾃願隔離於現代化。從這⾥我們可以得出⼀個看法:如果⼈們在精神領域中拒絕現代化,那麼現
代化就難以侵⼊他們。這種現象在不同社會中都可看到。現代化真正的動⼒在⼈們的內⼼世界。另⼀個值得深⻓思之的問題就是“⼼理安全感”。亞美尼亞⼈覺得他們這種⽣活⽅式提供了最安全的環境,如果改變它就會是危機和動亂。這種⼼理恐懼也是他們拒絕現代化的⼀個重要原因,現代化過程⾃然是改造舊社會結構的過程,也是某種安全感消失的過程。如果⼈們均對安全環境的消失感到害怕,現代化乃⾄任何社會變⾰都會遇到強⼤⽆⽐的阻⼒。
社會在協調這些⽭盾時,⾤⽤的⽅法和⼿段是聽之任之,並不強求⼀律。它也⽆法強求⼀律。如果政府強迫亞美尼亞⼈接受現代化,那它只會給⾃⼰増加壓⼒。像亞美尼亞⼈這類的例⼦,在美國很多。不少地⽅的⼈都有⾃⼰的⽣活⽅式,與社會的主流格格不⼊,但它們可以存在。社會的⼀部分⽭盾就在這種眼開眼閉中化解了。沒有⼈為亞美尼亞⼈的落後感到臉紅,反⽽認為這是美國精神的典型反映。美國社會的⼀些管理⽅法實際上是不加管理。這在某種條件下是⼀種較有效的管理⽅法。回來時,看到⼀對⽼夫⽼妻趕著⻢⻋⾛在現代化的公路上。他們是那樣⼼安,那樣⾃得。難道是現代化錯了嗎?任何⼀種⽣活⽅式的選擇都伴隨著由此⽽帶來的便利和為此⽽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