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河北文旅看圖識景##頭條帶你樂享河北#
充滿神秘色彩的沙丘宮廣為人知,被稱為“困龍之地”,歷代帝王出巡都會選擇繞行,避開此地。
這片看起來不起眼的沙丘,卻是兩千年前的古沙丘,作為帝王的離宮別館,沙丘宮得名於此。這裡發生的事件一次次影響了歷史,這裡又緣何成為歷代帝王避之不及的地方?
沙丘宮位於河北邢臺廣宗縣。說到沙丘宮的主人,第一位人物也就是沙丘宮的肈始者,殷商帝辛,又被後世稱為商紂王。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讓紂王更是婦孺皆知,也是的確如此,紂王和寵妃妲己在此大興土木、廣建苑臺、設酒池擺肉林,終日沉迷酒色,不問政治。妲己依仗紂王恩寵干預政事,禍亂朝綱,以致政治黑暗、國力衰弱,諸侯離心,百姓怨聲載道。
隨著殷商國勢日衰,西部周氏終於崛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爆發,武王姬發攻進朝歌,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如果說帝辛亡於天命,與沙丘宮關係不大,那麼接下來的兩位就有直接干係。
01
王位之爭——喋血沙丘
趙武靈王趙雍,戰國中期趙國君主。
趙雍作為君主,集政治家和改革家於一身,可以說英雄一世。在位期間胡服騎射,收婁煩、敗林胡、滅中山、築長城。
如此叱吒風雲的天之驕子最終卻餓死沙丘宮,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說來話長,事情還得回到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二十七年。
這一年,趙武靈王做了一個驚詫世人的決定——禪位。之所以驚詫世人,一是因為當時趙武靈王正是壯年之時(四十多歲),二是因為違背宗法,趙雍廢長(長子趙章)立幼(次子趙何)。
趙雍不顧眾人反對,堅持己見將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自己則退居做起了主父。這為日後的趙國內亂埋下了隱患。
四年間兄弟二人矛盾不斷激化,公元前295年最終走向決裂。主父趙雍為了緩和矛盾,以北遊沙丘宮為藉口讓二子隨行。
到了沙丘宮,趙章及眾人認為時機已到,於是假傳主父口諭命趙惠文王進宮議事。
相國肥義認為其中有詐,一方面安排兵力保護趙惠文王,一方面決定自己先行,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作為三朝名相的肥義進宮後即被刺殺。
趙惠文王立即率領衛隊反抗,兄弟二人終於兵戎相見,主父不能制止。數日後,公子成和李兌率領的勤王大軍趕到,因為此前趙惠文王還在邯鄲之時,相國肥義已經預感此次沙丘之行或有不測,就對趙惠文王的心腹大臣公子成和李兌做出交代,一旦沙丘有變,立即揮兵北上勤王。趙章想不到勤王軍隊竟會來得如此之快,不久,趙章兵敗逃到主父宮處,公子成和李兌隨即下令大軍包圍主父的沙丘宮殿。經過一番利弊分析和防止日後遭主父報復,二人決定趕殺趙章,幽禁主父。勤王軍很快攻入主父宮,誅殺趙章及其黨羽,並在事後幽禁主父不得出宮。經過三個月的斷水斷糧,這位威勢煊赫的趙武靈王最後竟落得餓死宮中的下場。沙丘政變至此結束。
沙丘政變宣告結束的同時也宣告了一個改革時代的終結,這場由趙國內部發動的政變,令處於上升期的趙國改革戛然而止,錯過了再次崛起的時機,主父麾下一干改革人才良將(如樂毅入燕)遠走他國。
後人感嘆“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於此休”。
02
千古一帝駕崩於此——沙丘驚變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秦始皇橫掃六合、開創帝制,書同文、車同軌,建制度、修長城,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開始修築馳道,巡視全國。
公元前210年,年逾半百的始皇帝進行了他第五次巡視,丞相李斯、上卿蒙毅、幼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隨行。
這次巡視,前呼後擁浩浩蕩蕩的隊伍南下湖北(雲夢澤),沿長江經安徽(丹陽)東至江蘇(錢塘)、浙江(會稽山),之後取道海上,北走山東(琅琊),在西返咸陽途徑河北途中,始皇帝病情加重,最終崩於河北(沙丘行宮)。
始皇帝駕崩前曾留下遺詔,讓長子扶蘇趕回咸陽主持喪葬,這在當時無疑就是一道明確的傳位詔書,然而當時這道詔書卻被扣押在中車府令趙高的住處秘而不發。
趙高之所以這樣做與其說是和蒙氏兄弟有隙,不如說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自己更渴望得到無上權利、尊貴身份和光輝榮耀。
作為一個資深管家,趙高深知自身能力的不足,此事要想成功必須要得到一個人的配合——李斯。
趙高直接向李斯攤牌,講明利害。
李斯作為始皇帝最信任的丞相,面對管家趙高的誘惑,決定不再遵循內心的原則。
就這樣,在沙丘宮殿的這天夜裡,龐大帝國的一切徹底改變,無法挽回。
大秦帝國,可以說成也李斯敗也李斯,不知這是不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始皇帝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曾幻想的傳至千世萬世的大秦帝國竟在兩年後灰飛煙滅,更巧合的是始皇帝生於趙國死於趙國。
千年之後,遊人到此憑弔曰:“本籍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
從此充滿神秘色彩的沙丘宮廣為人知,被稱為“困龍之地”,以後歷代帝王出巡都會選擇繞行,避開此地。事實上皇帝的政績取決於他的政策親民與否,別的原因又怎麼能影響他呢?
(中國國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