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內容,僅作為案例分析討論,不作為投資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
寶豐能源想必很多投資者都聽過,有人叫它寶寶,有人叫它寶劍,看來有不少人把它當成寶,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呢?
寶豐能源是一家用煤來代替石油生產近百種高階化工產品的化工企業,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寧夏民營企業,2019年在A股上市。
公司主要產品有烯烴產品,比如聚乙烯,可以拿來做農用膜、包裝膜、電線電纜、管材;還有焦炭,可以用於鋼鐵的冶煉和鑄造。
這些化工產品和我們日常生活並不相關,但它近期佈局的業務可以說是趕上了政策的風口,咱們先從基本面開始分析下這家公司。
一、最新業績
2021年10月28日,寶豐能源釋出了三季報,咱們先來看看前三季度成績怎麼樣。
前3季度寶豐能源收入為161.96億,同比增長43.34%,歸母淨利潤為53.18億,同比增長68.74%。 寶豐能源可以說今年趕上了煤炭漲價的快車,業績跟著大漲了一波,在煤化工行業中也名列前茅。
寶豐能源前三季度的利潤與第一名華魯恆升相比,僅僅只有不到3個億的差距。 從毛利率來看,寶豐能源穩坐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增加較大,同比增加淨流出23.53億。
投資活動支出主要是公司加大烯烴三期和內蒙專案的投資,內蒙專案是2021年新開設的4X100萬噸/年的煤制烯烴示範專案。
在公司經營情況良好的情況下,這些新專案未來將為公司帶來持續的產能增加和業績增長。
透過2020年報中在建工程的附註,我們也能看到預算總投入197億的烯烴三期專案在持續推進。
197億的規模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寶豐能源,長期來看公司潛能極大。
二、行業分析
從寶豐能源的收入結構來看,烯烴產品和焦化產品佔了收入的大頭,我們主要分析下這兩個行業。
1.行業現狀
我國的石油儲備是每年消耗量的5倍,煤炭資源大概是每年消耗量的420多倍。中國煤炭資源豐富,用煤來製取烯烴產品比石油製取烯烴產品更具有可持續性。在下游石化產品的高需求帶動下,煤化工行業快速發展,成為石油化工的重要補充。
寶豐能源的主業是做聚乙烯、聚丙烯這類烯烴產品,從表現消費量和產量來看,聚丙烯的產量與表現消費量相差不大,而聚乙烯對進口大概有48%的依賴度來填補供需缺口。
(注:表現消費量一般可理解為國內產量+進口量-出口量,因為無法具體統計到底消費了多少量,所以以產量和進出口量來計算。) 2020年聚乙烯的需求增長為12%,聚丙烯的需求增長為16%。 長期來看,聚烯烴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市場空間廣闊。聚乙烯的國產替代進口也成為未來趨勢。 相對聚烯烴行業,焦炭行業則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從十二五開始,我國就在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具體政策由於篇幅原因老師就不贅述了。 在行業多年去產能的背景下,供給側在收縮。從需求端來看,鋼鐵產量的上升帶動焦炭行業平穩增長,2016-2020年行業年複合增長大約為1.76%。
2.競爭格局
由於焦炭行業企業眾多,各地限產標準也不統一,篇幅原因只分析聚烯烴行業。 2020年報顯示,寶豐能源的聚乙烯、聚丙烯產能為120萬噸/年,也就是說國內聚乙烯和聚丙烯產能的十分之一都是寶豐能源貢獻的。 2020年這兩項產品的產量有133.55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2%。 再加上第一部分提到的烯烴三期專案100萬噸和內蒙專案400萬噸的產能,未來公司能達到620萬噸的產能,到時候真可以說是聚烯烴行業的扛把子了。 再加上公司毛利率行業第一,寶豐能源可以說是家大業大。
寶豐能源的烯烴產品中包含強度高、耐穿刺效能、高透明的茂金屬聚乙烯薄膜用專用料,說白了就是一般人造不出的高階聚乙烯產品。 全球茂金屬聚乙烯每年產能大概是1500萬噸,生產廠商主要有埃克森美孚、Dow化學、巴斯夫等化工巨頭。我國起步較晚,目前有寶豐能源、中科煉化和萬華化學等專案在佈局這類高階產品。 高階的烯烴產品還包括EVA,是光伏膠膜的重要原料,寶豐已有規劃的專案未來能達到50萬噸/年的EVA產能,我國目前EVA產能為147.2萬噸,產量大概125萬噸,很依賴進口。
寶豐能源積極佈局EVA,20萬噸產能預計2023投產,在高階烯烴領域也將擁有一席之地。
三、財務指標
1.成長能力
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59.28億,同比增加17.39%。
2020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為48.47億,同比增長23.99%。 近五年得益於煤化工需求的增加,公司收入和利潤都在增長,2021年前3季度業績大增也給寶豐能源帶來新的估值空間。
2.盈利能力
寶豐2020年ROE為19.04%,近五年ROE都大於15%,近五年毛利率都在40%以上,這得益於寶豐能源出色的工藝技術管理和地區優勢。 公司專案主要位於金三角寧東地區和內蒙古鄂爾多斯產業區,那裡煤炭資源豐富,給公司帶來了成本優勢。 2020年公司淨利潤率為29%,寶豐能源屬於在不容易賺錢的化工行業裡面成本控制優秀的公司。
另外,公司業務覆蓋的焦炭和煤制烯烴領域具有上下游一體化優勢,也就是焦化產品是下游煤制烯烴產品的原料,一體化就帶來了終端產品的成本優勢。
四、投資邏輯
細心的朋友透過年報可能發現了公司在建專案中有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專案,這是什麼呢?
這就是公司計劃建立年產2.4億標方綠氫和1.2億標方綠氧的國家級太陽能制氫儲能專案。
- 投資邏輯一是公司佈局氫能源產業鏈中的制氫環節,每年可節約66萬噸二氧化碳。公司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緊跟碳中和政策,這就搭上了新能源快車。
- 投資邏輯二是公司具備上下游一體化的成本優勢,同時佈局高階烯烴材料進入光伏EVA環節。
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產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專案投產回報不及預期的風險。 公司合理市盈率為15倍,掌握好價格計算方法技能的朋友可用估值計算器計算。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感覺有收穫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哦!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理財知識、財商思維及企業故事,可以私信交流!